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玉
(大慶市新潮學校)
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分析
◆李香玉
(大慶市新潮學校)
小學音樂教學是學生對音樂知識了解的啟蒙階段,作為音樂學習的基礎,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學習中具有重要意義,加強節奏訓練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音樂這門藝術,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創造能力。 針對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占據的重要性進行分析,提出相應方法來提升節奏訓練的效果,使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真正得到提高。
節奏訓練 小學音樂 教學應用
節奏是構成音樂的一大要素,它是通過長短不同、高低差異、強弱有序的音調來構建音樂。 節奏訓練是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學生樂感的建立和對音樂的認識學習奠定基礎。 小學音樂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音樂技能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不僅讓孩子們了解音樂藝術的魅力,還可以增強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和學習音樂的興趣,豐富學生的認知。 小學音樂是音樂教學的開始階段,重視節奏方面的訓練,有助于學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提升小學生的視聽和視唱能力。
小學生剛剛正式接觸音樂知識,作為學習音樂的基礎,了解和掌握節奏方面的知識,能夠讓學生明確音樂旋律的組成,理解音樂中節拍的作用,并建立一定的節奏感。 節奏方面的訓練可以幫助培養學生的藝術氣質,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更加活躍,對激發學生創造能力也發揮一定促進作用。 小學音樂教學的基礎離不開節奏訓練,學好了節奏方面的知識才便于深入學習音樂方面其他的知識,打好音樂基礎才能推動后期的音樂教學順利開展。
(一)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意義
從小學音樂教師的角度來看,組織學生進行節奏訓練是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能夠提升音樂教學的整體效果。 不僅能調動初接觸音樂知識的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能激發他們對小學音樂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從小學生的角度分析,節奏訓練不僅有助于開發學生們的想象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們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豐富和延伸學生們想象的空間,幫助培養良好節奏感的同時發揮自由想象的優勢提升音樂藝術的品味。 通過合適的節奏訓練帶領學生領悟音樂節奏的美感激發他們對音樂氛圍中隱藏情感的體會,感知音樂對人心理和感情的影響作用。 在傾聽音樂節奏的時候情感能得到共鳴,真正的感受音樂中隱藏著的巨大藝術魅力,被音樂的真諦所吸引從而對音樂建立濃厚的學習興趣。 由此可見節奏訓練對小學音樂教學所潛藏的巨大影響力,小學音樂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小學生節奏感的培養,才能推動和促進整個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音樂教學的類型居多,但是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音樂課程教學,節奏訓練相比其他的教學方式更容易幫助學生感受音樂魅力,感知樂曲中的情感,對于樂曲中表現的特征,更能吸引小學生的興趣,各種樂器的聲音、節奏的輕重緩急和音符變化更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學生對節奏的感悟,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發揮音樂教育對學生心靈和精神方面的引導作用,使學生發自內心的被音樂的藝術魅力吸引。 除此以外,開展合理的符合學生實際的音樂節奏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基礎,而且在節奏教學過程中,還能幫助引導小學生學習常見的音符、休止符等音樂基礎知識,掌握節拍的意義、節奏的強弱變化等規律,豐富音樂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 由此可見,節奏訓練所展現出的藝術效果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考慮到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占據的作用重要,小學音樂教師應合理的應用節奏訓練來開展教學,用節奏來打開音樂殿堂的大門,引領學生暢游在音樂的海洋中,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豐富情感,保持身心健康成長。
(一)借助語言、聲音和動作等開展節奏訓練
人類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去描述各樣的感受和心理,音樂也是一種不同于說話的語言表達方式。 人類的語言是有一定節奏的,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利用語言的節奏感來訓練學生理解音樂節奏。 借助不同的說話方式來表達各類的情緒,通過象聲詞、短語、句子等結合不同的動作,如拍手、跺腳、鼓掌等配合音樂,來體會節奏,用或慢或快的動作來形象的表達,增強小學生對節奏的理解與認識,以歌詞朗讀等生動有趣的方式開展節奏訓練,激發學生對音樂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游戲的方式開展節奏訓練
小學生年齡小對新事物好奇心強,學習的專注力不強,活潑好動,對做游戲環節通常很感興趣,利用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抓住他們的認知規律來開展一些音樂游戲教學,從中訓練學生的節奏對于提高音樂教學質量是很有幫助的。 現在推廣奧爾夫音樂教學模式,就很好地將教材知識點以游戲的方式來展現,吸引學生參與,讓學生分組,按角色要求來完成,增強學生對節奏的感悟能力。 游戲的方式不僅活躍了音樂課堂的氣氛,還能夠讓學生多一些表演的機會,使師生之間的聯系加深,提高了音樂教學的課堂質量。
(三)發現生活實際中的音樂節奏
我們所生活的周圍布滿了各式各樣的節奏音樂,可以說音樂這門藝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是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傾聽、去發現日常生活中節奏音樂,使節奏教學變得更加生活化、形象化,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教師可以將模擬日常生活場景的節奏來制作教學音頻,吸引學生們的濃厚興趣,加深學生對音樂節奏知識的記憶。 模擬實際生活中的聲音幫助學生系統的學習節奏知識,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將音符等音樂知識融入其中讓學生打下良好的音樂基礎。
(四)通過各種樂器培養節奏感
音樂教學離不開樂器,樂器能夠創作出美妙的音樂,音樂對人的情緒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 樂器可以表現出音樂,體現出音樂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對學生的創作思維有一定的激發作用。 小學生模仿能力較強,引入一些打擊樂器不僅能調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學生學習如何配合音樂的節奏與旋律。 不同樂器彈奏不一樣的音樂風格,如雙響板、沙錘、三角鐵等樂器小學生學習起來簡單易懂,很容易上手操作。 借助樂器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反應能力,使音樂課堂變得更有趣味,孩子們在音樂課堂的表現也會更活躍,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齡特點,同時也大大提高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
將抽象的樂理知識通過特殊的方式貫穿進音樂教學活動中,直觀且形象的傳達給學生,不僅調動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幫助學生在玩中學習深刻的記憶。 把枯燥的節奏訓練轉化為趣味化、生活化的游戲,借助學生的自我參與來表演、模仿、體味音樂節奏的獨特魅力,為學生構建輕松自由的音樂學習環境,進一步提升了小學生的音樂素養。
小學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培養和激發音樂學習愛好的最佳時期,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的學習中占據重要地位。 抓住最佳的時期打好音樂學習的基礎對學生的音樂素質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節奏教學不能只帶領學生用聽覺感受,還應全身心的體會,通過多種方式,動靜結合,讓學生融會貫通,身臨其境的去體驗,把握節奏的本質,將節奏訓練的教學內容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展現給學生,把握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小學音樂的教學變的更加有成效有吸引力,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節奏、感受節奏,感知音樂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音樂愛好和興趣,提高音樂素養,使小學音樂教學真正有成效。
[1]任祖蘭.小學音樂中的節奏教學探析[J].音樂時空,2015,(03):184.
[2]朱玲珍.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初探[J].音樂時空,2013,(05):15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