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蕊
新疆兵團警官高等專科學校,新疆 五家渠 831300
淺議監獄人民警察警務談話口才
陳 蕊
新疆兵團警官高等專科學校,新疆 五家渠 831300
監獄人民警察與服刑人員的警務談話,對服刑人員的轉變、教育、改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監獄也日益重視監獄人民警察的警務談話技能,但仍舊存在一些困難。本文對其進行具體的闡述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對于監獄人民警察提高此項技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警務談話;談話疲勞;經驗主義;權威效應
監獄人民警察的警務談話是監獄領導、監區負責人及民警對服刑人員進行教育的一項日常工作和基本業務;是干警對服刑人員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是干警對服刑人員最常使用的教育矯正方法。做好對服刑人員的談話工作對增強管理效能,保障監獄的安全,促進深挖犯罪都有著重要意義。
警務談話口才,是指在監管工作中,監獄領導、監區負責人及民警針對服刑人員個體情況和特殊問題,對他們進行單獨談話教育的活動,以便了解服刑人員的現實表現、思想狀況,充分運用專業知識、方法及技巧,有規劃地、單獨地同服刑人員進行的口頭交談的一種口才活動。
這一概念有以下幾方面含義:
(一)允許罪犯自由表達
談話是重要的信息溝通方式,有提問有回答。同時要允許服刑人員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意見,監獄人民警察才能了解服刑人員的思想與存在的問題,因此,為了達到了解并疏導服刑人員思想的談話目的,監獄人民警察應以適當的方法、技巧啟發服刑人員自由表達,允許其對自己思想言行方面的過錯作出陳述、申明與辯解,充分發表不同意見。監獄人民警察則根據其反饋信息,及時準確的作出判斷,有針對性進行疏導、解釋、說書、訓誡,達到個別教育的目的。
(二)談話內容體現矯正性
談話是對服刑人員進行矯正改造的主要形式,是監獄人民警察最經常、最普遍運用的一種改造服刑人員的方法。
談話的目的是對服刑人員進行思想矯正,以促進其反社會思想與錯誤言行的發生轉化。談話的目的決定了監獄人民警察談話口語表達的內容必須體現出教育性。對罪犯的思想教育,是一項艱巨、復雜、細致的工作。對于不同類型的罪犯及其存在的種種問題,監獄人民警察在談話口語表達過程中運用適宜的智能、謀略與技巧,將具有一定針對性的教育內容充分表達出來,就會產生循循善誘,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服刑人員方面
根據《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各級法院審結一審刑事案件102.3萬件,判處罪犯118.4萬人,同比分別上升7.2%和2.2%。”監獄服刑人員數量眾多,且其個人情況復雜,獄內應激事件的不可預測,服刑人員情緒的易變性及犯罪心理的頑固性,使監獄人民警察警察進行警務談話困難重重。
1.服刑人員情況的復雜性
(1)是背景的復雜性。服刑人員入獄前大多數社會背景、家庭關系錯綜復雜,是學校管不了,社會沒人管,家庭沒溫暖,一步一步走向犯罪的。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逐漸發生錯位及畸形,個別對社會及他人有仇恨敵視的態度。
(2)是現實問題的復雜性。當前,監管改造工作任務繁重,工作難度加大,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其中表現較為突出的為獄內重特大案件呈上升趨勢,罪犯行兇、自殺等事件也屢有發生。必須在繁重的改造任務面前,有效地遏制和杜絕罪犯脫逃、自殺、重特大案件等事故的發生,確保監獄秩序的穩定。
2.服刑人員情緒的易變性與個性的頑固性
由于服刑人員由一個自由人變為了日常工作生活被嚴格管制的人,且法律地位是被懲罰和被改造的,使其原有的犯罪心理受到壓抑及削弱、個人的許多需要無法得到滿足。這易使他們產生苦惱、憂郁、焦慮、悲觀、苦悶、抵觸等負面情緒,以及企圖逃跑、自殺、自傷、自殘等行為,致使干警與服刑人員的談話就有了一定的困難。
(二)民警方面
1.言語能力的不足
監獄人民警察代表國家執行刑罰,向罪犯宣講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有關政策,對罪犯進行直接管理,談話是重要的溝通途徑。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封閉隔離的工作環境,單一的性別比等原因,使一些警察養成了比較隨意的說話習慣。但經問卷調查,有74%的服刑人員對民警使用不文明的執法語言持反感態度。可見,因為語言能力不足,使監獄人民警察與罪犯之間的溝通造成了比較大的困擾。這不但給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正造成障礙,而且還在社會范圍內損害了監獄人民警察的形象。
2.談話疲勞
疲勞期,指長時間專注于某一項活動之后,對該項活動感覺枯燥乏味、熱情消退的時期。監獄人民警察長時間與各類服刑人員相處,并必須經常與其進行各種類型的談話,極易產生疲勞感,甚至進入談話疲勞期。其表現為:坐不住,聽不進去,忍不住打瞌睡,耐心缺乏,精力不足,身心疲憊等,必須進行調整休息。
3.權威效應
權威效應,又稱為權威暗示效應,是指一個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說的話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別人重視,并讓他們相信其正確性,即“人微言輕、人貴言重”。
監獄人民警察在監獄中代表國家行使刑罰執行權,對服刑人員有懲罰、教育、改造的權利及義務,處于主導地位。而服刑人員則是被懲罰、被教育、被改造的對象,其處于從屬地位。所以,監獄人民警察在監獄中具有權威性,容易和服刑人員產生距離感,服刑人員為了迎合干警的想法,有時不敢講真話,反而給干警的警務談話造成了障礙。
張建秋在《個別談話:溝通心靈的藝術》一書中有這樣的論述“對于大墻內的囚子來說,監獄民警的談話更是一縷春風、一劑良藥、一滴甘泉,是管理、教育、矯正服刑人員的基本手段,是民警業務素養的綜合反映。”警務談話不僅是監獄民警矯正改造服刑人員的重要工具,也是處置服刑人員在監獄生活中有關矛盾和問題的基本方法。現針對監獄人民警察進行警務談話存在的困難,提出下列建議:
(一)警務談話中,談話對象的選擇
與服刑人員進行警務談話,是監獄人民警察的日常工作之一,如何選擇談話對象,也有一定的原則:
1.在服刑人員產生“十必談”情況時必須及時進行警務談話。具體包括:新入監或者服刑監獄、監區變更時;處遇變更或勞動崗位更時;受到獎勵或者懲處時;罪犯之間產生矛盾或者發生沖突時;離監探親前后或者家庭出現變故時;無人會見或者家人長時間不與其聯絡時;行為反常、情緒異常時;主動要求談話時;暫予監外執行、假釋或者刑滿釋放出監前;其他需要進行個別談話教育時。
2.其他服刑人員,可由干警工作安排,定期進行詢問改造情況,摸查獄情等方面的談話。
(二)警務談話中,監獄人民警察應具備的素質
監獄人民警察的文化及藝術修養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警務談話的成敗,因而要求干警必須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包括政治學、法學、管理學、教育學、犯罪偵查學、多媒體技術、信息應用技術等等。
從服刑人員所熟悉的文化背景看,監獄人民警察還需要了解并掌握的相關知識包括:現代社會為人處世的知識、生存經驗,一些地方的風土人情以及少數民族習慣、宗教信仰、犯罪技能知識、隱語知識(黑話)、方言等。
(三)監獄人民警察應在警務談話前做好談話準備
1.收集和分析罪犯相關信息
罪犯信息是監獄人民警察進行警務談話前,準備的相應規劃和構想,也是影響談話進程的重要因素。干警可以通過查閱檔案、詢問當事人、詢問談話對象主要社會關系人、量表測試等科學方法,全面了解罪犯的情況。應注意識別收集的材料中,哪些是準確無誤的,哪些還需要進一步排查,哪些談話中可以使用,哪些談話中絕對不可以提及,最大限度的做好罪犯資料收集工作,可以更好的找到罪犯思想癥結,提高談話效率。
2.準備談話計劃
(1)分析警務談話的原因及動機。監獄人民警察根據服刑人員近期的表現情況或根據特情反饋回來的信息,針對有些服刑人員的思想可能會出現波動進行預防性的談話。這就要求監獄人民警察充分運用罪犯信息,有目的,有計劃,有韜略的進行勸導說服。
(2)談話手段和方法的選擇。談話手段和方法的選擇主要根據服刑人員的具體情況和服刑人員的個性而定。
首先,以罪犯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俗話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見什么人,說什么話,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就要求監獄人民警察因勢利導,根據罪犯的具體情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來選擇語言形式及交談方法。例如:罪犯在改造中遭受挫折時,不能數落他的不足,而應用激勵言語鼓勵他,讓他從新振作起來;對老年犯應側重談他的身體健康,家庭兒女等等。
其次,考慮罪犯的個性,人是復雜的,但掌握了不同罪犯的個性特征,干警就可以與服刑人員順暢交流。心理學將人的氣質分為四類:膽汁質、多血質、抑郁質、粘液質,不同氣質的人,思維方式也不相同,應具體了解服刑人員的個性心理特點后,有針對性的對其展開談話。
(3)警務談話時間的選擇。謹慎選擇警務談話的時間,應注意以下三點:A、選擇或營造適恰當的時機,并在對方心平氣和時進行;B、準確把握談話時間,一般為50分鐘;C、找準最佳談話時間,最好選擇飯后半小時至三小時之間。
(4)談話場所的準備。監獄人民警察在與服刑人員進行警務談話前,應選擇一個舒適的環境,并營造輕松的談話氛圍。干凈、整潔、充滿生活舒適感和輕松感的境,使服刑人員在交談過程中感受不到壓力,卸下心房,敞開心扉,能更好的達到干警所需要的談話效果。
[1]克里斯﹒卡爾.怎樣說話才打動人[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2]楊燕.社交心理學[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
[3]潘肖玉,謝志成.商務談判與溝通技巧[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4]張建秋.個別談話:溝通心靈的藝術[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D631.1
A
2095-4379-(2017)35-02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