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東
(新疆昌吉學院,新疆 昌吉 831100)
維吾爾族傳統音樂的傳承,主要采用的仍是口傳心授的方式[1]。這種民間自然傳承方式在當代社會語境中,顯得極其脆弱和單薄,甚至導致某些傳統音樂形式即將或已經面臨消亡的困境。隨著國家對各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視,維吾爾族傳統音樂文化也受到了應有的關注,在對其傳承與保護方面采取了諸多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其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隨著有關部門對傳統音樂文化保護力度的加大,維吾爾族傳統的民間音樂與古典音樂都得到了較好的傳承與保護,然而宗教音樂則由于其特殊的載體和內容往往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而面臨這傳承危機。尤其是表達哀思的哭喪調與乞討者唱的布維調[2],由于其內容的特殊性,更是面臨著失傳的困境。
外來強勢音樂文化的進入對傳統的維吾爾音樂文化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原生態的傳統音樂已經很少人會唱,也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去學。而像巴列曼、卡龍等傳統民族樂器,因使用率低,會彈奏的人越來越少,有的已經成為絕響。
維吾爾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很大部分仍然是通過老藝人的口傳心授,民間傳承人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延續與傳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對他們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部分傳統音樂將面臨著失傳的危機。因此,要重視對民間傳承人的保護。首先,可先由相關部門普查現有的民間傳統音樂傳承人,將其擅長的傳統音樂形式、表演曲目、傳承方式等詳細記錄在案并存檔,設定相應制度為這些民間傳承人申報等級認定,并通過相關部門為其提供樂器與經費方面的支持;其次,將民間傳承人能夠表演的音樂曲目等采用視頻、音頻等形式進行全面地記錄、留檔;在此,地方政府應采用適當的激勵措施,鼓勵并支持年輕人傳承傳統音樂文化,扶持民間傳承人通過多種方式來傳承技藝。
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建立在該民族特有的政治經濟形態、生活習俗、風土人情等基礎之上,體現除了民族的精神面貌與藝術特色,更是對于民俗文化的一種反映。因此,要保護好維吾爾族的傳統音樂文化,首先應保護其相應的民族文化環境,加大對其傳統習俗活動、傳統民族文化的復興與傳承中。只有實現傳統文化環境的繁榮,方能促進傳統音樂文化的進一步傳承與發展。
對傳統音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離不開音樂研究專業人士的指引與扶持,因此要重視對專家學者的保護。通過引進相應的音樂研究專家與非遺保護專家,借助其深厚的傳統音樂專業知識、保護理論與實踐,通過影響力更大的講座、音樂文化節、音樂教學、學術論文等方式來實現對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播。
原生態傳承,要求要以自然狀態為前提,盡量減少甚至避免人為的干擾。當前維吾爾族的傳統音樂在民間仍然主要以原生態的形式存在,然而大部分的年輕人都不愿意主動去學習、傳承。在此基礎上,可將原生態傳承與現代傳承的方式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將傳統的口傳心授與現代的譜本傳承相結合,傳統樂器與現代樂器相結合,傳統的表演形式與現代的舞臺形式相結合等等[3],引導年輕人發現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進而愿意主動傳承。
學校教育對于文化的傳承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可將維吾爾族的傳統音樂文化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中,在小學與中學階段主要進行傳統音樂文化的了解與傳統音樂的傳唱;在高校教育階段,則可開設專門的傳統音樂專業,聘請民間藝術家、專業音樂專業等來授課,引導學生進行系統、全面的學習,實現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良好傳承。
專業傳承是指藝術團、歌舞團等表演團體通過舞臺表演的形式來傳承傳統音樂。由于這類表演團體通常能接受政府的扶持與補助,并擁有大量專業的演員,因而在傳承傳統音樂文化上具有很大的優勢。
信息科技時代的到來,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與生活方式,各類新媒體與大眾媒體對于音樂文化傳播的作用日益突出。不僅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傳播形式多樣,對于傳播受眾而言,也更加高效與便捷。將傳統音樂文化通過互聯網、電視等現代媒體渠道進行傳播,可以實現其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為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提供極大助力。
維吾爾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需要國家、社會以及個人的共同努力。同時應明確,傳統音樂文化不僅需要傳承與保護,更需要發展。只有在原生態傳統音樂文化的基礎上實現創新與發展,才能為傳統音樂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進而實現對其更好的保護與傳承。
[1]周吉.新世紀維吾爾族傳統音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7(02).
[2]艾熱提·麥蘇木.淺析新疆維吾爾族傳統音樂文化的保護傳承[J].北方音樂,2016(14).
[3]陳劍.新疆維吾爾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貴州民族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