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吟
(溫州大學音樂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
解讀歌曲演唱中的“詩情畫意”
林 吟
(溫州大學音樂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
正確解讀歌曲演唱中的“詩情畫意”,并對其進行恰如其分的描繪,是歌曲演唱者要具備的特殊能力。本文通過對“詩情、畫意”及“詩情與畫意”的統一兩方面進行分析,強調了只有對歌曲演唱中的“詩情與畫意”進行深入理解,才能進行深刻的展現。
詩情;畫意;曲調;聲音;歌曲演唱
歌曲演唱是音樂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他的目的就是將歌曲所蘊含的“詩情”與“畫意”進行正確的解讀,并將其展現給觀眾。本文將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探討。
(一)“詩情”
歌曲演唱中的“詩情”是指歌詞中蘊含的情感,主要是指歌曲的詞作者對事物的認識、感受、理解。 歌詞所蘊含的“詩情”是與詞作者創作歌曲時所處的背景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歌詞的“詩情”是一種音樂的文學,它客觀并真實的反映了作者的內心世界,在歌曲歌詞的字里行間處處都滲透著作者多種情緒感情。歌詞它具有傳情達意的功能,它能夠把演唱者演唱時的內心體驗到的多種情感向聽眾直接傾訴傳達,歌曲演唱者在演唱前要認真的分析并仔細的體會歌詞中所蘊含的“詩情”,這有利于對歌曲情感的把握,并能正確的表現歌曲的“詩情”。特別是那些歌詞的寓意比較深刻,但是表達又比較含蓄的聲樂藝術作品,作為歌曲演唱者要更深入地挖掘當中準確的內涵,正確的解讀歌詞中的“詩情”,才能感受它的奇妙藝術魅力。比如:舒伯特的《鱒魚》,舒伯特用一種敘事的手法描述了一個平凡故事的全部過程,用抒情的基調描述出作者真實的思想感情,用童趣一般的素材揭示出了發人深省的問題。因而,只有對歌詞進行深入的體驗和剖析,理解并感受歌詞中真正的“詩情”,才能進行正確的表達。
在歌曲演唱時正確的理解了歌曲中的“詩情”,還要運用聲音的技巧將歌曲演唱者解讀的“詩情”用正確音色技巧來塑造符合歌曲的藝術形象。音色可以使歌聲富有表現力,音色表現的越豐富,它的感染力就越強勁。音色是歌曲情緒和情感的表現方式,當人們愉快的說話音色就明亮,悲傷時的音色就暗淡,懇求時的音色就比較柔和,憤怒時的音色就很粗礦……總而言之,不同思想、情感和情緒,就有著不同的音色表現。當演唱一首歌曲時,一定要根據歌曲的情感和情緒選擇恰當的音色來詮釋歌曲。例如,有的樂句歌詞表現的是歌曲中的歡快、愉悅的情緒,就要用明亮的音色演唱,有的樂句歌詞表現的是歌曲中的悲傷、黯然的情緒,就要用暗淡的音色演唱。不同的歌曲歌詞表現出的情緒不同,就要用不同的音色來詮釋,才能做到正確的演繹歌曲中的“詩情”。
(二)“畫意”
歌曲演唱中,歌曲的旋律和演唱者的歌聲所描繪出的畫面與意境就是本文所要講的“畫意”。旋律要表達的情感內容是由歌曲曲作者的思想感情為基礎的,歌曲曲作者通過自己心靈的體會感受,剖析并運用音樂基本的組織手段將自身的情感體驗與音樂有機的結合起來,創造產生了歌曲的旋律。如果歌曲曲作者,借用了民間音樂素材來創作的歌曲,那歌曲的旋律往往就不是曲作者的自身體驗,而是廣大的勞動人民共同來創作的。古往今來,民間的歌曲有著數以千年的歷史沉積,是中華民族的豐厚藝術財產,它是聲樂藝術中的寶貴財寶。各地區、民族、國家的自然環境、生活風俗、社會條件、勞作方式等等都各不相同,這使民間歌曲的取材風格、題材內容、色彩基調、風格形式、表現方法等等也各具特色,歌曲演唱者只有深入生活,親身體驗生活,才能正確地演繹歌曲旋律所表達的畫面與意境,表現出歌曲中的“畫意”。
歌曲曲作者在調式上的不同運用也直接影響到歌曲的基本情緒,演唱者要正確的解讀歌曲中的情感和內容,對調式的運用表現上還要引起注意,才能很好的描繪歌曲的“畫意”。例如大調常表現壯麗、明亮、愉悅、自信的情緒,而小調常表現柔順、傷感、暗淡、悲哀的情緒。還有,要對歌曲的前奏、間奏、速度、表情、力度標語都要做到全面的了解和深入體會。這樣才能更準確的表現歌曲中內含的“畫意”。
歌曲中的旋律所表現的情感,與歌曲曲作者生活體驗、文化素養、創作時的內心情感活動、情緒等因素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于歌曲演唱者來說,不僅要對歌曲中歌詞中的“詩情”有深入的理解、體會和感受,還要對歌曲中的旋律和歌曲曲作者要傳達的意圖即歌曲的“畫意”要有深刻的理解。歌曲演唱者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了解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這樣才能在歌曲演唱中準確的把握和表現歌曲中豐富的“畫意”。
在歌曲演唱時運用什么樣的聲音才能符合歌曲中的思想內容和情感,正確的傳達歌曲曲作者想要表達的“畫意”?音色的調整與運用就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作為一名歌曲演唱者,擁有了美妙動人的聲音,還應具備能夠駕馭各種聲音和音色變化的能力。面對不同題材的歌曲選擇不同的音色詮釋其中的情感內容,這對聲音就要有一個想象的過程的,把旋律所描述的內容,先在腦海中想象成一幅美麗的畫面。例如:一首輕柔的曲子,可以想象成“輕柔的絲巾在微風中輕輕飄灑”、“樹葉輕輕地飄落在地上”等等這樣的音色控制上;一首輕巧的歌曲,可以把聲音想象成“露珠滴落”、“雨滴飄落”等等的想象。善于發揮想象,調動音色的變換,詮釋歌曲旋律中的各種情感變化,使歌曲中的情感表達與歌唱的發聲同時進行,養成用心靈來唱歌的習慣。歌曲演唱者能夠結合自身的體會與將原曲的情感意境,轉化為自己的情感表達,使歌聲發自內心。將想象旋律中的“畫意”與聲音表現出的“畫意”結合起來,傳達給聽眾,做到“詩情畫意”的完美演繹。
歌曲演唱是歌曲中的歌詞、旋律、歌唱者的聲音三者的有機結合,它可以富有“畫意”的抒發歌曲內含的各種感情,這些感情從生活中來又高于生活,它是一種有豐富思想內容的審美感情。歌曲演唱的奇妙之處還在于:它能夠通過人的歌喉,將歌詞所包含的“詩情”與歌曲的旋律及歌唱者的聲音所表現的“畫意”相結合,從而轉化為生動、沁人心脾的歌唱。它不僅可以把歌曲中的審美感情抒發出來,還能激起聽眾的情感回應,形成一種互動。這種歌曲演唱中的“詩情”與“畫意”相結合的效應,充分體現了歌曲能夠“表情達意”的審美價值。因而,在歌曲演唱的整個過程中,必須以正確地體驗歌曲的情感為前提,讓歌曲中的“詩情”、“畫意”成為歌曲演唱時“表情達意”的核心內容,貫穿歌曲的始末。反之,只注意歌唱的呼吸、發音吐字和姿勢等技巧方面的訓練,只解決“聲音”的技巧問題,不具備歌曲情感的表達與意境描繪的能力培養,就缺乏歌曲演唱的表現力。只有當歌曲演唱中的“詩情”與“畫意”相結合的時候,才能夠達到歌唱的“表情達意”的最終目的,唱歌技術才可能轉化為歌唱的藝術。所以,歌曲演唱中“詩情”與“畫意”的結合,是“聲情并茂”地演唱歌曲的關鍵。
那么,在歌曲演唱中,我們應該怎么做到“詩情”與“畫意”相結合呢?下面,我將以分析歌曲來舉例說明。
曹雪芹詞、王立平曲的《枉凝眉》,是首憂傷悲愁的女聲獨唱歌曲,這首歌曲描寫的是曹雪芹歷經十年創作并修改的《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理想因變故而破滅的凄美愛情故事。當看到這首聲樂作品時,首先映入了演唱者眼簾的是這首歌曲的題目,從題目中,我們大概可以知道這是一首什么樣的歌曲。當看到《枉凝眉》這首歌曲的題目時,我想,會想到“悲愁”這兩個字,當然,你自然不會想到“愉快”、“喜悅”、“美好”等快樂心情的詞語。接著,我們應該認真地朗誦歌曲中的歌詞,了解并體會歌詞中所描寫的是什么,想要表達的是什么,也就是說我們應該從歌曲中的“詩情”開始理解歌曲當中的情感內容。“歌詞它是歌曲的內容具體體現,它用文學的創作手法,將歌曲中所要表達的復雜內容與人的思想感情,通過詩與詞的文學形式加以高度的概括,使它更形象化、更具體化,因而它更具有典型性。”《枉凝眉》這首歌對于很多看過《紅樓夢》這部作品的人來說,很容易就會聯想到《紅樓夢》這部巨著中的那對苦命鴛鴦:閬苑仙葩、美玉無瑕、終虛化、枉自嗟呀、空勞牽掛。但是,我們先不要將我們心中所想先入為主的看待歌曲中的情感內涵,可以先看看這位詞作者作這首歌曲的歌詞時的背景,這樣可以體會歌詞究竟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感情。
曹雪芹,是我國清代偉大的文學家、詩人。《枉凝眉》是曹雪芹的巨著《紅樓夢》中的插曲,胡適的《紅樓夢考證》:《紅樓夢》這部書是曹雪芹的自敘傳說。曹雪芹一生的抱負從未實現,他的愛情也是“父母之命”,如同《紅樓夢》中的寶玉與黛玉一般,有情人終難成眷屬。歌詞中對這一段難成眷屬的愛情故事描述的痛徹心扉:若沒緣,卻又相遇,若有緣,心事怎能終虛化?兩人常牽掛,卻又不能相思相守的怨偶難成佳眷。如不能從心底認真并用心地體會作者這時痛徹心扉的愛情感悟,又如何能夠正確的傳達作者的“詩情”?當然也就無法做到用心歌唱來描繪“畫意”了。通過了解歌曲詞作者的經歷,我們就可以知道這首歌曲是作者通過描寫寶玉與黛玉悲愁凄美的愛情故事,來抒發自己對愛情不能自主的愁苦之情。
我們了解了這首歌曲的“詩情”之后,接下來,就是熟悉歌曲中的旋律特征,把握歌曲將要表達的“畫意”。
把握歌曲中的要表達的“畫意”,就是把握歌曲曲作者寫作時的思想感情變化,通過歌曲的旋律與演唱者的歌聲來描繪歌曲的“畫意”。所以,我們必須從認識歌曲的作曲家開始。《枉凝眉》是王立平創作的。為譜寫電視劇《紅樓夢》全劇音樂,王立平耗時四載多,為尋找只屬于《紅樓夢》的音符。最后確定用《枉凝眉》作為電視劇《紅樓夢》的主題歌,理由有三:首先,“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揭示了寶黛愛情的主線;其次,“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預示了結局;最后,詞句優美,是一首可詠可嘆的極佳歌詞,可入樂。這樣就有了這首一唱就令人心動的《紅樓夢》主題曲《枉凝眉》。這樣凄美悲愁的音樂旋律,將曹雪芹筆下的一對癡男怨女的情感活動表現的淋漓盡致,強調了音樂藝術與語言藝術的完美結合。將《枉凝眉》中惆悵和感慨的音樂基調表現的尤其完美,深入人心,刻畫出一幅凄美愛情故事的“畫意”。
當正確的理解了歌曲詞、曲作者賦予歌曲的深切情意,才能讓自己有了符合這首歌曲的真切感受。有了真切的情感體驗,才能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有感而發。歌曲本身的“詩情”、“畫意”我們都能正確的理解了,關鍵還是我們怎么能夠用自己的聲音情感將我們理解的“詩情”、“畫意”有機的結合并繪聲繪色的表現出來。“詩情與畫意”的結合,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歌曲本身的客觀情感體現;二是歌曲演唱者自身的情感體驗。在正確的解讀了歌曲的“詩情”與把握好了歌曲的“畫意”之后,歌曲演唱者就要把歌曲作品本身的客觀情感體現與自己本身的情感體驗這兩種感情相結合,做到“詩情”與“畫意”的結合統一。
《枉凝眉》的悲愁之情始終貫穿于這首歌曲的始末。整首曲子都表現了一個“愁”字,兩人有情,卻不能終成眷屬,淚流殆盡,人如落花入土,黯然逝去。第一段描寫黛玉與寶玉有緣無分的愛情,相遇卻不能相愛。旋律平穩沒有太大的起伏;第二段描寫寶玉與黛玉互相牽掛卻不能廝守終生的愛情結局的悲嘆,旋律線條起伏較為明顯,情緒波動較大。歌曲的歌詞和旋律都較多的抒發了作者的悲愁之情,使歌曲情感的更加地細膩、真切。只有能夠正確地體驗了歌曲的“詩情”,較好的把握歌曲想要描述的“畫意”,把“詩情與畫意”同歌曲演唱者自身的情感體驗相結合起來,達到情感上的有機結合統一,這樣就有了歌曲演唱者想要表現這首歌曲的“詩情與畫意”。
綜上所述,“詩情”、“畫意”它們是不同的概念,但是一個完美的、和諧統一的整體,兩者在歌唱中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演唱者只有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開拓視野,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對生活、學習進行深入的研究、探索、觀察、體驗、感受,才能對歌曲演唱中的“詩情與畫意”進行深入理解并深刻表現之,才能用最美的“詩情”傳達最深的“畫意”,為聽眾呈現一幅有豐富的“詩情與畫意”的美麗畫面。■
[1] 顧楠.舒曼鋼琴小品中的詩情畫意[J].大眾文藝,2009,10.
[2] 陳黎麗.詩情·畫意·他山集——汪立三及其鋼琴音樂探究[J].福建藝術,2003,06.
[3] 龐博.中國鋼琴作品中詩情畫意的美學意境[J].音樂創作,2014,03.
林吟(1962-),女,浙江溫州人,溫州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西安音樂學院訪問學者,本科學歷,主要研究方向:聲樂演唱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