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漠
(遼寧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藝術發展的社會性
冷 漠
(遼寧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藝術發展是融合在整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的,它的發展與社會發展關系密不可分。本文重點探索藝術發展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具體分析了藝術發展與社會背景之間的平衡性與不平衡性,闡述了這兩種關系存在的普遍性。
藝術;發展;社會性
藝術是社會文化構成的一部分,它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變化而變化,相對一定的社會歷史階段,呈現不同的發展特性。因此,什么樣的社會狀態就會產生什么樣的藝術形式、藝術內容,它既受社會發展的制約,也會在社會發展中獲得推動力,反過來也會表現和反映社會狀況。
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意識形態、科學技術等都會對藝術發展產生制約,使之不能逾越特定的社會歷史階段。因此,藝術發展的平衡性是相對一定的歷史背景而言的。
正如同希臘神話的產生,是由于當時封閉、落后的思想和低下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人們對于自然的認識不深,對自然的解讀還處于想象的狀態,因此在那種物質生產極不發達的狀態下,產生了希臘神話。
要理解一件藝術品的含義、一個藝術家的創作情感、一個藝術家的思想意識,必須了解這個作品和藝術家所處的社會背景以及這個階段的人文風貌,社會生活狀況。例如民國時期雖是社會動蕩,軍閥割據,內戰不斷,但是這一時期人文思想卻異常的活躍,各種文化藝術創作都很繁榮。就拿其中的文學創作來說,呈現出百花綻放的姿態,主要是有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文學。特點是文學派別多,文學類別多,向西方學習,語言以白話為主,地下文學活動多。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了成名作長篇小說《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并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返取?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發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還有許多思想風格很個性化的創作,社會千姿百態,藝術創作也就氣象萬千。
由此可以看出,一定的社會背景下,有什么樣的社會形態,就有什么樣的藝術作品,同時也就產生什么樣的審美認知。因此,相對一定的社會階段,藝術發展與社會發展是平衡的。
藝術發展的不平衡性,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包括社會政治、意識形態、經濟狀況,但是藝術與這幾方面因素并不時刻成正比。如19世紀的俄國,其經濟狀況遠不如德國、英國,然而,確出現了文藝空前繁榮的狀況,如普希金、果戈理、托爾斯泰等文學巨匠的誕生,也奠定了這個歐洲文藝大國的厚重基礎。這樣的社會發展規律并不特殊,而且比較普遍。比如中國抗日時期,經濟政治文化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人們生活在苦難之中,而就是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音樂家冼星海創作了震撼中國乃至世界的交響曲作品《黃河》,從此,這個交響曲作品成了中國文化藝術的代表性符號。
除此之外,某特定的歷史時期,藝術種類之間的發展也是不平衡的。比如唐代,詩歌發展達到鼎盛。但是戲曲、小說等其它藝術形式就不如詩歌在唐朝發展的勢頭。而當代充實人感官的藝術形式和作品越來越多,但是詩歌卻不如唐代那樣興盛。
因此,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來看,藝術與社會狀況并不總是成正比。藝術發展的不平衡性是客觀存在的,但不是絕對的,無論研究哪一種藝術形態,都離不開特定的社會歷史階段的背景。
(一)社會發展為藝術提供新的創作空間
每一個時代都有新的社會風貌、社會建制以及提倡的新的道德,這些都會在藝術中得到反映,為藝術提供新的主題和題材。每當社會變革或遭遇重大歷史事件,藝術原有的狀態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藝術創作就會發生改變,可能會與經濟、政治形態出現相反的狀況。不堪的歷史環境為創作提供了新的材料、主題,也形成了新的藝術風格。這也是事物發展的規律,藝術也是如此,當它與社會環境整體文化相適應,就可能處于繁榮狀態,也可能出現勢弱的狀態。
(二)社會發展變化為藝術帶來新的創作思維
社會的變革會產生新的社會事物,同時產生新的認識觀點和評價方式,而藝術也在這樣的潮流中發生新的變化。比如,發端于英國的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雖然得以飛速發展,但是生活環境日益惡劣,難以承受,人們對機器生產的產品質量越來越不滿意,對新興工業設計的思考和探索,直接導致了創新設計藝術的誕生。藝術的思想性是藝術存在的重要價值,它反映藝術作品的本質,也表明藝術作品的社會意義,這與社會發展的狀況是分不開的,社會的狀況為藝術提供有價值的思想源泉。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更新,藝術元素也越來越多元化,如3D電影、4D電影、球幕電影等。隨著互聯網的出現,有了新的藝術范式——網絡文學、網絡直播等。
由此看出,藝術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發展與變革,無法脫離物質存在。而藝術在發展過程中又呈現出自身獨特的特征。他與社會發展密不可分,具有平衡性,同時,對一定的社會歷史階段又呈現其不平衡性,所以我們考查藝術發展的規律與特性時,應該客觀對待這種現象,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藝術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藝術發展社會性的真正含義,從而,更有利于推動藝術創作與社會緊密結合,真正發揮藝術存在對于社會的重要作用。
[1]時曙暉.也談藝術發展與物質生產發展的不平衡狀態[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9.
[2]劉延福.馬克思輪物質生產與藝術生產的“不平衡關系”新探[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12.
[3]張子婧.論音樂藝術與社會經濟發展相互關系[J].山西農經,2015.
J05
A
冷漠,女,漢族,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