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巨才
(蘭州市永登縣龍泉寺鎮世華小學)
實施積極心理干預重塑美好心靈
◆李巨才
(蘭州市永登縣龍泉寺鎮世華小學)
據調查顯示,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目前,我國的心理疾病患者約有1600萬,其中,有13%左右的患者是在兒童、青少年時期發病;而20%~30%的家庭中均有心理精神問題的存在,且大多數是兒童。 從現實生活里出現的許多社會現象都顯示出,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特別是學校教育更是要擔當起重任。
小學生 心理健康 積極 干預
積極心理學是指利用目前心理學方面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樂觀、希望等積極健康心理品質的一個思潮。 積極心理學所強調,教育并不只是對學生糾正錯誤、改造問題、克服缺點,而主要是發掘、研究學生的各種積極品質(其中包括外顯和潛在的品質),并力求在實踐中對這些積極品質進行擴展和培育。
從積極心理學的概念可知其理論與教育應該培養學生所具有主體意識、公民意識、社會意識、責任意識等相契合,因此利用積極心理干預來重塑學生的美好心理是學校教育中常用的方式和方法。
1.創設積極的校園環境
校園文化是學校的一個形象,一方面,它起著陶冶學生情操、規范學生行為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激發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使命感和歸屬感,從而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體意識。 通過創設積極的校園環境,對學生心靈能夠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顯形的校園文化主要體現在學校的環境,學校可以通過在墻面、宣傳欄等地方懸掛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的名言警句或者是對學生的言行進行規范的句子,讓學生眼睛所看到的每一面墻都對學生的心靈都有啟迪作用,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他們明白了教育的意義與目的,從而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2.開設主題活動課
班集體定期召開相應的主題活動課對于塑造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一個很好的途徑。班主任在設計主題的時候要把握住關鍵幾點:一是把握最新的社會動向;二是要抓住現階段學生心理特征,如學生的思想矛盾、關注的生活熱點,等等。 根據這些要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活動。 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接受到教育,促使學生的個性朝著積極樂觀良好的方向發揮和發展,而將消極悲觀不良的個性進行抑制和排斥,使學生通過活動課不斷完善自我形象。
3.有效利用班規班紀
根據學校的校規校紀,班集體可以視自身情況而制定具有本班特色的班規班紀。 教師在班規的制定時必須要求全員參與,全員認可,全員遵守。 全班一起制定班規,讓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并且在執行的時候學生也就更配合。 每一個學生都是有生命的個體,而且小學生天真活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但基本上都沒有自制力,所以班規班紀的制定也要考慮到以人為本,教師根據學生制定的情況加以修改或補充,以積極的方式幫助學生改正錯誤。 如“犯了小錯誤,要給大家唱支歌,犯了大錯誤,要為班級做件好事”“感恩就要大聲說出來”,等等,這些都在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
4.設立心理輔導室
設立心理輔導室,以學生個體或小組為對象。 一方面,接受學生的主動咨詢;另一方面,教師主動找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引導。 心理輔導室的教師定期到各個班級進行宣傳教育,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自我調節的方法:(1)學會放松。 知道緊張也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是能夠通過想象轉移意力的,還可采取調整呼吸、運動、聽音樂、唱歌、閱讀,睡覺等多種方法進行調節放松;(2)學會傾訴。 使小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學會求助。 在學校可以找老師、心理輔導老師傾訴;在家里可以找長輩、親友傾訴;在班級上也可以找同學傾訴。 無論遇到何事,在何時都要學會找人傾訴;(3)學習寫日記或周記。 如果某些事自己不愿意面對面向別人傾訴,小學生要學習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靈的軌跡用文字記錄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教師和家長要注意必須尊重孩子的隱私,公開日記要得到本人的允許。
5.協助家長構建積極健康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十分大的,幫助家長構建積極健康的家庭環境,引導家長關注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顯得尤為重要。 我們可以邀請一些心理專家來學校進行學生心理健康的講座,讓家長參與到講座中,以引起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引導家長對學生進行正確、理智的家庭教育,營造出積極健康的家庭教育環境。
學校教育的責任就是為學生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礎,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把每一個學生都當作可塑之才,去尊重、信任、愛護學生,盡最大的努力,通過多種途徑去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并由此轉化為學生行為,培養性格自信、心智健全的學生。 重塑心靈的他們必然會熱愛祖國、熱愛學校、熱愛班級體、愛同學,他們的生命之花就會在學校幸福綻放。
[1]陳章龍,周紅.基于折衷模式下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策略[J].南京師大學報,2009,(05).
[2]張海燕.高職新生心理健康U P I調查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