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伯英
(吉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小提琴演奏者能夠通過樂譜識讀從中了解作曲家的創作情感,在思考中與作曲家產生某種情感上的共鳴,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地運用小提琴演奏技巧,將樂曲完美地展現出來,使靜止的音符變成鮮活的樂章,充分將作曲家與演奏者的內在情感展現出來。因此,小提琴演奏者想要達到良好的藝術表演效果,需要在演奏過程中充分地將情感展現出來。
小提琴演奏者想要在演奏過程充分地將作曲家的思想感情以及個人情感抒發出來,達到良好的藝術表演效果,首先需要小提琴演奏者掌握正確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擁有豐富的小提琴理論基礎知識,能夠正確讀懂樂譜上的表情記號。小提琴學習者在學習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同時要學習與之相關的樂理知識,能夠正確讀懂樂譜中的音樂符號,通過長時間的練習與思考,記住樂譜中的表情記號,使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能夠嚴格按照樂譜中所記載的表情記號開展相應的演奏活動。作曲家在開展樂曲創作工作時,通常會將個人思想感情融入到音樂表演過程中,并將樂曲的創作意圖直觀地傳達出來。
通過對樂譜內容進行分析,從中得知不同的表情記號均有其不同的內在意義。例如,強音符號的運用能夠將激情、熱烈的思想感情傳達出來;弱音符號能夠展現出安靜、細膩、小心的心思意念;漸強符號的運用展現激烈的情緒;減弱符號的運用能夠展現出平靜的情緒;頓音符號的運用表現斬釘截鐵的心理;重音符號的運用表現果斷、肯定的心理;裝飾音符號的運用展現圓滑、靈活的效果;跳音符號的運用展現輕快的意境;斷奏符號的運用展現穩健的效果;連奏符號的運用達到流暢的效果。小提琴演奏者通過對感情記號進行準確識記,并在演奏過程中靈活運用,正確地傳達出作曲家在創造樂曲時的內在情感,彰顯樂曲內涵。
“意境”是我國古典美學傳統文化藝術中的重要內容,在詩文、繪畫、書法、音樂、戲劇、建筑等內容中均有體現,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探索藝術的道路上的智慧與結晶,是一種高尚的審美理想境界,更是我國美學史上的重要標準。例如我國古代典型音樂曲目《梁祝》,這首音樂篇章從頭到尾均能夠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與體驗,充分長相作曲家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對幸福的追求。通過運用小提琴開展獨奏,并與其他管弦樂器進行結合,營造出一個“凄美”“動人”的意境氛圍。演奏者在演奏該作品時不但要對《梁祝》的音樂元素進行了解,還應深入了解《梁祝》故事內容以及該作品的創作時間、創作背景等基本內容。演奏者通過對《梁祝》故事內容進行深入解讀,能夠曉得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具有悲劇性的愛情故事,從中領略到一段唯美徹骨、驚天動地的愛情,對《梁祝》樂章具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與認知,使演奏者能夠在演奏過程更加深入、真實地將《梁祝》樂曲的真實意境展現出來。
音樂作品與社會生活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二者具有輔相想成的發展關系。從音樂作品角度分析,音樂作品使樂曲創作者有感而發的創造物,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與社會價值,因此,音樂作品是社會生活的記錄載體;從社會生活角度分析,樂曲創作者因社會生活產生豐富多彩的創作靈感,因此,社會生活是音樂作品的創造內容。例如,《輝煌的大圓舞曲》是肖邦的小貓看到在鋼琴上玩耍,因小貓玩耍過程觸動琴鍵發出自然、淳樸的身影,肖邦認為這種聲音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因為“生命”與“自然”是最輝煌與最偉大的一種力量,該作品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僅是肖邦因生活中的一個細小之處有感而發,特取名為“輝煌舞曲”。
小提琴演奏使對音樂作品一個二次創作的過程,通過小提琴演奏者對所演奏曲目的認知與理解,運用正確的演奏手法對樂曲進行演奏,同時將個人思想感情融入到演奏過程,實現對音樂作品的創新與拓展。從客觀角度分析,演奏者對音樂作品進行演奏之前需要先對整個演奏曲目具有一個整體性的理解與認知,通過對演奏曲目的內容以及樂章創作者、創作背景進行了解,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將個人思想感情融入到小提琴演奏過程,使小提琴演奏富有生命力與藝術氣息。因此,小提琴演奏者需要擁有豐富的創造力與創新力,不將音樂演奏當作一種毫無生命意義的演奏樂器,而是將整個小提琴演奏過程作為一種生命的延續與情感的傳遞;小提琴演奏者針對每一部演奏作品不應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對樂章進行機械性轉換,而是將自己作為樂曲創作的一部分,充分融入到樂章創作內容之中,深入品味作曲家在作品創作過程中的思想感情,與作曲家產生獨特的共鳴,根據自己的理解將樂曲完美地演奏出來。
在整個小提琴演奏過程,演奏者如果沒有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其中,會導致演奏過程缺乏個性,無法營造出與演奏內容相吻合的意境氛圍,使音樂作品缺乏活力。因此,小提琴演奏者在演奏過程將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進去,注重演奏過程的創造性與創新性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演奏者根據個人對樂章的理解與認知用自己獨到的方法對其進行闡釋,在原創作品的基礎上進行改革與創新,充分將個人聰明才智、思想意識投入到音樂作品的二次創作過程中,展現演奏者的個性與創造性。
小提琴演奏者應擁有良好的知覺空間,對音質具有較強的敏感性與領悟能力,靈活運用音樂技巧,注重小提琴表演的層次感,充分彰顯小提琴演奏的抽象化、意向化與抽象化。在小提琴演奏過程中,演奏者應按照情感需求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聲響上,根據音樂變化及時調整演奏技巧,正確把握演奏角度與演奏力度,對小提琴的聲音進行正確把握,突出演奏聲音的柔和性、細致性、宏亮性、打擊性、急躁性等音樂效果。演奏者應具備準確的控制能力,突出音樂的獨特性與創造性。
因此,小提琴演奏者應在整個練習過程用心聽、用心想、用心領會、用心領會,在不斷的練習中積累個人經驗,提高小提琴演奏的專業素養,培養個人音樂審美意識與演奏技能,靈活地處理好每一個演奏細節,嚴格按照曲譜要求運用演奏指法,使演奏者能夠從心理出發,將自己的領會運用指法直觀地展現出來,處理好某個演奏中的細節性問題,將自己的內在情感與小提琴演奏內容融合在一起,注重藝術情感的升華。
擁有良好的小提琴演奏效果不但要演奏者擁有高超的演奏技能,還需要演奏者擁有高素質的心理素養。演奏者如果在演奏過程存在出現緊張、消極等心理情緒,將會影響到演奏者的正常發揮,降低演奏效果與演奏質量。小提琴表演過程是一個情感表達的過程,演奏者不但需要將作曲家在作品中所展現的精神內涵展現出來,還需要將自身的精神世界同時呈現出來,因此在整個演奏過程演奏者需要正確對自己的情緒與意識進行控制,提高自身精神世界,善于處理演奏過程中的個人情感,防止個人情緒對演奏效果產生影響。
每一位小提琴演奏者均希望自己的演奏能夠華麗優美,充分將音樂中的情感傳遞給廣大聽眾,具有良好的感染力與吸引力。若演奏者無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小提琴演奏中,那么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演奏效果將無法產生。因此,演奏者全身心投入到演奏中是展現內在情感、提高演奏效果的首要心理要求,需要演奏者充分融入到音樂藝術作品中,深入體驗音樂作品中的內在情感,與作曲家產生獨特的共鳴,只有這樣演奏者才能夠正確把握音樂作品的情感脈絡,正確地將音樂作品內在情感完美地展現出來。其次,小提琴演奏者應將個人情感與原創情感結合在一起,注重兩種情感的融合與貫穿,使整個演奏過程具有完整性與統一性,聽眾能夠被演奏者的真情所感打動,并產生強烈的共鳴。
綜上所述,小提琴音樂表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與審美價值,需要演奏者擁有豐富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全面了解演奏作品的創作背景與原創意境,深層次挖掘演奏作品的內在情感,將原創意境作為情感表達的基礎,結合個人內在體會,在演奏過程對音樂作品進行二次創造,達到情感的統一與創新,使小提琴演奏具有傳承性與發展性,為聽眾營造一個別具一格的意境氛圍,增強演奏過程的感染力與吸引力,完美地將小提琴音樂演奏情感藝術表達出來。
[1]馮玉婷. 淺析琵琶演奏中的氣息運用與二度創作的情感表達[D].西安音樂學院,2017.
[2]孫慕瑤.《臨安遺恨》中三次主題再現的不同演奏技法及情感表達[J].當代音樂,2017(02):79-81.
[3]林曉明.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中的揉弦技巧和情感表現[J].藝術評鑒,2016(02):96-97.
[4]趙大禹.試述竹笛演奏在當今舞臺上的表演形式及情感表達[J].大眾文藝,2015(2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