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振巍
(廈門市音樂學校,福建 廈門 361002)
音樂劇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曲振巍
(廈門市音樂學校,福建 廈門 361002)
音樂劇是一種舞臺藝術形式,綜合了歌劇、舞劇、話劇等舞臺表演形式的一門獨立藝術。其誕生于上世紀20年代的英美國家。在2003年,中國成功引進《貓》等西方作品后,音樂劇一直憑借其新穎的表演方式吸引觀眾眼球。如今,音樂劇具有深刻的本土文化,更多的人把自己工作之余的時間用來欣賞藝術。本文立足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說明了音樂劇的特點,簡述了音樂劇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闡述了其具體的應用途徑。
音樂劇;音樂教學;應用研究
在傳統音樂教學中,很多老師反應學生會唱的不會跳、或者只能單獨唱歡流行音樂排斥古典音樂。校園音樂文化氛圍不濃厚,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低下。為此,探尋一種快捷有效地途徑來發展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對于中學音樂教學來說是很緊迫和必要的。
(一)音樂劇是一本綜合藝術
音樂劇是集歌、舞、劇、舞美技術為一體的藝術。以其悅耳動聽的旋律吸引著越來越多音樂劇愛好者。尤其是特殊音效的運用配合增強了藝術表現力。音樂劇突出運用特殊技法的演唱特征,其多元化的演唱特征是聲樂學習者的必修課。可見,音樂劇之所以能在音樂劇史上占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完全歸結于其優美動人的精彩紛呈的舞蹈表演和創新獨特的舞美設計。
(二)音樂劇的表演形式豐富多彩
音樂劇中包含了音樂、歌曲、舞蹈和對白結合的一種戲劇表演,劇中的幽默、諷刺都是通過演員的語言經常運用一些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以及流行音樂的樂器編制,因此劇場擅長利用觀眾的想像去幻想故事發生的環境。音樂劇可以利用音樂和舞蹈表達。在戲劇表達的手法上將歌詞和劇本統一起來。同時音樂劇要想保持旺盛的藝術生命力關鍵在于培養懂得欣賞音樂劇的受眾群。為此,隨著理論與實踐探索的不斷深入,讓音樂劇走進音樂劇課堂的距離并不遙遠。
(一)是自身發展的需要
音樂劇在雅與俗、經典與現代音樂及相關文化之間搭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其在表達人們的想象力上有很大的潛力,音樂劇多元形式的魅力應是健康、向上、文明、高尚的題材,會讓學生為未來綜合性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音樂劇成長的過程就是它逐步本土化的過程。但這個本土化過程讓我們看看音樂劇在我國火爆現象背后的困境。它既沒有任何唱法的規定,因此表演形式應有盡有。電視音樂劇雖然開拓國內音樂劇市場的一條有效途徑,但利弊摻半。
(二)是教育發展的需要
音樂劇是在俗的基礎上在雅的目標中尋找俗的輕松。鑒于國內中小學音樂劇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上的缺陷,音樂劇應該從原來含糊不清的分支變成一門藝術性、應用性、娛樂性很強的獨立學科。音樂劇綜合性的音樂戲劇藝術,它高度綜合的藝術特色要正在學校這片土地上生根。就需要在課程建設中以欣賞為主,重實踐,少理論。一是要求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的語言恰當的把音樂文本演繹出來,雅俗共賞。校園戲劇是伴隨國民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完善而發展起來的,音樂劇強調情節展開的完整曲折,講究戲劇沖突的編織和戲劇懸念的設置,以話劇劇本為師的結果。正因如此,音樂劇雖稍遜于話劇,但情節推進明快利索。二是要求學生可以根據個人想象、見聞等設想將其排成課堂劇,從而有效增添了音樂課的課堂氣氛。
(一)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
音樂劇適合于不同領域的音樂教學。音樂劇是時代的產物,它的的內容不斷出新,音樂劇是藝術課程實施學科綜合理念的有效途徑。藝術課程改革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一系列嶄新的藝術教育變成了可被我們直接認知的行動指南。新課標下,對課程資源開發的有效途徑就是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學校課程的開發需要大量課程資源的支持。同時藝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可以超越以往音樂等藝術學科教育內容,使藝術教學富有生成性。可以開闊美術、音樂教師的教育視野,音樂的課程資源應涉及學生學習與生活環境中一切有利于達成課程目標的資源。因此音樂劇在開發藝術課程資源這方面有著無以倫比的優勢:首先是音樂劇能有效發揮網絡的資源價值。其次是互聯網上有關音樂劇的信息相當豐富,其能很好的體現“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新課標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通過教學以利于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我國的本土文化元素贏得了中國文化藝術市場的關鍵。音樂創作實現了獨出心裁的中西交融和碰撞,讓觀眾獲得了別樣的審美滿足。為此,需要我們繼續探究音樂劇在聲樂課、表演課、舞蹈課中的具體應用,從而,然后創建少油的音樂劇平臺。
(二)建立以校園音樂劇為途徑的音樂學科綜合教學操作方式
首先是激發學生從傳統的音樂課堂中一坐到底的模式中解放出來。其次是將音樂課本中的歌曲與歌舞(律動)結合,此環節的教學能夠做到邊唱邊律動。最后是歌、劇結合的情境教學。
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將音樂劇這一藝術形式引入到學生的音樂視野中來。讓學生能從理論上明確音樂劇及校園音樂劇的基本概念。
(三)用音樂劇的形式豐富學生課外音樂生活
1.校園音樂劇課外活動。一是自編自演。為了掌握前段校園音樂劇課堂教學研究情況,首先需要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指導學生反復修改創作。二是模仿。通過開展校園集體歌舞及校園音樂劇小品比賽,如;現代歌舞、民族歌舞、古典歌舞或多元結合,從模仿入手來進行創編及表演,時間控制在三到五分鐘以內。如:組織校園集體歌舞及校園音樂劇小品的比賽。在比賽前學生創作了校園音樂劇劇本,教師要據作品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能力分好組,還要對學生能力進行檢測。
2.拓寬內容渠道。在活動過程中要拓展內容、自主選擇、有效開展、形式多樣,充分體現音樂劇活動的趣味性和知識的專題性,要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開放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時空,可以通過社會藝術實踐等手段來輔助進行。
總之,音樂劇要做到對音樂、舞蹈、美術、電腦、語文師資進行了整合,以音樂學科綜合教學的規律與更具體細致有效的措施。■
[1] 資小玉.音樂劇在中國本土的“二分夾層”現象[J].福建藝術,2004,05.
[2] 王守梅.重視校園音樂劇的合理開發與應用[J].四川戲劇,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