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華
(山西省陽泉市衛生學校)
淺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王 華
(山西省陽泉市衛生學校)
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嶄新的多媒體教學模式是以多媒體設備為媒介,通過與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達到教學目的。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如何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傳統教學中則顯得尤為重要。
多媒體教學 傳統教學 中職院校 教學應用
眾所周知,大多數中職院校學生都是我國應試教育的中考失利者,其普遍特點是自主學習能力較差,學習方法不科學,對課堂教學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 因此,中職院校應與其他類學校的教學有一定的區別,更應有屬于自己特色的教學設計和過程。
筆者是一名在中職院校工作近20年的一線體育教師,隨著時代進步、科技發展,筆者親身經歷了體育教學由傳統模式發展到傳統+多媒體教學模式的轉變,深刻感受到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優勢,以及體育教學改革的趨勢。 但同時,由于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社會需求的變化,中職院校的學生整體素質與以往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簡單來說,作為一名高中生,體育課的存在可以讓學生備戰高考有一個身體保證。 因此,無論學校、家長還是個人,在對待體育課時,大多人能夠較為自覺地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體育教學不再作為一門單純的學科出現,更是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是不喜歡上體育課,這個邏輯看似不成立,卻是現在中職院校體育教學實實在在存在的矛盾。
作為中職學生,學生在進入我校之后體育課上第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學習第九套廣播體操。 筆者將平行專業的四個班級作為實驗教學班級,其中兩個班級堅持傳統教學模式(護理專業110、111班),另外兩個班級(護理專業112、114班)采用多媒體結合傳統教學模式。 以廣播操教學作為課堂內容,第九套廣播體操分為9小節,預備動作是原地踏步,此動作應內容簡單,且軍訓時學生已經受過加強訓練,所以在體育課程安排上,不會作為重點體現在教學計劃當中,其余8節內容是中職體育教學中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在廣播操講解過程中,傳統模式主要由任課教師親身示范動作,將每節廣播操先進行動作分解,然后再結合動作要領及學生應注意的難點、要點將每動作一一展示。 我校護理專業班級學生人數一般為40~50人,為了能夠讓每一位學生清楚看到任課老師的示范動作,每一節拍基本會重復3~5次。 根據本人組略統計,針對一個40人的班級,兩個學時80分鐘時間可以講授的廣播操內容大概兩節至三節內容,每周每個班級2個學時,全部講解完畢約需要四周時間。 隨后,筆者對兩個護理班級的87名學生進行教學檢查,約百分之九十的同學基本可以配合音樂完成全套動作,其余百分之十的學生無法完整串聯動作。 另外,學會廣播體操的學生中,動作不到位,細節動作出錯的學生數量近乎七成,整體教學效果不佳。 結束檢查之后,與學生進行交流,并反思其教學過程。 發現問題如下:
1.個別學生身體協調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做到與任課老師同步,因此造成教學質量不高,做操時出現身體不協調或不自然的狀態。
2.后排的同學因自身站位的觀察角度以及視線受阻,往往無法觀看到任課教師的完整動作,或者由于站在離教師距離較遠的地方,不能很好的接收到老師講解的內容,因此教學效果不明顯。
3.教學示范對象也就是任課老師只有一個人,而教學受眾較多,無法做到面面俱到。 這也是傳統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相對突出的問題。
對于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的班級,以上問題幾乎都可以完美解決。 筆者首先使用多媒體課件及視頻資料給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灌輸,播放第九套廣播體操教學視頻并穿插講解動作要領。 室內多媒體教學結束之后,讓學生親自練習,同時,用手機或攝像機選取不同角度,采用整體、局部分別攝影技術,將學生做廣播體操的影像資料保存到電腦中。 然后將學生進行分組,由動作掌握較好的同學擔任組長,學習小組將本組成員的影像資料傳輸至學生手機,共同觀看。 完成這一步之后,學生通過對比正確動作視頻和自己的練習視頻,很容易發現自身問題,并及時改正。 在整個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設備,在多媒體所建立起的教學平臺上,任課教師可以將兩個空間的個體在同一時間范圍內進行比較,將傳統教學模式中單一鏡面轉化為多重鏡面效果,防止教學滯后性。 而學生的課堂身份由被動的教學受眾變為主動的動作示范者、自我問題的發現者、改正錯誤的督促者,防止學生由于任課教師過多的說教而引起反感,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上課時的主觀能動性,這樣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改善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效率。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體現出來的優勢及明顯效果不言而喻。 所以,多媒體教學應作為傳統教學的輔助手段,以其先進的設備和更為適應社會節奏的教學理念為體育教學服務,從而更好地讓體育課成為我國整個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