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淼 易 玉
沈陽工業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論企業創新主體的知識產權法律保障制度
張鑫淼 易 玉
沈陽工業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在市場競爭條件下,創新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根本途徑。經濟全球化的進程表明,創新已成為促進各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和關鍵因素。創新的發展也會引起新的社會關系產生,這些復雜的關系遠非行政措施和政府政策所能解決,需要相應的法律加以規范調整。企業在國家社會發展中占據命脈地位,而當今時代是創新的時代,如何促進我國企業創新主體發展壯大是我國能否順利地轉變為創新型國家的重要環節。
企業創新;主體;法律保障
(一)企業創新主體法律保障制度的內涵和特點
企業創新主體具備以下特征:第一、從其存在的社會功能和性質來看,企業主體是從事商業生產經營活動和商業服務的具有獨立性的組織,我們也可以將其看作是企業的第一經濟特性;第二、從其生存和發展的目的來看,盈利是作為企業創新活動的最終目的;第三、從其存在的法律關系來看,企業主體必然是依法成立和生存的,首先是具備特定法律形式,這一特征是企業創新主體最為明確的法律特征。
(二)企業創新主體法律保障制度的意義
了解企業創新主體具有兩大實際意義:一是有利于我們從不同側面了解其具備的社會、經濟方面的屬性把握它的法律特征;二是對于一些現存的不恰當的或者錯誤的法律現象有了準確的認識,便于我們及時準確的更正和完善。企業創新主體的法律保障制度的構建無論是從法律的制定還是實施與修訂上都必須遵循一定的立法執法準則,否則法律便會失去原本的效力與莊嚴性。
(一)企業創新主體及其創新成果的法律保障不完善
首先,我國目前是屬于企業創新主體法律保障的立法層次較低。我國的法律體系可以這樣劃分為幾個層級,第一層次是憲法,第二層次是基本法律,第三層次是一般法律,第四層次是法規等。
其次,現存一部分法律規章操作性較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發揮創新能力、開展創新活動。操作性不強就導致了很多概括性、原則性的法律規范形同虛設,造成法律適用上存在著很大困難。
最后,在對企業創新主體的創新成果的法律保障方面,有關知識產權保護法在實施過程中與實際案件的審判模式中還需完善。
(二)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法律保障不健全
我國企業創新主體制度有一個突出問題那就是科研創新與企業創新活動嚴重脫節。科研單位的科研成果,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無法第一時間掌握;企業需要的創新技術,科研領域也并不知情或者無法提供。企業應在產學研究里面發揮主體作用,抓住創新整個環節中的關鍵性要點,以至于帶動企業創新的需求,推動合作真正促進創新活動開展。
(一)完善對企業創新主體的創新成果的法律保障
創新成果一旦形成便產生專屬企業的知識產權,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國家法律部門應完善立法、執法和司法體系,促進知識產權保護的完善,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必須明確各部門權責,在完善自身法律保障環節的同時吸收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經驗,加強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建設,建立一支穩定的、理論上和事務上過硬的職業隊伍,保障知識產權保護機構正常運轉,對企業創新成果從申請到公布都嚴格依法進行,從而才能有利于保障企業創新主體的創新成果不會受到損害。
(二)健全企業創新主體法律保障制度
1.保障企業創新主體的科技投入
首先,大力保障和增加科學技術的投入。建立高效多渠道的科學技術投入體系,全社會企業創新開發研究投入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總體比例應成逐年上升趨勢,使我國現階段總體科技投入水平同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要求相適應。第三,優化科技投入中的財政投入。科技投入中的財政投入重點支持的是基礎創新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科技投入與科技財政投入合力為企業創新機構的正常運轉、創新研究條件建設等資金問題的解決做出貢獻。
2.完善稅收政策激勵企業創新
首先,加大企業創新投入的所得稅稅前抵扣力。允許企業按每年實際支出的創新研發費用的一定比例抵扣當年應納稅的所得額。第二,允許企業加速創新研發裝備折舊。企業用于研發創新活動的儀器設備,單位價值在一定金額以下的,可以按比例攤入企業的管理費。第三,加強建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對承擔重大科技創新專項、科技創新計劃重點項目的企業進口國內尚不能生產的關鍵性儀器設備、原材料或者零部件應該免征進口關稅。
[1]賈鳳潁.政府采購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7.
[2]屠振宇.軟件與網絡侵權[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60.
[3]譚莜清.數字時代知識產權保護的理論與判解研究[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11:47.
[4]劉春田.知識產權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79.
G306;F204
A
2095-4379-(2017)35-0186-01
張鑫淼(1987-),女,漢族,遼寧朝陽人,沈陽工業大學文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易玉(1963-),男,漢族,遼寧海城人,沈陽工業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