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民
(河北交響樂團,河北 石家莊 050000)
亨德米特及其銅管器樂奏鳴曲
李偉民
(河北交響樂團,河北 石家莊 050000)
保羅·亨德米特是西歐現代派音樂的一位杰出領袖,本文分析了亨德米特在銅管樂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具有很高代表性的銅管器樂奏鳴曲,并對他的奏鳴曲特點進行分析,其樂曲最顯著的特點是樂曲中都出現了華彩樂章。
銅管;奏鳴曲;樂章;主題
保羅·亨德米特(Paul Hindemith)又可譯欣德米特或興德米特,1895年生于德國哈瑙,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理論家與教育家,也是西歐現代派音樂的一位杰出領袖。亨德米特生于德國,長在德國,受教育于德國,發揚傳承了德國音樂,為德國乃至歐洲音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德國音樂趨勢的代表。
亨德米特擅長創作結構和諧、嚴謹和簡潔的樂曲,堪稱音樂巨將。他強調新現實風格,反對音樂主觀性的創造,希望能以客觀的方式處理音樂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亨德米特還強調了對音樂的實際作用。綜合上述,既有繼承傳統一面,又有推陳出新的一面,他被視為二十世紀巴赫風格音樂的主要創作者。
亨德米特根據銅管樂器的特性,為銅管樂器創作了四首奏鳴曲,分別為小號、圓號、長號、大號四種樂器創作的。一位作曲家為四種銅管樂器各自創作奏鳴曲,在世界音樂創作史中少見。四首銅管奏鳴曲同樣是作曲家音樂風格的寫實,1935年至1955年之間亨德米特幾乎為所有樂器系列譜寫了奏鳴曲,其中小號、圓號、長號奏鳴曲創作于二戰時期,反映作曲家當時身處異國時的心情以及對社會的消極認識,大號奏鳴曲則創作于1955年,更具有現代派奏鳴曲的特點。
(一)《亨德米特小號奏鳴曲》
亨德米特于1939年創作了小號奏鳴曲。表現了作曲家當時僑居異國的心情,小號奏鳴曲的創作,正是對德國納粹猶太種族滅絕的哀嘆和抗議。作品內容的中心是個人與丑陋現實的沖突。奏鳴曲悲壯的結束,作者在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寫著標記:“所有人都應當死。”
第一樂章主題是堅毅英勇的。小號與鋼琴豐富充實、變化多姿,一直戲劇性的發展。呈示部是英勇昂揚的,在再現部里是嚴峻驚慌的,在展開部則有些悲劇的意味,抒情的副部是明快歡樂感情的體現。
第二樂章充滿了諷刺和嘲弄。從不完整的小節開始進入。力量微弱,斷音的演奏,加上三連音,音樂旋律往上跳動,生動的展示出對社會丑陋現象的戲弄。用小號的連音、軟吐吹奏法來演奏整個樂句的連音,向第三樂章哀悼的場景過渡。
第三樂章是送葬的行進。整個樂章以極慢的速度表現哀悼、悲傷的感情,小號哀悼短劇在這里達到了真正的悲劇性效果。作品以大規模的尾聲結束,其中響著小號悲哀的圣詠式旋律。
(二)《亨德米特圓號奏鳴曲》
1939年還創作了圓號奏鳴曲。二戰即將爆發,亨德米特僑居瑞士,看到動蕩的世界,寫下了這首圓號奏鳴曲。作品內容的中心是個人與丑陋現實的沖突。樂曲分為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是中速的奏鳴曲式結構,像傳統的奏鳴曲式一樣,各個內部結構明顯。
第二樂章短小精悍,以抒情為主。圓號在這一樂章充分體現了其音色柔美的特點,同時兼具活潑俏麗的演奏技巧,使得整個樂章回味無窮。
第三樂章,圓號戲劇性的進入主題,然后轉為抒情部分,最后回到戲劇性的主題。錯落有致的節拍形態使音樂更加富有動力。該樂章同樣出現圓號的華彩部分,將圓號柔和、含蓄、豐滿的音色以及豐富技巧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圓號這個古老的傳統樂器煥發出嶄新的現代光彩。最后以一個自由延長音結束全曲,給人一種漸漸離去的感覺,讓人慢慢回到現實。
(三)《亨德米特長號奏鳴曲》
年輕父母對家庭教育中言傳的內容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會注意給孩子積極的正向引導。但是,也要注意自身行為示范,發揮身教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自覺地用行動給孩子以積極影響。
1941年,這是亨德米特移民美國的第二個年頭,這一年他完成了長號奏鳴曲,將自己身處異鄉的情感寫入了樂曲中。樂曲開始就由長號主旋律強力的跳進動機給大家以詮釋,把全曲的風格及特點呈示給大家。一種奮進的力量拉開了長號版的奏鳴曲。隨后的一個樂思還是有第一動機花體式的進行演繹,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全世界戰火的無奈,然后把其中一點擴大重復,力度加大推出了自己的吶喊,由于社會力量不由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又漸漸的弱了下去。
第二樂章由一個四句完全重復的樂段展示自己,夢幻般的美好畫面。著重四次重復表示對世界和平的強烈期待。經過了美好的夢境,沉睡的巨獅醒來了,它呼嘯著,奔騰著,整體以三連音為主節奏型。一次次的力量涌現了出來,此起彼伏,各種呼聲高亢起來,預示著人類的春天就要來臨。
最后一樂章主題變化再現。首先再現了第二動機比首次提高了。經過六次的變體推進隆重地把第一動機主題派生出來,全曲達到最高潮。直到全曲終止,還在強調奮斗的主題,表達作者本意并不只是反對戰爭,而是深刻地表達對與美好未來的看法,只有不停的奮斗才能越來越美好。
(四)《亨德米特大號奏鳴曲》
大號奏鳴曲創作于1955年,是亨德米特現代派奏鳴曲之一。當時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亨德米特已經回到自己的祖國安度晚年,他看到戰后的德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變化,由此將自己的感情加入樂曲創作,創作了現代派的大號奏鳴曲。
第二樂章是很快的快板,運用了大量的連音、吐音,樂章開始力度控制得非常弱,用很快的音符來傾訴。樂章反復出現同一樂句,音量保持在“ff”上,有一種激憤的情感在里面,高亢的聲音猶如一個人在放聲痛哭。
第三樂章是悠閑的中板,以抒情為主。該樂段出現了華彩樂章,該部分將大號濃厚、圓潤的音色以及豐富技巧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后力度由較弱變為極弱,以一種漸漸離去的感覺結束全曲。
亨德米特銅管奏鳴曲都創作于20世紀中葉,是現代派奏鳴曲的代表。作者將自己的情感寫入樂曲,樂曲中出現大量的臨時變化音與大型連音線,其樂曲最顯著的特點是樂曲中都出現了華彩樂章,在一般的奏鳴曲中是沒有華彩樂章的。華彩樂章的出現,能夠更好地表現銅管樂器的各種特性,亨德米特職業生涯被看作是一個激進決心推翻所有音樂規范的保守派。亨德米特傾向于進步的不和諧,最終解決相一致。在結構和風格上都與古典傳統保持著密切的聯系。這幾首銅管器樂奏鳴曲在銅管樂器教育中還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都具有很高的代表性,許多國際性比賽中,亨德米特奏鳴曲都是必須演奏的曲目,可以說是首膾炙人口的樂曲。
J6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