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莉
(湖南省邵陽市邵陽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0)
首先,非鋼琴專業學生欠缺鋼琴基礎理論知識。非鋼琴專業學生在入學前多數未經過系統的鋼琴理論的訓練,在進行簡單音樂作品的彈奏過程中,也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音符彈奏及節奏方面的錯誤,對節奏和速度沒有很強的意識感。因此非鋼琴專業學生進行一首新的曲目的學習時,大部分在練習中難以保持穩定的速度,即使經過反復的練習仍然存在越彈速度越快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對鋼琴理論知識掌握不夠以及對作品的理解不深刻,以至于在彈奏過程中不能運用自如。其次,非鋼琴專業學生大多數音樂聽覺的敏銳性差。音樂是被稱為“聲音的藝術”,它是通過聲音來表達藝術形象的。因此要把提高和培養學生敏銳的音樂聽覺意識作為目的。非鋼琴專業的學生在彈奏時,大部分只用眼晴視譜,完成對音符的彈奏,很少認真地聽辨其音色、旋律和節奏。并且由于較少地接觸音樂會,系統地欣賞音樂,并受當今社會流行歌曲的影響,缺少對好差音色鑒別的敏感度。最后,非鋼琴專業學生練琴中存在盲目練習問題。許多學生每天練習就是從頭到尾、無目的、無重點地一遍又一遍重復彈奏。這樣的練習方式從練習的角度而言,是難以得到真正提高的,大量的、重復性的練習造成了有限學習時間的浪費,導致了學生對音樂感知力的弱化。我們知道,在彈奏過程只有那些有意義的重復才可能帶來理想的效果,重復是完全地遵循學習過程規律的,但“重復”必須合理運用。
音樂作品反映的主要是作曲家們的內心情感,而音樂語言是所有語言中最具有抽象性的,它是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特殊語言。理解抽象語言是有一定難度的, 它需要讀懂作曲家在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意義及內涵,并將自身感悟和理解融匯其中并作出相應表現的一種能力。音樂的理解能力分為了解作曲家創作背景的能力、把握音樂整體性的能力和把作曲家作品創作意圖表現出來的能力。在成千上萬的音樂作品中, 真正領會作品的內在含義需要學生對作曲家的身世、個人經歷以及作品創作的過程和背景有較為清晰的認知, 非鋼琴專業學生由于不是從娃娃就著手進行培養的,導致他們在對音樂的理解上表現為能力不足,在音樂理解中主動意識明顯較差,作為教師應該把學生音樂理解能力作為重點培養。其次,就是要對整首作品曲式的宏觀理解。彈奏中,要有清晰的思路,把握住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作品開始、發展、高潮、結束的整體線條,這樣彈奏出來的曲目才會有層次感。只有在理解了音樂的結構,把握住了作品的主要樂思及整體線條后演奏時才能心中有數,讓學生明白音樂是按照特定的方式運動的,而不是胡亂拼湊,任意的節奏構成。最后,音樂的語言是全面表達音樂作品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的語言跟文學一樣,也有句子、段落等形式,在學習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老師應該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音樂中的句子,該怎么樣去理解,該怎么樣去彈奏,并嚴格按照譜面上標記的音樂術語進行演奏,將作曲家的意圖通過演奏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針對筆者在前文中提到的問題狀況,培養非專業學生理解音樂的能力,要讓學生們讀懂音樂語言,并通過學習鋼琴, 從內心中愛上鋼琴,做到與鋼琴像朋友一樣地談心交流。首先培養學生相關的鋼琴彈奏音樂知識。在鋼琴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悟和表現音樂作品,每節課前要學生主動去了解相關的音樂知識,比如作品是產生于什么樣的社會和時代背景之下?作家是一個什么類型的人物、個人成長的經歷如何?他的作品所屬的流派是什么、典型的特征和風格是什么?作曲家有著什么樣的音樂個性等等。上課時,老師再將這些知識要點歸納總結,使學生通過對這些知識的了解和掌握領會作品的意境,更好地演奏作品。其次要啟發學生用開放式思維取代固定思維。由于世界觀的不同、認識觀的差異,造成了對事物截然不同的見解,就像每一個讀者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一樣。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們音樂作品的大膽表現進行積極的鼓勵,讓他們運用不同的力度、方式去進行作品的演繹和表現,從中挖掘自己最好的表現方法來彈奏作品。不要把自己的演奏風格強加到學生身上。教師還可以靈活組織課堂教學,適當穿插音樂欣賞、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表演和教學實踐,幫助學生提升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及實踐應用能力。最后要啟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有了先前的感知鋼琴作品的內涵、開發式的思維,在曲子彈奏熟練后,就要培養學生表現情感的欲望。讓學生了解音樂是可以表現自己的情感。由于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經歷的不同、審美能力的強弱以及知識水平的高低決定了情感表達方式的不同。
綜上所述,在高校非鋼琴專業鋼琴教學中加強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的培養能,不僅可以掌握純熟的彈奏技能,也能增強鋼琴演奏的表現力,提升藝術修養以及增強審美的能力。
[1]李月華.淺談高校非音樂專業大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J].音樂天地,2011(10).
[2]姜愛斌.淺談非鋼琴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J].音樂大觀,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