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巖
河南省軍區,河南 鄭州 450000
精準扶貧政策下的農村醫療保障研究
劉 巖
河南省軍區,河南 鄭州 450000
基于精準扶貧政策下完善我國農村醫療保障體系,能夠有效解決農村“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對降低農村人口的醫療負擔,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簡單闡述了精準扶貧對農村醫療保障的重要性,深入分析了精準扶貧政策下我國農村醫療保障的現狀,并提出了基于精準扶貧政策下我國農村醫療保障的發展對策,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借鑒和參考。
精準扶貧;農村醫療保障;反貧困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進一步提升,農村醫療保障在精準扶貧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還存在醫療保障水平不高和醫療費用增長過快等問題,加重了農村人口的醫療負擔,不利于提升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因此,基于精準扶貧政策下完善我國農村醫療保障體系,對降低農村醫療負擔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五中全會上確定了到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發展目標,但由于我國農村人口數量較為龐大,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家脫貧的任務量巨大,脫貧工作進入攻堅期。因此,國家積極調整扶貧戰略,一改往日大水漫灌的扶貧方式,實現扶貧方式向精準扶貧的方式轉變,并大力實行產業脫貧、就業脫貧、醫療保障扶貧、易地搬遷脫貧、生態保護脫貧和教育脫貧等政策,確保扶貧的資金能夠精準落實到農村的各個民生領域。現階段,因病致貧已成為農村貧困的主要原因。
例如,為了減輕大病治療對農村人口的經濟負擔,國家于2012年推出新農村合作醫療大病保險制度,為參與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承擔大部分的治療費用,不斷提升治療費用的報銷比例,同時提升對農民自付費用的報銷比例達12個百分點,并于2016年實現了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全面覆蓋,通過推出上述舉措,有效提升了農村貧困人口的收益率,降低了農民治療疾病的難度和壓力[1]。為了促進農村脫貧,國家還實行了針對性的精準扶貧政策,提升對農村貧困人口的醫療救濟力度,著力提升農村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實現減輕農民醫療負擔的目的,有效改善了農村的醫療衛生條件,為農民看病提供了充分的物質保障,通過實行精準扶貧政策,建立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還實現了對疾病的預防和控制,降低了農民患病的幾率,對農村健康脫貧工作具有重要意義[2]。
(一)農村醫療保障水平不高
目前,我國的農村醫療保障政策對農村貧困人口和大病醫療的保障程度偏低,未能針對大病醫療人口的醫療需求制定完善的救濟制度,對脫貧工作形成制約。盡管現階段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比例已達75%,但實際報銷的費用只有治療費用的50%,即便能夠對農民大病自付部分的費用進行二次補償,但患者和家屬仍需承擔高額的治療費用,同時還承擔較高的醫療附加費用,如交通費用與食宿費用,不能充分緩解農民的醫療負擔[3]。
(二)醫療費用增長過快
醫療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基于對醫療費用進行控制基礎之上的,目前,雖然農村醫療保障的覆蓋面已達90%以上,但由于未能統一農村醫療保障費用的支付方式,加之未能建立完善的農村醫療保障談判機制,導致農村醫療保障對治療費用控制的力度有限。農村醫療費用的快速增長,使得農村醫療保障制度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效力,加大了農村醫療保障基金的壓力。同時,農村醫療費用的迅速上漲,還增加了患者的自付費用,不利于實現精準脫貧的發展目標[4]。
(三)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不系統
雖然我國的農村醫療保障改革已取得了一系列的發展成效,但仍存在公立醫院改革不完善、未能建立有效的農村醫療保障補償機制和收入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降低了公立醫院費用控制的積極性。同時,對藥品價格和藥品流通管理不到位,也無法降低農民的醫療負擔。此外,農村醫療保險管理效率偏低也對提升農村醫療保障水平形成阻礙。
(一)提升農村醫療保障政策扶貧的精度
第一,要了解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情況,在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的基礎上,建立“因病致貧”人口數據庫,通過對數據庫中貧困人口資料的深入分析和了解,提升農村醫療保障扶貧的精準度,并通過對貧困人口的跟蹤管理,實現對患病人口的盡早治療,從而實現控制扶貧費用的目的。第二,應對農村貧困人口的大病和慢性病分類救治。對于能夠一次性治愈的大病,應組織權威專家集中治療。在現行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下,在對以下重大疾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應明確臨床治療路徑,實現對治療費用的控制,重大疾病主要包括:白血病、心肌梗死、食管癌、直腸癌、胃癌和腎衰竭等,通過加強對上述疾病的集中治療,能夠有效控制治療費用,降低農民的醫療負擔。對于慢性疾病如尿毒癥、糖尿病和高血壓,應在具備治療能力的就近醫療機構進行治療,并在醫療機構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康復管理。
(二)構建農村醫療保障反貧困體系
第一,要完善農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設。國家要積極鼓勵農村人口加入到農村新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障中來,確保農村合作醫療對農村貧困人口的覆蓋范圍,不斷提升農村醫療保障報銷病種和報銷金額,針對貧困人口實行精準扶貧政策。例如,遼寧某農鄉鎮將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到鄉鎮醫療保障體系中,有效提升了對殘疾人的醫療保障水平。同時,該鄉鎮還將在精準扶貧檔案庫中貧困人口的報銷比例提升5個百分點,有效降低了殘疾人治療的醫療負擔。此外,對殘疾人取消醫療保險起付線,增強了殘疾人治療的信心。
第二,要建立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制度。重大疾病致貧已成為農村貧困現象的主要原因。針對農村人口進行精準扶貧,首要任務是完善農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近幾年,國家在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的基礎上,出臺了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對患有重大疾病的人口,在報銷大部分醫療費用的基礎上予以二次補償,旨在降低農民實際支付的醫療費用,減少“因病致貧”現象的發生概率。同時,國家應持續增加對重大疾病醫療保險的投入力度,根據現階段精準扶貧的實際情況,制定關于重大疾病保險向低保戶、特困戶、精準扶貧建檔人員和殘疾人的傾斜政策,提升對農村困難群體的保障力度。
第三,要完善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制度。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是我國精準扶貧政策中的兜底保障。精準扶貧工作人員要增強對貧困戶健康狀況的了解,將精準扶貧建檔人員納入到醫療救助的范圍內,積極采取救助措施,降低貧困人口的醫療負擔,并依據貧困程度適當上調救助比例,對于五保佳通和孤兒實行100%醫療救助,同時積極呼吁社會人士參與貧困救助,通過建立慈善組織募集愛心救助基金,幫助貧困患者渡過難關。
第四,要建立專項醫療扶助制度。政府應對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和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報銷后自付費用仍較高的貧困人口制定攻堅扶貧政策,建立專項醫療扶助制度,對其進行幫助。
例如,海南某鄉鎮針對本地區“因病致貧”的人口,設立貧困人口專項救助資金200萬元,對精準扶貧建檔的貧困人口和特困戶除新農村合作醫療報銷部分外的治療費用,應用專項扶助資金進行報銷,對于不在新農村合作醫療范圍內且不具備承擔醫療費用能力的貧困人口,應用專項扶助資金為其報銷治療費用的90%,通過這種方式,有效降低了貧困人口的治療壓力,值得被廣泛借鑒和推廣。
(三)加強對農村醫療大病治療費用的控制
第一,要充分發揮農村醫療保險的費用控制功能。國家要加大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支付方式的改革力度,提升農村醫療保險管理機構的話語權,克服按服務項目收費的弊端,不斷轉變收費方式,加強對醫療保險總額的控制,推行依據病種和人頭進行保險付費的方式。同時,應建立農村醫療保障談判和協商制度,在確保醫療保障基金結構合理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工作積極性,使其能夠發揮出費用控制的最大效力。
第二,要建立急診慢治、上下聯動的分級治療模式。國家要加強農村基礎醫療衛生服務設施建設,建立標準化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室,完善公立醫院建設,使其能夠發揮出強大的醫療救治功能,緩解城市醫院的救治壓力,減輕農村人口看病的附加費用負擔。
第三,要推動醫藥、醫療和醫保的系統化改革。通過加強醫藥、醫療和醫保的改革,實現對醫療費用的有效控制。針對醫藥改革,國家要整頓藥品的流通秩序,加強對藥品價格的控制力度。針對醫保改革,國家要實現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有機結合,建立完善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制度。針對醫療改革,國家要推進公立醫院的改革,改革公立醫院薪酬結構,提升醫生的技術服務收入,減少過度檢查和用藥問題的出現,不斷提升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四)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機制
國家要進一步簡化農村醫療救助程序,針對收入較低人口、精準扶貧建檔對象和重點救助對象且在新農村合作醫療救助點治療的,可以在治療過程中申請過即時結算救助,由農村醫療保障機構支付治療費用,對于未在新農村合作醫療救助點進行治療的貧困人口,可以申請醫后救助。農村醫療機構要引導農民選擇新農合范圍內的藥品和材料,實現降低醫療費用的目的,對于超出報銷額度的住院費用,由公立醫院進行減免。例如,湖南某鄉鎮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超過大病保險起付線的大病患者且在新農合定點醫院住院的,在新農合報銷費用基礎上由公立醫院減免10%的費用,2016年該鄉鎮公立醫院醫院共減免建檔立卡和大病患者醫療費共38萬元,有效降低了患者的醫療負擔。同時,該鄉鎮還對本地區298人患有慢性病患者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為其提供慢性病管理和健康咨詢服務,有效增強了慢性病的保障力度。此外,該鄉鎮還提升了對慢性病治療醫藥費用的救助比例,使救助對象實際報銷比達90%以上,確保救助對象的年度自付費用不超過1000元,有效提升了農村醫療保障水平。
通過以上研究發現,基于精準扶貧政策下推動農村醫療保障改革的過程中,通過提升農村醫療保障政策扶貧的精度,構建農村醫療保障反貧困體系,能夠有效降低農村貧困人口的醫療負擔。在此基礎上,加強對農村醫療大病治療費用的控制,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機制,有利于提升農村醫療保障水平。因此,基于精準扶貧政策下推動農村醫療保障改革的過程中,可以應用上述方法。
[1]顧雪非,毛正中.按病種實施精準健康扶貧的可行性探討——以結核病醫保政策為例[J].中國醫療保險,2016,11:17-20.
[2]張仲芳.精準扶貧政策背景下醫療保障反貧困研究[J].探索,2017,02:81-85.
[3]紀志強,季昌棟.整合資源完善政策濟寧市扎實推進醫保精準扶貧工作[J].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7,05:22-23.
[4]向國春,殷妍先.精準健康扶貧對完善全民醫保政策的啟示[J].中國衛生經濟,2017,3608:16-19.
F323.8;R197.1
A
2095-4379-(2017)35-0077-02
劉巖(1981-),男,漢族,中共黨員,河南蘭考人,碩士,河南省軍區,研究方向:軍隊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