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美希
(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論農村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張元美希
(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元素之一,每個人都有享受音樂教育的權利。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音樂產生,音樂不分國界、不分地區、不分種族,也同樣不分城市與農村。但是在教育越來越多元化的今天,農村的音樂教育還未引起廣泛重視,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對農村音樂教育的困境做了簡要分析,淺談了農村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旨為推動農村音樂教育的發展略盡綿薄之力。
農村;音樂教育;重要性
我國的音樂歷史悠久,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美妙動人的作品,在世界音樂史上也占據著重要地位。農村的教育問題一直是制約農村發展的重要原因,我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促使著農村建設進程必須加快腳步,如何使農村硬件設施日臻完善的同時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為了一大難題。因而,從音樂教育方面改善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一)社會環境制約了音樂教育的發展
在農村社會,由于受生存環境的長期影響,導致音樂教育難以被普遍重視。農村的許多學校由于沒有設置正規的音樂課程,因此不能完成基礎的音樂教學,使得學生無法接受正式的音樂教育。由于思想的普遍落后,學校只重視應試教育,認為只有考試取得了好成績才能表現出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平時的音樂課被一些文化課占用,這就使得絕大部分學生失去了音樂方面的學習機會。
(二)教學設施的不完善影響了教學工作的開展
音樂課不是按照課本憑空想象就能達成目標的,很多學校沒有較為完善的教學設施,無法完成音樂課程,使音樂教育難以展開,有些學校甚至連一些簡單的教學器材都沒有。相對好一點的學校由于管理和使用不當也會造成教學設施的破損。
(三)教師水平降低了教學質量
目前,農村學校面臨著教師嚴重缺乏的困境,專業性的教師少之甚少,有的教師甚至身兼數職。許多音樂教師本身就不是音樂專業出身,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音樂教育,技術能力差,沒有音樂基礎和正確的教學方法作為基礎,只是把音樂當做一項課外活動課程,上課時只是唱唱歌聽聽歌,失去了音樂教學育人的本質。
(四)音樂教育滿足不了學生教育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農村的孩子接受到最多的就是社會上的流行音樂,雖然這些音樂具有一定的傳唱度,但是絕大部分沒有任何教育意義,與學生階段的教育目的不相符。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覺得當前課本的音樂知識很枯燥乏味,歌曲內容簡單幼稚,基本不會在課外進行傳唱,沒有很強的學習積極性。這些原因都導致音樂教育難以滿足現階段學生的需求,音樂教學難以展開,對學生的教育目的難以完成。
(一)音樂教育有助于增強審美能力
跳動的音符是美的享受,音樂帶給人們許多感知,諸如喜悅、悲傷、憂郁等等,享受美妙音樂的過程也是一次洗禮,它能潛移默化的把人們的感官帶入其中。而農村學生對于音樂的感悟只限于課本,沒有真正領悟到音樂的內涵,只把音樂課當做是課外活動課程,讓音樂課失去了本身意義。音樂教育作為新時期課程的重要組成,是實現美育育人的的方法之一。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是音樂培養的一項目的,音樂審美能力的增強可以提高音樂的鑒賞能力、表達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增強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不僅是一種教學目標,也對學生素質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音樂教育有助于發展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授課的時候,用不同的授課方式引導學生展開發散性思維的活動,讓學生在吸收課業內容的同時發散思維,使得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鍛煉,從而開發、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建立。
(三)音樂教育有助于培養健康的精神生活
對于學生精神生活的培養一直是教育界關心的問題,在農村相對貧困的地區培養和豐富學生們的精神生活是教育需要也是精神需要。音樂作為重要的藝術教育課程之一,用音樂的手段教導學生,以情感培養作為最終目的,讓學生可以用音樂豐富精神生活,引導學生正確的感知周圍的世界,填補物質生活的空缺。
(四)音樂教育有助于學生德育的培養
學生在接受音樂教育的同時,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讓思想和心靈得到洗禮,使自身得到情感上的升華,潛移默化的改變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對情感的感悟。音樂這門藝術課程不是填鴨式的教育,而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逐步提升自己的藝術素養,教育學生分辨是非,健全學生的人格、養成健康的性格,要重視音樂教育對德育培養的重要性。
(五)音樂教育有助于學生的自我調節
音樂本身就有讓人感知“喜、怒、哀、樂”的功能,可以影響情緒的同時,又可以調節情緒。音樂教育可以讓農村學生豐富課余生活,讓日常生活變得更有活力,做到排解課業的壓力、舒緩緊張的心情、平衡精神生活等積極作用,從而理性去面對一些事物,有益身心發展。
(六)音樂教育有助于農村社會的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改革發展的需要,是一項全民參與的偉大工程,農村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的重點,它承擔起了培養新一代農村建設者的責任。音樂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育人手段,導人向善、陶冶情操,凈化和引導社會風氣,在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音樂教育不僅是人生階段的啟蒙教育,還是助力學生情操培養的途徑之一。現階段農村音樂教育還處于落后階段,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素質教育的展開,進而影響了農村社會的發展。當前,如何把農村音樂教育重視起來必須成為教育改革的重點。
[1]孫立平.對農村音樂教育的現狀分析與建議[J].藝術教育,2016(06).
[2]魏玲,李占秀.談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特殊使命[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4).
J61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