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紅
(山西傳媒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聲樂演唱中加強對歌曲的理解和把握,加強對演唱技巧的應用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聲樂表演是一種文化藝術,以人體為媒介的通過有審美特性﹑有組織和有節奏的演唱表演來表達作者情感與思想的藝術,通過演唱者的嗓音和對歌曲的把握來塑造各種情景和形象,將受眾帶入一個特定的情景中來感受聲樂自身的美。所以這就要求高校聲樂教師在教學時加強對學生的全方位教育,教導和引導學生們掌握盡可能多的演唱風格,使得他們在演唱時能夠自由的變換自身的演唱風格,更加淋漓盡致得演繹聲樂藝術。由于聲樂自身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所以對學生們聲樂演唱能力的要求更為嚴格,所以高校聲樂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要加強學生們對各種演唱風格的實踐,有效提高學生們的演唱水平。
雖然大部分的高校聲樂專業教師在聲樂教學時采用口傳身授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再一定程度上拉近教師和學生們之間的距離,增強彼此之間的感情交流,但是如果高校聲樂教師在教學時一直采用這樣一種單一的教方式會使得學生們過于依賴于教師,制約和限制了學生們在學習時的熱情和積極性,導致他們在學習時喪失自主學習能力,不能有效發揮學生們的學習主體意識[1]。所以這就要求現代化的高校聲樂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的重視學生們的學習的主體意識,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促使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在高校聲樂專業教學中聲樂演唱方式的教學是較為重要的內容,但是高校聲樂教師在教學時卻沒有對聲樂演唱方式產生足夠重視,在教學時依舊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們在學習聲樂演唱方式時感覺到較為枯燥。此外,由于高校聲樂教學的知識點和教學內容較多,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教學時間有限而不能和學生們進行有效地溝通互動,從而使得學生們在學習時缺乏一定的主動性[2]。同時,單一的教學方式也會導致學生們在學習時產生一定的惰性,限制了學生們探究能力的發展和提升,限制了學生們的思維能力,降低了學生們的音樂藝術感知能力。
雖然當前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一定的發展,但大部分的高校聲樂教師在教學時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通常會導致聲樂教學氣氛較為沉悶,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也不能夠滿足當前我國在時代快速發展時的現代化教學的需求,容易使得學生們在學習時產生倦怠的厭學心理[3]。與此同時,仍有部分的聲樂教師在教學時采用較為單一的教學內容,不同風格的演唱教學又較為獨立,使得學生們實際的演唱中無法有效適應不同演唱風格轉換,阻礙了學生的演唱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從而限制了學生們的全面綜合發展。
由于高校的聲樂教學具有復雜性和多元性等特點,所以對高校聲樂教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這就要求高校聲樂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能傳授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而且還要能夠有效的培養和提高學生們的自我創新能力。聲樂教師在教學時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形成自身的教學風格。例如,聲樂教師在傳授學生們聲樂技巧時要擺脫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能有效形成自身對聲樂演唱技巧的自我分析。
高校聲樂教師在教學時要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來做好合理的學的教學設計工作,設置的教學目標也要充分結合學生們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出具體的教學進度。在應用教材內容時,聲樂教師也要做好全面的教材剖析工作,選取能激發學生們學習興趣的教學活動,有效拓展自身的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不斷地豐富自身的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們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充分地滿足學生們的發展學習需求,充分合理地使用教材,提高學生們的學習參與度,加強學生們的綜合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在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同時我國大部分的高校聲樂專業的教學質量提高是有目共賭的,也為我國的文化事業發展培養了相當數量的優秀的聲樂專業人才。但是,由于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較快,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及要求也是在不斷地提高,在提高學生聲樂演唱技巧的同時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在順應當前音樂專業教育的發展趨勢下逐步的實施歌﹑表﹑舞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1]池浩東.構建高校聲樂多種風格演唱的教學模式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
[2]宗師.高校聲樂專業多種風格演唱的教學方法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
[3]楊曙光.構建高校聲樂專業多種風格演唱的教學模式[J].中國音樂,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