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琴
武漢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2
淺析強鎮擴權的治理實踐
劉志琴
武漢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2
鄉鎮作為我國行政管理體制序列中的基層組織,扮演著承上啟下的角色,承擔著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雙重責任。但現實中鄉鎮政府存在著“權小、責大、能弱”的尷尬地位。特別是對于經濟強鎮來說,一般的鄉鎮體制限制了其自身發展。目前,我國一些發達省份已經開始強鎮擴權的試點。本文主要介紹和分析強鎮改革的治理實踐,希望能夠為鄉鎮發展提供新的視角。
鄉鎮改革;強鎮擴權;試點改革;政府治理
在中國現有的行政區劃概念中,主要是按照中央、省區、地市、縣市和鄉鎮這五級運行。由于行政等級和行政權力是成正相關的,這也使得鄉鎮被賦予的權力是最少的。然而在現實情況下,有些強鎮的經濟總量遠遠的超過了中西部地區某些縣級市甚至于地級市;但是在現有的制度框架下,它們仍然是屬于鎮級,所以不可避免的出現了經濟地位與政治地位之間的某種失衡,這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鄉鎮發展。為了更好的消除強鎮發展的困惑和調動其積極性,各地紛紛的進行了改革。
(一)強鎮形成原因的探討
在正式討論強鎮擴權試點問題,我們必須要了解本文的主體對象——強鎮。首先這些鄉鎮大多都位于東南沿海地區,具有良好的區位條件;相對于中西部小城鎮來說,它們具有良好的交通和信息資源。特別是廣東省的一些鄉鎮,憑借著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吸引外資。其次得益于國家行政區劃體制的改革。一方面國家實行撤鄉并鎮,整合資源,大大加強了這些強鎮的集聚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本身鎮行政地位的特殊性,諸如中山市和東莞市的鎮街。這些鎮街本來就是直接受地級市管轄,寬松的政策環境促進了自身的發展。最后東部地區人多地少的現狀也客觀的促進了當地居民主動脫離農業生產而開發出當地特色產業,這也彰顯了改革開放初期農民洗腳進城的強烈愿望和基層創新推進城市化建設。這些小城鎮都具備人口集中、產業集聚、要素集約等現代化小城市的共同特點。
(二)強鎮得以擴權的歷史背景
1.鄉政體制
1978年我國農村地區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首先推動改革的進程,隨著生產方式的改變,長期在農村實行的人民公社制度也失去了經濟基礎而走向了瓦解。1982年12月,憲法規定“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1983年10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政社分開建立鄉政府的通知》,要求盡快在各鄉鎮建立鄉政府;1985年,鄉鎮代替人民公社執行基層政權的基本職能,這也標志著我國建立了鄉政體制。
2.撤并鄉鎮
1998年10月,在精簡機構,減輕財政負擔的大背景下,各鄉鎮紛紛開展撤并工作。2002年的農村稅費改革也進一步加速了鄉鎮撤并的步伐。到2003年底,大部分身份的撤并工作基本完成。2004年,隨著中央《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的出臺,又一次強化了撤并鄉鎮的改革浪潮。經過多輪的鄉鎮撤并,鄉鎮呈現出少而精的特點,資源的整合有利于規模經濟的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政府辦事效率低下的問題。
可見我國的鄉鎮改革歷程沒有完成時,還在進行時,而且希望也不能完全寄托在鄉鎮撤并。我國鄉鎮的數量頗多,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必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以說我國鄉鎮體制還在繼續探索階段,而強鎮擴權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背景自下而上發生的。浙江、江蘇、廣東等地方都在試點開展“強鎮擴權”。中央也在這一過程中,陸續出臺相關文件政策,以此來實現對這一改革的指導和支持。
(一)下放財權
1994年我國實行分稅制改革,因為鄉鎮處于行政序列的底層,因此財權的空間也最小;特別在實行鄉財縣管的背景下,鄉鎮的財權自主權也逐漸被壓縮,造成了基層財權沒有實現屬地化支配,一級政府一級財權也沒有完全落實。因此長期以來,圍繞著鄉鎮政府管理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財權與事權不相匹配,準確來說是財權小于事權。鄉鎮政府無力提供高質量的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改善民生能力非常有限,十分影響其職能的實現。而財權的擴大,意味著鄉鎮自身掌握更多的可支配資金,而相對應的也能轉移到基礎設施等民生建設。所以說財權是強鎮在擴權的過程中必須會涉及的重要事項。財權下放能夠使得各鎮享有更高的自由度,以此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明確事權
我國現有法律規定,行政審批、執法與規劃等權限是歸屬于縣級及以上政府,因此作為基層鄉鎮政府是不具備這些權力的。而在現實操作層面,由于鄉鎮企業的發展,迫切要求政府提供便捷的行政審批通道。特別對于經濟實力雄厚的鄉鎮來說,現有經濟社會管理框架已經無法容納其發展的良好趨勢,以致于形成了“小馬拉大車”的困境。為了進一步拉動經濟發展,迫切要求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和完善鄉鎮政府的綜合職能。在試點的強鎮中,擴權主要是根據鄉鎮的實際經濟總量,賦予與之相匹配的行政管理權,把主要涉及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部分縣級權限通過授權、委托和直接下放等方式轉移到鄉鎮。①
強鎮擴權的本質就是各地為了改變強鎮經濟和政治地位不均衡的狀態,以更好地推動鄉鎮的發展。從目前強鎮擴權改革的實踐來看,都是屬于自上而下的試點改革,即為了更好的評估成本,基本上都是采取地方試點,然后反饋到中央政府,最后由中央政府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要進行大力推廣或是繼續進行局部性的試點。但由于各地具體情況的不同,試點實踐中也會呈現差異性。
(一)溫州型的“鎮級市”
目前我國的行政區劃中,鎮一級是不存在“市”的,因此溫州推出的“鎮級市”并沒有提高其鄉鎮在行政區劃序列上的政治地位,而只是從經濟上增加其部分權限。正如溫州市委書記邵占維指出的那樣,“這個“市”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地級市或縣級市,而只是現代化城市中經濟概念下的“市”。建設“鎮級市”可以為鄉鎮發展提供一體化的經濟通道,盡快把鄉村打造成小城市,實現鄉村和城市的接軌?!雹谝虼藴刂莸闹饕龇ㄊ且獜婃偞蛟斐伞版偧壋鞘小?,按照城市的管理標準來建設強鎮,而重點并不在于改變它們的行政級別。所以說溫州市的改革主要是將一部分屬于上級部門的社會經濟管理權直接轉移給了鄉鎮。③
(二)紹興縣的強鎮改革
為了督促試點鎮盡快實現經濟發展轉型,成為城鄉協調發展的示范點,紹興縣委、縣政府與各試點鎮簽訂“軍令狀”。一方面紹興縣把部分權限下放到試點鎮,試點鎮建立統一辦事大廳,各個職能分窗口辦公;行政審批手續實行“一條龍服務”,解決了公眾來回奔波的難題,公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大大提升。另一方面,縣相關職能部門采用“委托授權”的形式,試點鎮由此獲得了對于開發區管理和審批的權力,但最后為了貫徹對于權力的監督和雙重保障,要將這些審批事項進行備案審查。從實際結果看,通過委托授權,很好的解決了之前縣級機關對于鄉鎮管理不足的問題。
(三)順德區的簡政強鎮
容桂街道是鄉鎮撤并的產物,后又撤鎮建區。2003年,由于順德行政區劃的改變,而位于順德市的容桂區也相應的發生了變化而轉變為容桂街道。2009年11月,“簡政強鎮”正式啟動,容桂街道作為當地的經濟強鎮被選為試點鎮進行改革。在實行“簡政放權”的過程中,容桂街道一方面繼續貫徹落實順德大部制改革的要求,將黨政部門整合成若干個大部;為了保證管理權限的順利實施,這些大部機構的主要領導職務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黨工委委員和辦事處副主任兼任;并且街道的黨工委書記等正職都是按照副處級領導職務的干部配置,這樣可以使得管理職能真正落實到位。在另一方面通過培養社會組織和市場中介,其中主要包括商會、慈善會以及福利會等,最后向其購買社會管理服務。通過引入市場和社會組織力量,發動多元力量共同參與到社會公共管理工作中來,充分踐行了治理理論,也體現了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發展方向。
為了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當地政府積極轉變行政方式,簡化行政審批手續,提供“一條龍服務”,實現了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和自身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模式。但在試點過程中,更多體現的是行政性分權,暴露了權力下放的合法性問題,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另一方面,由于沒有明確的成文規定,行政分權較多的體現上級意志,使得在改革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權、責、利下放和配置不統一和反復等問題。因此,在強鎮擴權過程中,必須要推進行政性分權向法治性分權的轉變,確保穩妥有序的推動改革??偟膩碚f,在具體實踐中,選擇哪個鄉鎮進行試點、具體下放哪些權力以及下放到哪些程度等問題都是地方政府必須考慮的重點問題。要在保證改革方向的前提下,按照自身實際情況選擇相適合的發展路徑。
[注釋]
①徐繼敏,楊丹.我國“擴權強鎮”改革的法學分析[J].理論與改革,2014(2):76-78.
②張和平.溫州“鎮級市”是啥樣的市?——“小馬拉大車”經濟強鎮遭遇成長的煩惱[J].半月談,2010(10).
③張紅日.浙江擴權強鎮改革的背景、實踐與政策建議[J].政策瞭望,2009(7):27.
[1]于建嶸.鄉村自治:根據和路徑[J].戰略與管理,2002(6):117-120.
[2]陶振.強鎮擴權:城市基層治理創新路徑的生成與詮釋[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5(3):32.
[3]孫柏瑛.強鎮擴權中的兩個問題探討[J].中國行政管理,2011,308(2):43-46.
[4]胡旭.紹興市擴權強鎮制度創新研究[D].浙江大學,2013.
[5]孫莉莉.我國千強鎮的空間分布格局和發展模式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
[6]孫廣琦.強鎮擴權:蘇南鄉鎮治理模式的重構——以蘇州經濟發達鎮為研究對象[D].蘇州大學,2014.
[7]王景新.溫州“強鎮擴權”:探索現代小城市發展的新途徑[J].現代經濟探討,2010(12):5-8.
[8]沈雪瀲,郭躍.新型城鎮化背景的“鎮級市”政策創新[J].公共管理,2014(1):148-151.
[9]張紅日.浙江擴權強鎮改革的背景、實踐與政策建議[J].政策瞭望,2009(7):27.
[10]劉玉蓉.廣東省“簡政強鎮”改革后的路徑完善探析——以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為個案[J].探索,2011(6):65-68.
[11]龍微琳,張京祥,陳浩.強鎮擴權下的小城鎮發展研究——以浙江省紹興縣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2(4):9-14.
[12]潘麗娜.“強鎮擴權”背景下的中心鎮規范權力運行的研究——以紹興錢清鎮為例[D].浙江大學,2010.
[13]郭明.從“政權經營者”到“服務供給者”:地方政府行為演進的歷史脈——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容桂街道的個案分析[J].理論導刊,2014(11):6-7.
[14]葉貴仁,錢蕾.“選擇式強鎮”:順德簡政強鎮改革路徑研究[J].公共行政評論,2013(4):30.
D630
A
2095-4379-(2017)35-0095-02
劉志琴(1993-),女,江西吉安人,武漢大學,2015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當代中國政治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