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學健
《南通年鑒》框架設計的自我演變與創新研究
◎ 焦學健
地方綜合年鑒的框架是年鑒內容的主體結構,是年鑒的骨架和脈絡。框架因內容而設,內容由框架而定,框架的頂層設計是否完善,直接關系到年鑒的整體形象和編纂質量。本文梳理了《南通年鑒》創刊20年框架設計的演變歷程和發展變化規律,并對2017卷《南通年鑒》的框架結構提出建議。
以事物屬性為綱,大篇制編排。第一階段為1998至2001卷。1998卷是《南通年鑒》的第一卷,奠定了《南通年鑒》早期基本框架的基礎,1999至2001卷框架設計都在1998卷基礎上進行局部小范圍地調整。1998卷《南通年鑒》框架分特載、專文、綜述、記事、人物、政治、經濟、建設、管理、社會、縣(市)區、企業、文件、附錄14個類目,類目下設分目、副分目、條目3個層次,以條目為基本記述主體。
該階段年鑒的框架設計采用大篇制的類目,類目數量較少,為10~15個,主體內容主要集中在政治、經濟、建設、管理等類目,分類較為籠統,層次感不強,屬于工作總結記述類型的框架,沒有很好地體現框架設計的層次結構和領屬關系。
以行業分類為綱,綜合編排。第二階段為2002至2007卷。2002卷《南通年鑒》的框架設計較前有較大的調整,2003至2007卷以2002卷為基礎,做了局部小范圍調整。這6卷的類目數量均在40個左右。2002卷《南通年鑒》設置特載、專文、大事記、人物、概覽、中國共產黨南通市委員會、南通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南通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南通市委員會、中國共產黨南通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民主黨派工商聯、社會團體、外事僑務、公安司法、軍事人防、開發區、城鄉建設、環境保護、交通郵電、農業、海洋漁業、工業、商貿流通、對外經貿、港口口岸、旅游、個體私營經濟、綜合經濟管理、金融保險、教育、科學技術、文化事業、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衛生、體育、社會生活、縣(市)區概貌、文獻、附錄40個類目。
該階段借鑒了其他地區的框架設計思路,類目數量大幅增加,能夠按行業屬性進行細化分類。但是類目數量過多,顯得比較雜糅,類目間的邏輯關系不是非常合理,重點內容、個性化色彩不是很突出。
以五大建設為綱,優化編排。第三階段為2008至2013卷。2008卷《南通年鑒》設置特載、概覽、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縣(市、區)、人物、附錄9個類目,首次對主體內容嘗試設4個類目,即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囊括全書大部分內容。2009卷增設生態建設類目。2012卷增設建設類目,取消生態建設類目。
該階段的年鑒框架設計將“四大建設”或“五大建設”作為框架主體,有較強的時代意義,基本囊括了一個城市年度經濟社會工作的方方面面,從系統性、全面性等方面看,這種框架設計比較科學合理。但存在“舊瓶裝新酒”的問題,缺乏個性化和創新性。
以領屬關系為綱,科學編排。第四階段為2014卷至今。2014卷《南通年鑒》設置市情概覽、年度紀事、政治、法治、社會組織、公共管理、公共安全、沿海開發、園區經濟、產業發展、城鄉建設、生態環境、科學技術、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軍事、轄區概況、人物、文獻、附錄23個類目。2016卷在2014卷基礎上,將內容龐大的“產業發展”類目拆分成“制造業”“服務業”“建筑業”“農業和新農村建設”“開放型經濟”5個類目,恢復設置特載類目,從而形成28個類目。
彰顯系統性,用框架設計展現城市發展全貌。第一階段《南通年鑒》框架設計略顯簡單,類目數量較少;第二階段類目數量多,但顯得有些雜糅;第三階段用“四大建設”或者“五大建設”直接囊括類目的主體內容,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第四階段框架設計則系統性大幅提升。例如,2016卷《南通年鑒》設特載、重要文獻、市情概覽、年度紀事、政治、法治、群眾團體、公共管理、沿海開發、園區經濟、制造業、服務業、建筑業、農業、開放型經濟、城鄉建設、生態環境、科學技術、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公共安全、軍事、轄區概況、人物等類目;生態環境類目設置環境保護、資源保護、節能減排、污染防治、環境監管、海洋管理、生態創建等分目。年鑒框架基本涵蓋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等領域,能夠具體地反映其內在的結構體系,歸類得當,標準統一,層次清晰。
彰顯個性化,用框架設計彰顯城市特色。20年來,《南通年鑒》一直在探索打破“千鑒一面”的局面,第四階段在框架設計上,充分體現了城市的個性化,不僅有“規定動作”,還有體現城市個性的“自選動作”。例如,2016卷《南通年鑒》重點突出南通濱江臨海這一區位特色,不僅設置沿海開發、園區經濟等特色類目,還首次設置開放型經濟類目,下設“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特色分目;首次將建筑業升格為特色類目,展現“南通鐵軍”風采;在市情概覽類目中,首次設置國民經濟、人民生活分目,更加貼近百姓生活。近三年來,首次設置特載類目,下設南通“十二五”發展專記分目,作為體現年度特殊意義的信息資料專題欄目。同時,在文化類目中增設江海文化研究、張謇研究等特色分目,反映地域特色文化。
彰顯創新性,用框架設計展示城市發展變化。《南通年鑒》一直不斷創新框架設計,能夠及時反映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所產生的新生事物及其發展狀態,及時體現城市功能品質的提升、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新情況、新型業態的誕生和政府管理新方式等。例如,2016卷《南通年鑒》首次對服務業類目依次按照綜述、旅游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物流業、軟件與服務外包、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會展業、商貿流通、電子商務、中介服務業等分目進行重新編排。
緊貼發展實際,強化框架設計的全面性。年鑒框架可以從交通區位、產業發展、人才引進、發展軟環境等多個維度進行設置,可以圍繞構建“外成環、內成網”的便捷交通網絡、重點推進“3+3+N”產業(高端紡織、船舶海工和電子信息三大重點支柱產業,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三大重點新興產業和符合產業發展導向、有利于發揮自身優勢的若干產業)發展、吸引外來優秀人才、加強制度改革創新等方面增設類目、分目、副分目、條目。
緊貼時代變化,提升框架設計的科學性。為使分目、副分目、條目設置更加科學合理,2017卷《南通年鑒》政治篇中市委分目中增設市委常委會副分目或者條目,在人大、政協分目中,分別增設南通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上級人大、政協提交的議案、建議情況的副分目或者條目;在組織分目中增設國有企業黨建、高校黨建等副分目;在宣傳分目中,增設輿論宣傳副分目或者條目。在價格管理類目中,增設主副食品價格、工業品價格、物價走勢等分目或者副分目。在服務業類目旅游業分目中,增設南通特色文化旅游、自駕游、研學旅游、工業旅游、體育旅游、健康養生旅游、美食旅游等副分目或者條目;增設餐飲住宿業分目;在房地產業分目中增設商品房供銷結構、二手房市場、房地產貸款等副分目或者條目;在銀行業分目中,增設銀行機構分類記述副分目或者條目,記述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村鎮銀行、外資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包括農村信用社、租賃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第三方理財公司等)情況。在城鄉建設類目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分目中增設公共交通建設(公交、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副分目或者條目。
緊貼年度特點,凸顯框架設計的特色性。2016年,南通市的一項重要年度特色性工作是開展新一輪城市總規修編研究,制定城市和交通轉型發展意見。突出“一主五片兩重點”(主城區,中央創新區、五山及西部濱江片區、南通火車西站樞紐片區及平東物流園、星島水岸片區、先鋒生態涵養片區,花園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三城同創”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啟動中央創新區規劃和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推進“三城同創”三年行動計劃,加快軌道交通前期工作。在框架設置時,要充分凸顯重要的年度工作,設置專門的類目或者分目體現城市規劃發展、城鄉統籌發展、交通工程建設等年度特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