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俊
(紅河學院音樂學院,云南 紅河 6544400)
從生理學與解剖學的角度分析,歌唱氣息的流動是由肌肉的運動而產生。這些肌肉分為呼氣肌肉和吸氣肌肉兩部分。日常生活中吸氣肌肉較為主動地吸入空氣,而呼氣肌較為被動呼出肺內交換過氣體,就這樣呼和吸不停地轉換來維持人的正常活動。人在平靜的狀態下參與呼吸運動的肉肌主要有肋間外肌和膈肌。但人在情緒發生變化、深度思考、快速運動、歌唱或表演等狀態下參與呼吸運動的肌肉就不止膈肌和肋間外肌這兩組肌肉。它除了有肋間外肌、肋間內肌、膈肌,還有腹肌、盆底肌、背肌、腰肌等幾組主要肌肉。下面就參與歌唱的主要肌肉及其對歌唱的作用加以論述。
膈肌的肌束起自胸廓下口周緣和腰椎的前面,膈肌與橫膈膜相連。它把肺、心臟與其它內臟分成上下兩個部分。它任何時候都在參與呼吸,可以說它是比較忙的呼吸肌肉。吸氣時膈肌收縮,膈肌頂部下降,肺內充滿氣息,胸腔的體積增大。呼氣時,膈肌舒張,膈肌頂部上升,肺內空氣排出,胸腔的體積變小。那么膈肌在歌唱中起什么作用呢?其實膈肌本身的力量對于歌唱者很難感受得到,想人為控制它真的有困難,只能用想象或意念來體會。但膈肌所處的位置倒是對歌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膈肌保持相對較低的位置對喉嚨打開有著積極作用,這樣聲帶就會在沒有壓迫的狀態下自然振動,從而聲門得到自由,咬字相對靈活。其次,膈肌保持較低位置對氣息控制有較大的幫助。在此狀態下吸氣肌肉和呼氣肌肉產生對抗,進而歌唱得到支持。前面提到膈肌位置的控制主要靠大腦神經產生的意念來指揮,平時的訓練要多發揮想象,最好是看一下呼吸時膈肌運動的視頻,再結合自己的身體加以體會,這樣比較直觀,容易達到訓練目的。另外,保持驚嚇、驚喜、說悄悄話的狀態有利于感知膈肌處在低位時的身體狀態。
肋間外肌與內肌是肋骨與肋骨之間的肌肉。吸氣時,肋間外肌收縮,肋骨向上向外運動,胸腔體積增大。當把腹腔不同程度壓縮,肋骨吸氣膨脹的感覺就比較明顯。呼氣時,肋間外肌舒張,肋骨向下向內運動,胸腔體積減小。另外,吸氣時由于膈肌的下降引起胸腔內壓力降低從而導致胸腔內壁塌陷,這種現象對歌唱非常不利。保持肩膀打開、頸部直立、肋骨的擴張是穩定胸腔防止胸腔塌陷的有效手段。保持肋骨吸氣時的狀態需要肋間外肌的收縮和肋間內肌的擴張。但在歌唱時要依靠意念來保持肋骨的擴張,不能強行靠外撐的力量進行保持。
腹肌是參與呼氣運動的主要肌肉群,特別是在歌唱的過程中參與力度較大,高音時更大。腹部肌肉群通過收縮增加腹腔內部壓力,從而協助排空肺內氣體,并轉換膈肌運動產生的壓力來完成呼吸過程。腹內壓是指在軀干內由膈肌、盆腔底部、腹壁構成的腔體內部產生的壓力。腹內壓主要來之腹肌與其它肌肉的收縮而產生,腹內壓與肌肉收縮產生的對抗平衡是歌唱氣息控制的主要力量之一。腹內壓越大軀干和盆底肌就越穩定,聲音也就相對穩定,它對聲音的“連貫”有著較大的幫助。但壓力的大小要根據音的高低、長短來定,過大會造成呼吸不暢,影響健康。
盆底肌是肌肉和軟組織結合而成的集合體,它構成了腹腔的底部。它與腹斜肌、腹直肌、腰肌一起在維持腹內壓的保持與平衡。它對歌唱呼氣的平穩起著積極的作用,影響歌唱聲音的平穩。另外,盆底肌收縮對歌唱的“連貫”發揮著重要作用,身體在此過程中感受也較為明顯。
斜方肌在頸部的兩側的肩膀之上,它可以作舒展與收縮的運動。斜方肌舒展對第一與第二對肋骨可以起到固定作用,在此狀態上進行深呼吸相對比較方便。另外,斜方肌的拉伸還有利于維持腹肌的收縮,從而有利于腹內壓力的保持。相反、吸氣時斜方肌收縮會造成鎖骨和上肋骨上抬,就是歌唱訓練中經常提到的抬肩或聳肩。這種現象不利于氣息下降,吸氣較淺,歌唱訓練要盡量避免。
腰肌在保持氣息的穩定與流動方面也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它和腹肌一起收縮來增加腹內壓力,從而使歌唱得到了應有的氣息流動,是歌唱的有力支持者。腰方肌對穩定第十二肋骨有一定作用,所以,歌唱訓練腰方肌的參與將有利于深呼吸的保持,另外,對橫膈膜保持相對穩定有積極作用。
正確的呼吸過程靠全身協調完成,在此過程中其他肌肉也發揮著聯合作戰的作用。另外、如果脊柱頸椎部分保持穩定,在呼吸由淺入深的過程中胸鎖乳突形肌會提升胸骨,從而增加胸腔的縱向距離,肩胛骨穩定,前鋸肌也能協助吸氣是橫向擴大胸腔體積。因肩胛骨與斜方肌、前粥肌相連,肩胛骨的穩定要依靠斜方肌與前粥肌來保持,這樣可以防止翼狀間的產生。背闊肌在吸氣時有用力的動作,歌唱時如能有效利用將對吸氣量產生作用。
[1]P.M馬臘菲奧迪.卡魯索的發聲方法[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
[2]費·蘭皮爾蒂,李維勃.嗓音遺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5.
[3]杰羅姆·漢涅斯.大歌唱家談精湛的歌唱技巧[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