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諾娃
(鞍山師范學院,遼寧 鞍山 114007)
芻議幼兒舞蹈教育的發展與現狀
鄔諾娃
(鞍山師范學院,遼寧 鞍山 114007)
幼兒時期的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八零后”父母對于自家小“公主”、小“王子”的未來發展也分外用心。單純鍛煉孩子的智力已經不是這些父母對于學齡前教育的要求,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能夠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因此,越來越多的幼兒教育方式如“雨后春筍”般遍地而起。但良莠不齊的各類“特長班”、“輔導班”不僅使家長上當受騙遭受經濟損失,更耽誤了孩子們的正常成長。
幼兒舞蹈;美感;發展;現狀
在多種特長當中,樂器教育適合六、七歲左右的兒童,孩子的相關關節在這一時期開始變得擁有力量,同時智力有別于2~5歲時,逐漸開始正確理解老師與父母的教導,記憶力也有了一定的發展,能夠適應學習器樂類特長。而語言類的學習,例如書法與播音,也同樣適合這一年齡段的孩子,但最適合的還是入學之后的幼兒,因為兩者都需要一定的語言文字積累,因此,入學之后對這一類知識進行學習,孩子能夠進行獨立的充分的理解,會調動學習積極性,進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來,較為適合學齡前兒童發展的選擇當屬幼兒舞蹈。幼兒時期,主要指的是一周歲之后的孩子,度過嬰兒期之后進入幼兒期,多數在這一時期能夠開始建立主觀意識,開始單獨站立并且行走,視野開闊之后,對于周圍事物的認知也相繼進行。總而言之這一時期的孩子無論從體格、神經系統還是心智方面,都出現有別于嬰兒時期的發展,尤其語言與形體動作,開始具有實際意義,同時也有獨立意識,不喜歡別人的幫助;模仿力開始形成,榮譽感也加強,同時對于音樂、美術等方面產生興趣,會根據喜好進行選擇性簡單模仿學習。一般兩周歲以后的幼兒就可以進行相關內容的熏陶,例如兒歌的學習、色彩的辨別。這一時期的孩子也可以進行簡單的、分系統性、非專業性的舞蹈學習,如正確的站立、步姿等等。幼兒舞蹈通過科學系統的學習訓練方法,培育孩子們良好的姿態以及高貴的氣質,樹立孩子“站如松、坐如鐘”的體態意識,增強孩子身體的協調能力與節奏敏感性的掌握,給予孩子美的熏陶,開發其藝術潛能。同時也可以加強兒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力、形象思維能力、興趣、平衡能力、協調能力、意志力、信心等諸多方面的培養,使孩子得到全面發展。
1952年3月頒發的《幼兒園暫行規程(草案)》中規定了當時幼兒園的6項教養活動項目,即體育、認識環境、語言、圖畫手工、音樂和計算,其中,體育活動中就包括了衛生習慣、體操、游戲、舞蹈、律動等,其教育目標是為了“培養幼兒基本的衛生習慣,注意其營養,鍛煉其體格,保證幼兒身的正常發育和健康。”這樣一來便可以看出,當時的幼兒舞蹈完全在幼兒園內進行,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的體格,促進其身心的正常發展與完善,同時與其他的體育課程相結合,豐富日常的幼兒園教學活動。但之后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舞蹈教育對于發展學齡前教育的重要性,如中國著名幼兒舞蹈教育家黃式茂先生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已開始進行系統的幼兒舞蹈教學的相關研究,結合其個人多年的舞蹈教學與教育經驗,對幼兒時期的舞蹈教育從內容到形式都有所專業化規范,內容主要包括集體舞、律動、表演舞等等,主要教育目的在于“教會幼兒一些唱歌、舞蹈的粗淺知識和技能,初步培養幼兒音樂、舞蹈的興趣和節奏感,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表現能力等,陶冶幼兒的性情和品格”。改革開放之后,幼兒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幼兒舞蹈教育的培養也不單單用來“鍛煉體格”,主要的教育目的上升為“陶冶情操”。“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人們物質生活提高之后對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國外越來越多先進的幼兒教育理念進入中國,這些都使得人們對于幼兒的早期教育加以重視,與此同時帶來的也是各種各樣的問題。私立幼兒園的建立使幼兒園教育全面普及,但各種社會安全問題的頻發使得多數私立幼兒園只為明哲保身,只照顧好“一家多口”、“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小“公主”小“王子”,照顧好入園孩子的飲食起居,多數有能力的公立幼兒園有時擔負著為當地少年宮、幼兒藝術團體選拔舞蹈苗子的任務,并不重視大多數孩子的普遍均衡發展,只單純地挑選有天賦的孩子加以訓練,參加各種比賽與表演,以此為自己的經營“爭光”,能與其他公立、私立幼兒園相抗衡,擴大生源。如此一來,幼兒教育階段對于舞蹈教育的發展已不能做到“盡心盡力”。至今為止,受學校教育不利方面的影響,很多時候教師只把孩子看做接受的“容器”,并不重視孩子的個性發展,只是單純的教授、讓孩子模仿、記憶,最后形成統一的模式。正因為日常幼兒園的舞蹈教學內容無法滿足學齡前兒童的學習興趣,無法滿足家長對于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要求,越來越多的社會舞蹈教學開始興起,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業余性質的舞蹈興趣班開始“遍地開花”。這些舞蹈班的興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幼兒舞蹈教育的發展,但其畢竟主要以盈利為目的,故而多數興趣班只是強調肢體的發展,過度追求身體的協調性與平衡性這些能在短時間之內收到成效的內容,忽略了幼兒身心的發展,簡化了舞蹈教育的功能。
進入21世紀,這樣的情況并沒有得到扭轉,大多數的舞蹈興趣班為了迎合大眾與家長的需求,過分依賴舞蹈比賽、舞蹈考級等形式,以此快速證明所謂的“教學成果”,進而打出廣告斂收生源。而部分幼兒園也不能免俗,打擊了其他沒有進行舞蹈學習的孩子和家長的自尊。這樣的行為已經違背了幼兒教育的初衷,是極不可取的。因此,雖然幼兒舞蹈教育的普及率逐年上升,但是,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其中存在著很多需要糾正的問題。
[1]蔡覺民,楊立梅.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溫柔.舞蹈生理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3]平心.舞蹈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袁愛玲.當代學前課程發展[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G613.5
A
鄔諾娃(1980—),女,遼寧鞍山人,東北師范大學文學碩士,鞍山師范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
課題名稱:《遼寧省幼兒舞蹈教育現狀及發展研究》 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課題(課題編號:w201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