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軍
(西安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
對于音樂表演藝術而言,只有通過不斷的創造和發展才能獲得更多的進步。而音樂表演這種藝術形式自然也離不開創造,創造性往往來源于我們的現實生活,所以我們需要通過這個現實的世界去喚醒我們內心潛在的創新能力,并通過自己的精神領域去創新更多的音樂作品,要賦予音樂表演作品更多的生命力,從而使它變得鮮活起來,去吸引更多的欣賞者。
音樂表演離不開對音樂進行創造,而在整個創造的過程中就需要音樂創作者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醇厚的文化底蘊,也要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這樣才能譜寫出更豐富的音樂內容,慢慢邁向成功。所以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而言,在對音樂作品進行創作時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識、文化修養,這樣才有可能創作出比較理想的音樂表演作品。
創造力并不是不切實際的空想,若想創造出一部滿意、優秀的音樂表演作品,就需要創作者本身具備豐富的人生閱歷或者獨特的人生經歷,而在現實生活中之所以有很多學生無法創造出專屬于自己的音樂作品,其很大原因在于他們缺乏生活經驗,這樣就必然會影響到他們的想象力,因為只有豐富的人生經歷才能幫助創作者產生更多的想象力,而現實的生活經歷就可以賦予音樂作品更多鮮活的生命力,可以和觀賞者產生共鳴。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去增加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創造音樂藝術作品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的音樂文化在國際中的地位也開始慢慢提高,緊接著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國的音樂教學模式也開始發生了一些轉變。
首先,音樂課程和其他學科一樣都要從基礎知識開始學起。尤其對于音樂學生來說,不僅要掌握好音樂的節拍、節奏,還要具備基礎的樂理知識,具備音樂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等。只有具備了這些基礎條件,才能再此基礎上對音樂作品進行創作。而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同時也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去逐漸提高他們的音樂知識和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只有充分了解作品的內涵和情感,他們才會在自己的音樂作品中去展現自己的真實情感。比如歌曲《兒行千里》是劉和剛在2002年發表的一首作品,歌曲包含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意,兒子對母親卻懷有深深的感激之情。所以歌曲本身是被親情、母愛所包圍的,但如果學生本身并不了解這首歌的情感和意義,那就無法詮釋好這首作品的內涵。為此教師不僅要開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要增加他們的情感體驗,最終讓他們可以有感情地去表現這種歌曲。
創造性思維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培養出來,需要教師憑借自己豐富的知識和閱歷去正確地引導學生,比如在課堂上主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對他們的音樂想象力進行開發和培養。例如《黃河頌》這首歌的節奏就比較鮮明,且旋律句法也比較押韻,不僅需要宏偉的氣魄,還需要聲音的運用非常飽滿。而這首歌不僅僅需要學生擁有很強的演唱技巧,還需要學生對作品的精神內涵有著深刻的體會,而這時就需要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去增加他們對這首歌的理解,并增加他們的想象空間,當學生的想象力慢慢變得豐富起來,再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就顯得比較容易一些了。
在音樂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識譜能力、理解作品的能力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除此之外,教師要想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展教學活動實踐也是最好的學習方式,通過音樂活動去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提升自身的感悟,這樣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對歌曲進行適當的創作。例如教師可以定期開展音樂演唱活動,讓學生通過上臺演唱的方式來展現自己,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教師就可以進行一些獎勵,并鼓勵他們試著去對音樂進行二次創造。所謂的二次創作就是讓學生對自己演唱的歌曲進行一些改編,無論是對歌詞的改編還是對旋律節奏的改編,都能喚醒他們潛在的創造意識。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會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音樂作品了,這樣不僅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能讓他們獲得更多的音樂表演經驗,豐富自己的音樂情感思維,最終提高音樂的表演水平和創造水平。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但在實際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它需要教師進行反復研究、實踐和改進,才能讓學生獲得這種寶貴的創造性藝術。而教師不僅要在音樂課堂中去引導學生開發創造性思維模式,也要在教學中去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也要開展一些音樂表演活動去培養他們音樂表演藝術的創造性思維,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
[1]薛瑞芝.現代音樂美學對音樂表演藝術的啟示研究[J].音樂時空,2016(01):102-103.
[2]鐘家明.高校聲樂教育創新研究[J].華章,201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