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登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3
高職院?;谛袠I標準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張朝登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63
隨著《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等文件要求,應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發揮高技能人才在經濟轉型、產業結構升級中的積極作用,改善當前高技能人才的供給現狀。高技能人才培養是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基于行業標準,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前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
高技能型人才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其定義和內涵也不同,改革開放以來,這一概念被廣泛應用。有觀點認為,高技能人才即指能夠通過長期學習和練習,熟練掌握系統性操作的技術性人才。也有觀點認為,高技術人才是指生產和服務一線工作中,就有較高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包括高級工、高級技師等,主要分為技術技能、知識技能、復合技能等幾個類型。高技能型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中的重要力量,是行業優秀人才的典型代表和中堅力量,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更加注重人才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高技能人才主要從事一線生產和服務,具有較高的技能水平,同時,動手能力、創造力、適應能力較強,掌握技術型知識,對實踐工作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目前,我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主要依靠院校培養、企業培養、校企合作培養幾種途徑,其中院校培養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最主要途徑,基于行業標準培養高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的主要教學目標。
從整體上看,我國高技能人才總量不足。調查顯示,我國高技能人才市場的求人倍率一直大于2,求人倍率是指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的比值,反應了勞動力市場的供給現狀,其中部分高級技師的求人倍率高達3以上。根據發達國家經濟結構轉型的成功經驗,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勞動者總數應在4成以上,目前,我國高技能人才還遠遠達不到這個標準。同時,高技能人才結構不夠合理,主要以初級、中級技能人才為主,高級技能人才欠缺;單一性技能人才較多,復合型技能人才匱乏。從地區分布來看,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技能人才較多,需求也更大,欠發達地區的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比較嚴峻。從產業結構上看,高技能人才主要分布于傳統制造業以及服務行業,新興產業例如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行業,高技能人才較少。
(一)有利于高校價值定位和功能確定
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即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行業企業服務,具有較強的行業導向性。為了培養的人才能夠與行業企業有效對接,按照行業標準培養高技能人才,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高職院校通常具有良好的行業資源,具備區域人才需求優勢,在行業內,具有良好的信譽優勢,因此,了解行業標準,以就業為導向,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有利于高校價值定位和功能確定,是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保障。
(二)有利于實現產學深度融合
高職院校具有“行業性”和“職業性”的特點,采取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依托行業標準,確定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實現產學深度融合。目前,我國職業院校產學合作形式包括訂單式培養、工學交替、校企聯合培養等,經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的職業競爭力,彌補企業的人才缺口。
(三)有利于教學模式和教學結構的轉型
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應以行業標準為基礎,將行業標準融入到專業課程建設中,深入分析行業標準,提煉其崗位需要的職業能力、專項能力、以及其他要素,調整教學模式和教學及結構。結合國際現行的高技術人才培養經驗和行業標準,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完善課程體系設施,促進學生就業,樹立良好的學校形象,建立行業人才培養優勢,打造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
(一)基于行業標準,構建人才培養模式
依托行業標準,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構建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應充分考慮崗位要求、核心職業能力等要素,充分發揮其產學合作的優勢,在具體合作模式上,進行深入的探索,創造有力條件和院校特色。行業標準為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導向,在進行校企融合時,應注意堅持互利共贏的原則,不僅應承擔高技能人才教學任務,同時還應該承擔企業職工技能培訓任務,形成包括在校人員、在職人員在內的系統性培訓模式。將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實現“雙證融通”模式,行業標準與職業資格標準具有一定的共性,在專業技能評價、崗位職責和任務等方面具有一致性,通過高職教育與職業資格相互銜接,能夠確保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偏離企業用人標準。
(二)將行業標準引入課程體系和實訓體系
基于行業標準進行高技能人才培養,有利于教學模式和教學結構的轉型,因此,在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和專精品課程,在高職教材的編寫上,也應與行業標準相融合,符合實際崗位工作需要,避免與實踐出現脫節。應注意的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行業標準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行業標準通常只是從業準入標準,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應在行業標準的基礎上,有一個明顯的提升。行業標準由于只是低標,在時效上會存在一定的滯后性,而高職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應堅持高標準,時刻保持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和職業發展動態的緊密聯系。同時,高職院校的重要優勢就是其實訓功能定位,能夠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滿足職業資格要求。在開展實訓訓練時,應引入行業標準,將企業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融入實訓中,使學生在進入崗位后能夠盡快適應工作。通過建立系統的實訓體系,一方面,能夠使學生熟練掌握技能,提高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更加了解行業情況和崗位需求,針對行業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有針對性的進行自我能力提升。
(三)將企業文化引入校園文化
從辦學目標上看,高職院校主要以滿足社會需求為己任,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因此,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職業特色,基于行業標準,將企業文化引入校園文化,進一步突出高職院校的職業性和行業性,是高職院校的特色。從理念層面,可以引入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包括“愛崗”“敬業”“責任”“誠信”等;從精神層面,可以將現代企業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的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從管理層面,可以借鑒現代企業管理標準,加強學生管理;從技術層面,應引入企業安全生產的標準,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將企業文化中的積極部分,包括優秀的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安全文化,融入校園建設,營造良好的職業氛圍。
(四)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在教育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調整職業學校教師結構,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的建設任務?!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培養符合行業標準的高技能人才的有力保障,教師必須取得相關崗位的專業技能培訓教員等資格證書,具有專業的培訓師資格,確保其熟悉行業標準和企業的情況,將企業的新技術、新規范、新標準、新動態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使高技能人才培養更加貼近實踐需求。
(五)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應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牢牢把握黨的路線方針,以人的培養為核心,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在進行高??疾鞎r提出怎樣培養人、培養怎樣的人、為誰培養人,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同時,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意見》(2006)文件中指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應強化社會道德,提升社會責任感,加強服務意識和法律意識,因此,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應堅持職業特色,加強職業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高素質、高技能行業人才的重要任務,必須加強與行業企業的聯系,了解最新的行業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崗位標準,以行業人才需求為導向,培養技術過硬、適應性強、富有創造力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密切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的聯系,基于行業標準,構建人才培養模式,將行業標準引入課程體系和實訓體系,將企業文化引入校園文化,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加強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改善當前我國高技能人才供給現狀,推動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轉型。
[1]吳萬敏,陳文玲,姚琳莉.基于行業標準 校企深度合作 創新行業特色繼續教育模式[J].繼續教育,2014(08).
[2]吳萬敏,姚琳莉.行業高職院校基于行業標準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之必要性[J].高教探索,2010(06).
[3]楊圣春.論行業高職院?;谛袠I標準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以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4(02).
[4]劉昀,陸亞文.高職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探究——基于專業社團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商論,2016(19).
[5]金紅麗.基于行業標準的水利類高職工程監理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02).
[6]袁其玲.高職院校會展創新技能人才的供需匹配培養模式探究——以廣州城建職業學院為例[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2).
G
A
1006-0049-(2017)19-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