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玨一
(寧波市象山縣丹城中學,浙江 寧波 315700)
中學音樂教學中全員研教的思考
顧玨一
(寧波市象山縣丹城中學,浙江 寧波 315700)
中學音樂教學,要從本質上應該構建一種以合作研討為平臺的教師文化,倡導教師之間、教師與社會其他成員之間的討論與合作。因此全員研教的進行,恰恰能讓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共同進步。鑒于此,本文就參加全員研教的過程和感受進行了總結,以更好的推動教學的開展。
音樂教學;全員研教;感悟思考
今年推出的新教材,在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上的要求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教學光盤和教學參考書卻沒有和教課書一起到位,這給每位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多的困難。為了讓教師能盡快的熟悉和掌握新教材,全員研教這一活動給每位音樂老師提供了相互交流探討的平臺。
本學期初,全縣初一的音樂教師,在南門中學進行了新教材分析活動。每位教師在活動前,都要求詳細分析一課內容,找好相對的音像資料,做好課件。在活動時,每位教師按課本內容的順序,詳細的分析了教材、教學課時的安排。有些教師對新教材的解讀非常有新意,還提出一些好的教學設計,這讓學生能更好的去感受聆聽音樂。如荔港學校的鮑美萍老師,在分析《萬馬奔騰》這一課時,她的一些教學環節的設計非常有特點,如她把模仿風聲、馬蹄聲、音樂的背景旋律等分句節選出來,先讓學生聽辨,在詳細的分析各種代表性的旋律后,再全曲欣賞。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自主的去聽辨音樂表現的音樂形象,生動而詳細。在建立好音樂形象后,再去全曲聆聽,這樣學生就會在聽音樂中進行有效聯想和思考。這對我們其他老師來說是很大的啟示。通過這次活動,每位教師對新教材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這對于教師常規教學的進行幫助是非常大的。
眾多實踐與研究表明,孤立的教師文化不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而合作的教師文化對于教師的成長、學校的發展,都起著有力的推動作用。因此,積極構建教師合作的文化氛圍,探索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應該成為促進學校本位的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至關重要的途徑。
教師的合作與互助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為了學生的發展和工作順利進行而互相配合、互相幫助的行動,它也包括教師之間在克服困難和彌補失誤中的合作互助與共進。
記得我剛工作時,雖然還沒有推出全員研教,但是全員研教的模式卻早已存在了。那時我在石浦新港中學任教,我們的音樂教研大組由石浦片的所有音樂教師組成。聽上去感覺人很多,但音樂是小學科,所以我們組實際也就9個人。作為新教師的我,剛開始就擔任初三音樂課的教學任務,這對于19歲的我來說,在教學中碰到了很多的教學問題。幸好那時我們的教研團隊非常優秀,在組長肖笛琴老師的帶領下,經常來聽我們新老師的課,課后還給我們點評,指出應該改進的地方。當我教學中碰到什么困難,向組里其他老教師請教時,她們也總能認真地幫助我。這使我在接下的幾年里快速成長,獲得了寧波市教壇新秀二等獎,基本功比賽寧波市二等獎等等很多榮譽。這都應該感謝我們這個優秀的團隊,正是團隊中各個老師的幫助和鼓勵,才使得我能快速的成為一名合格稱職的音樂教師。
現在我已經是一個有著14年教齡的教師了。全員研教的理念推出2、3年了。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或者將來,我認為教師團隊合作是很重要的。記得去年10月份突然收到,我們學校被抽中寧波市音樂統測時,真是很緊張。因為這次抽到的是初三,學生的學習很緊張,學生的音樂知識的學習,主要是平時一星期一節的音樂課,所以我還要抽一些時間來給學生歸納復習。初三我和我們學校的顧美珍老師各上一半的班級。而抽測是在初三10個班里抽2個班級,所以我們兩分工合作做了很多的準備。我們各自分年級歸納了13—18冊的音樂知識重點,然后匯總,整理出來分發給學生。抽測的前天,我們知道了抽測的班級是307和310班。這兩個班剛好是我教到的班級,因為感冒再加上復習課上大量的講解,我的嗓子發炎了,說不出話來。這時顧美珍老師就幫我一起上課,我們抽了學生的早自修,兩個人一起給學生復習,她分析講解,有些遺漏的我再做補充。就這樣在我們的團結合作下,最后我們獲得了合格率寧波市第一的好成績,這是有史以來象山縣取得的最好成績。工作那么多年了,能有人與我一起分享成功或分擔問題,這是我頗感欣慰的。而且通過分享計劃和資料,共同努力,我們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建立一個良好的教師團隊,既能幫助教師自身,也能推進課程教學。
首先能有效凝聚集體的智慧,幫助授課者更好的完成課程教學。由于教師的教學年限、業務水平、學科專長和教學經驗各有不同,從而導致教學水平的差異,而開展集體磨課就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同科教師的積極討論,可以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發,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并給上課教師提出寶貴的建議,共同探討,進行教學環節的修改。
其次集體磨課能顯著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面對新課程,人們缺的不是先進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能力與機智。集體磨課備課,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可以補充專業知識的不足,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特別對于年輕的教師,其效果更為顯著。
當然,集體磨課還能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集體備課磨課是對教學工作進行全程優化的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上向科學合理的方向轉化。自我鉆研、集體研討、分工主備、教后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這既有利于教師的揚長避短,更有利于教師在高起點上發展。而對于新教師來說,這更是幫助提高的最好活動。
一個高水平教學團隊具有志向高遠又切實可行的共同目標、適度的規模與合理的結構、清晰的教學改革方向與明確的教學改革任務等特征,整合教學資源,推進教學改革的有效形式,也是適應本科教學內在規律、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在組織策略上要正確處理教學團隊建設與學術團隊建設的關系,完善教學團隊發展的相關政策和制度,建立有效的教學團隊內部管理和運行機制等途徑,從而建設好高水平教學團隊,促進本科教學質量提高。
一個團結的團隊,是一個相互合作的團隊,更是一個優秀的團隊。區域性研教團隊的研教活動,打破了校際界限,為我們教師的專業提升搭建了更廣闊的舞臺,既增強了我們教師之間的團隊協作精神,也有力促進了我們教師的共同提高。更讓我們加強了研究和交流,更讓我們開闊了視野,形成了濃厚的研教之氣。
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無論是誰總有知識的死角,即使本人從事的工作或專業科目也是一樣,永遠有遺忘的東西,也永遠有“新大陸”,要使自己在教學中得心應手,就必須加強學習,學習專業知識,學習社會知識,學習心理健康知識。通過全員研教,構建一個優秀的教學團隊,進行教學課題溝通,構建和完善教育資源共享及教學成果交流平臺,加強課題研究,每一位教師在全員研教活動中都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一起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一起探究如何把教學內容落到實處,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突破重難點,不斷提高教學能力。通過全員教研活動的開展,使教師廣知博聞,轉變觀念,把教育思想從應試教育的怪圈中解放出來,在教學中會更加有的放失,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1]毛齊明.教研組“教”“研”的喪失與回歸[J].中國教育學刊,2012(02).
[2]顧泠沅.對校本研修淵源與開展現狀的思考[J].現代教學,2012(Z1).
[3]馮祥國.以研促教 研中悟教——探涉區校聯動集體備課[J].教師,20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