陳躍泉 田 錦
浙江科技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新常態下高校“三位一體”協同監督實效研究*
陳躍泉 田 錦
浙江科技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本文將首先通過學術回顧,結合高校紀委監督工作的特點,闡述高校紀委工作“新常態”特點。在“新常態”下,論證高校制度監督、技術監督和廉政文化的反腐的作用及如何加強,進而指出必須采取“三位一體”的組合式監督防腐機制。
新常態;高校;制度監督;技術監督;廉政文化;三位一體;協同
學界對于高校紀委提高監督工作實效的研究,其視角從關注腐敗的基本現象,逐漸過渡到對制度、文化及技術的關注,進而將三者結合起來加以考察。具體而言,對于制度的研究,學界主要圍繞制度的創新、實踐及巡視三個方面。王先強等從實踐和理論上分析了制度建設及其創新的重要性,伊鳳玉等提出了監督制度化和監督網絡化的觀點。對于技術性防腐,舒代寧等從校務公開、劉煥俊等從加強審計、何琴等從網絡監管等層面展開研究。關于廉政文化問題,張衛東等認為,先進文化具有導向、熏陶、約束和塑造功能。閻現章等認為高校廉政文化是高校廉政理論與廉政實踐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高品位的新文化形態。
此外,學者們也力圖通過綜合防腐手段,探究提高高校監督工作的實效。他們大都從整體上強調建立高校防腐體系的作用機制,從高校的領導體制,到預防腐敗機制形成的路徑,再到體系構建的創新等進行研究,強調從制度、技術和文化等全方位提高高校紀委監督工作實效。
根據學術史的梳理,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第一,目前還沒有學者關注到新常態下,如何提高高校紀委監督工作實效的問題。第二,對技術防腐的研究,顯得不夠具體。第三,技術防腐和廉政文化對高校紀委監督工作的作用,缺乏具體領域的研究,因此,也沒有給出相應的可復制性與其他高校可推廣性的研究與探討。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黨風廉政建設新常態也逐漸顯現。黨風廉政建設的新常態,是當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的具體化。首先,政治方面呈現出以落實“兩個責任”為要求的新常態,即黨委擔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未來一段時期,落實“兩個責任”是一條紅線,貫穿黨風廉政建設始終;其次,作風建設方面呈現出以落實八項規定精神為主要抓手的新常態。鍥而不舍轉作風,馳而不息反“四風”,是紀檢監察機關的工作重點;再次,懲治腐敗方面呈現出以“零容忍”為基本態度的新常態;最后,改革創新方面呈現以“三轉”為導向的新常態。“三轉”即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三轉”的核心要義是突出主職主業,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履行“檢查的再檢查”,“監督的再監督”。
毛澤東指出:“我們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來保證群眾路線和集體領導的貫徹實施……減少我們工作中的脫離客觀實際的主觀主義和片面性。”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項制度定了,就要立說立行、嚴格執行,不能說在嘴上,掛在墻上,寫在紙上,把制度當稻草人,把紀律當紙老虎,而應落實在實際行動上,體現在具體工作中。”②應按照十八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提出的要求,“加強制度建設,強化日常管理和監督,完善激勵和問責機制,真正做到依靠制度規范從政行為,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
具體要做到:一是要健全完善制度。“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通過落實《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等制度,強化制度建設和監督管理,綜合施策、標本兼治,使領導干部不能貪腐。二是要落實制度督查。要依靠監督檢查推動反腐敗制度落實,切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對切實可行的制度規定,督促各單位(部門)很好地執行落實,明確督促制度落實的責任部門;健全落實的工作機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使制度執行責任無可推卸。形成有效的檢查機制,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日常檢查和專項督查,將執行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檢查考核范圍,納入領導干部述職述廉和問責的范圍。三要完善追究機制,對不執行落實的加大問責力度。對將權力凌駕于制度之上的行為,從嚴追究黨紀政紀責任,讓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作用真正得到發揮,使制度真正成為不可觸犯的“高壓線”。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和數字化校院建設進程的推薦,迫切需要加強現代科技手段在紀檢監察工作和業務流程管理中的應用,搭建電子監察平臺,發揮紀檢監察信息系統所具有的便捷、高效優勢,實現對執紀問責業務的標準化、規范化、公開化管理以及對基建工程、招標采購、招生考試、科研經費等關鍵領域的重點防范和實時監控。充分運用信息網絡等現代科技手段,信息技術發展為創新執紀問責手段提供了技術支撐。
紹興文理學院注重運用信息網絡手段提升監督的效果,選取招投標為突破口,在全國高校中率先啟動了“預防腐敗網絡監督平臺”建設,著力建設一個涵蓋組織人事、招生考試、物資采購、財務管理、后勤服務等重點領域、相對完整的高校預防腐敗網絡監管平臺、用機器替代人工進行實時監控,最大限度地減少了自由裁量權和增強了制度執行的剛性。2013年,結合作風建設的要求和發展需要,該校又開發建設了作風與行政效能監察系統,通過建立一個能夠在時間、空間和功能上總體掌握的高校行政效能電子監察平臺,促進干部勤政和提高行政工作效能。③
高效的信息化監督管理系統必須要建立系統管理、運行、使用這三項機制:一是管理機制。制定系統管理員、單位管理員職責,明確各級管理員工作紀律。二是運行機制。明確系統監督對象范圍、信息采集內容和要求等相關內容。三是使用機制。對監督結果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做出明確規定,對出現問題的單位和干部個人可采取函詢、談話提醒、督等方式進行處理,并在干部提拔任用、年終考核等方面有所體現。實現“早教育”、“早監督”、“早提醒”。
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廉政文化是指“以建立廉潔政府、廉潔政治或規范公職人員從政行為為目的所形成的各種思想、理論、規范、制度、價值理念、道德、法治傳統以及行為包括行為方式、價值評價等的總和”④。廉政文化建設作為當代中國防治腐敗的重要方式,其在高校的意義和作用在于:一是導向作用,倡導黨員領導干部正確行使權力,為廣大師生做實事;二是激勵作用,激發廣大教職員工,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以生為本的教育觀;三是凝聚作用,匯聚廣大師生力量形成民主監督的力量;四是約束作用,使廣大教職工養成遵紀守法、嚴格自律的行為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督促領導干部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潔操守,提高拒腐防變能力,在全社會培育清正廉潔的價值理念,使清風正氣得到弘揚。”這一重要論述為構建不想腐的自律機制指明了方向。
高校紀檢監察機構集中力量要做好業主,集中精力,投入廉政教育宣傳工作中,通過搭建和提供教育平臺,舉行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廉政文化活動,發揮廉政文化的輻射和教育作用。
高校要加強宣傳教育,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和嚴明政治紀律、政治規矩。首先在注重教育對象的分層分類。抓住“關鍵少數”,將領導干部和重崗重職人員、新提任的中層領導干部作為重點教育對象,進行黨規黨紀教育、警示教育;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組織全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黨章黨規。要進一步增強規矩制度意識,哪些工作該做的怎么做的我們是用規矩制度來明白的;針對廣大師生則以黨規黨紀黨史教育、和規章制度為主。二是宣傳教育的載體要多樣化。充分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手段深入開展廉政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建設風清氣正的校園生態。最終形成分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廉政文化教育。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正式提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再次強調,“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這是中國共產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目標要求。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要通過治腐懲貪、制度建設、思想教育等措施和手段,多管齊下,綜合施策。
不能腐,就是從體制機制和制度上消除腐敗發生的條件,使黨員干部沒有腐敗的機會。制度監督、技術監督是針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就是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使黨員、干部從根本上消除腐敗動機。廉政文化建設針對的是不想腐。
高校紀委的監督不能僅僅依靠單一方面,因為每一種方式都有其意義和局限性。高校反腐倡廉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我們必須建立制度、技術和廉政文化“三位一體”的協同機制。
[注釋]
①中共中央組織部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干部監督[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00.
②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71.
③任怡.紹興文理學院構建“廉政生態系統”初探[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5(10).
④蔡娟.廉政文化建設研究綜述[J].山東社會科學,2010(04).
*2015年浙江教育紀檢監察學會課題研究成果。
D262.6
A
2095-4379-(2017)35-0045-02
陳躍泉(1960-),男,漢族,大學本科,副教授,浙江科技學院,紀委副書記,紀委辦主任、監察處處長;田錦(1979-),女,漢族,碩士,講師,浙江科技學院,紀委辦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