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浙江師范大學附屬義烏實驗學校初中部,浙江 義烏 322000)
夯實音樂基礎,活化樂理知識
—— 初中音樂課堂基本樂理教學的實踐分析
李 欣
(浙江師范大學附屬義烏實驗學校初中部,浙江 義烏 322000)
音樂教學是初中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在培養學生審美情趣、促進學生情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音樂樂理是音樂理論的基礎支持,樂理知識教學質量高低直接影響音樂整體教學質量,與學生未來音樂素養的培養存在密切聯系。為此,本文通過分析初中開展樂理知識教學重要意義,并結合初中音樂教學內容探討如何開展樂理教學相關建議與策略,旨在為初中音樂教師提供一些借鑒。
初中音樂;樂理知識;教學實踐
新課程明確要求要在初中教學中開展音樂教學,普及樂理知識,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同時,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熏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音樂樂理是音樂知識體系的基礎,在音樂學習中占據重要位置,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樂理知識教學非常必要。
初中階段,音樂教學涉及專業知識并不多,學習難度并不大。音樂樂理知識涉及音、音節、音程等內容,都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有利于日后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目前,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學校對音樂教學重視度不夠,使得音樂課形同虛設,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被簡化,處于學科教育邊緣。初中音樂教學內容偏向于和聲、復調、曲式等,樂理知識比例較少[1]。殊不知,只有夯實音樂樂理基礎,才能夠學好音樂,進一步學習音樂專業技能與技巧,不斷提高自身音樂素養,豐富學生精神世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以往音樂教學中,教師主要以自我為中心,知識講授占據較大比例,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較少,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狀態,師生之間缺乏互動,難以達到理想教學效果[2]。新課改下,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加強課堂教學互動,激發學生興趣。如可以讓學生自己上網收集音樂資料,然后在課堂與其他同學分享,并說說自己喜歡音樂的原因,提高學生課堂教學參與度。
(二)采用趣味性教學方式
學習樂理知識的主要目的是服務音樂欣賞,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二者結合到一起,針對不同的樂理知識,可以結合相應的音樂進行輔助教學,以此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同時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如在學習音高關系時,教師可以《國歌》為案例,使學生能夠感受音高區別,使樂理教學不再枯燥、單調,使課堂教學處于活躍狀態,幫助學生感知二拍子節奏感與旋律特點,實現寓教于樂。不僅能夠讓學生學習到音樂理論知識,且能夠讓學生自愿接受樂理知識,提高教學有效性。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在各學科教學中非常常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精彩圖畫、優美音樂。教師在實踐中,展示不同形象的音符,鼓勵學生動手將音符畫出來,保持師生之間的溝通[3]。如在《茉莉花》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放映一些視頻資料,讓學生感受自己與別人演唱之間的差別,以及不同版本之間的區別,使得學生能夠明確認識到樂理知識在歌曲中的重要性。同時,還要適當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分享自己所了解的樂理知識,增強學生成就感。新課標建議通過樂器教學,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創造力,充分發揮音樂課堂教學審美教育意義,以此來豐富樂理教學內容。或者在力度記號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畫面展示一輛火車由遠及近駛來,又駛離遠方,請學生就音響效果闡述自己的認識,最后得出結論,即聲音由弱到強、由強到弱,所以需要力度記號進行區分,為歌曲演唱和演奏提供支持,采取這種方式能夠增強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高教學質量。
(三)注重興趣培養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藝術的內涵及其發展形勢也發生了變化,音樂藝術內涵與形式隨之變化。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教幾首歌應付了事,學生并未真正領悟其中的樂理知識[4]。新時期下,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創設相關教學情境,帶領學生深入感受音樂中的情感,給予學生感官上更多刺激。如在欣賞《牧歌》時,當優美綿長的音樂響起時,學生可以全身心感受,并捕捉每個音符,此時,教師要為學生講解樂理知識,使學生切身感受于其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樂理知識教學效果。
節奏是樂理知識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師可以選擇學生們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在演奏中使得學生能夠注意力轉向音符、音高,如車輛鳴笛聲、動物叫聲、嬰兒哭聲等,與這些聲音結合到一起,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辨別音高音準,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節奏和月離職時。在此基礎上,進行識譜教學,學生興趣更高,更加主動參與其中。
根據上文所述,初中音樂樂理知識教學具有特殊性,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有所不同,屬于純粹的音樂理論知識,如果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和方法,學生將會感到枯燥,無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影響教學效果提升。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針對樂理知識教學,教師要給予足夠的重視,明確認識到它是音樂基礎,并根據學生年齡特點,選擇具體音樂案例進行教學,活化樂理知識,還要借助多媒體教育技術,為學生呈現更加生動、直觀的樂理知識,降低樂理知識學習難度。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采用趣味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不斷提高樂理知識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進一步發展。
[1]朱笑秋.初中音樂“雙基”教學與音樂審美的辯證分析[J].音樂時空,2015(09):173-174.
[2]鄭玉梅.簡析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5(19):197.
[3]韓曉凌.讓學生的“音樂舞臺”旋轉起來——淺談初中音樂教學方法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3(28):25-26.
[4]張敏.音樂教育新體系在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究[J].音樂時空,2014(07):184-185.
J60
A
李欣(1979—),女,寧夏銀川,本科,畢業于寧夏大學音樂系音樂教育專業,中教二級;研究方向:初中音樂教學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