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娟
消費主義思潮下大學生消費觀的培養探究
張 娟*
電子科技大學,四川 成都 611731
在20世紀初,消費主義首先出現在美國,進而延伸到其他西方國家。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它迅速在我國傳播,影響著人們的消費觀念,特別是影響著易接受新鮮事物的大學生。因此,探究消費主義思潮下大學生消費觀的培養,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探討的重要課題,以期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消費主義;大學生消費觀;培養
消費主義思潮是指一種把無限占有物質、無節制地消費物質等作為一種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鮑德里亞指出:“消費主義中,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滿足實際需要,而是在不斷追求被刺激起來的欲望的滿足。”[1]消費主義的特征有:重視消費的象征意義、追求消費的物質主義、對消費偶像的盲目崇拜。
消費主義思潮在20世紀80年代傳入中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它得以在中國快速傳播,這對大學生的消費觀念影響較大,消費主義思潮下,大學生消費觀的特征主要有:
(一)消費攀比化
大學生在追求物質享受時,會自然地在朋輩的消費行為中產生攀比心理,進而進行攀比消費。由于如今的大學生的虛榮心比較強;他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子女關愛有加,甚至溺愛,這就使得大學生容易養成攀比的消費觀念。部分大學生把消費作為滿足自己虛榮心的途徑,不斷地與周圍的同學攀比各種物質消費,他們也不從自己家庭的實際經濟能力出發來進行消費,使得他們的消費觀出現了問題。攀比化消費會給家庭和自己帶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于貧困家庭來講,會加重其經濟壓力,會阻礙他們人格的發展,甚至部分學生為了攀比消費走向犯罪的深淵。[2]
(二)消費超前化
當代大學生喜歡接受新鮮事物,追求時尚,他們的主要消費來源于父母的供給,他們不知道掙錢的艱辛,因此花錢比較大方,這就容易造成超前消費。超前消費會刺激學生的物質消費欲望,一些大學生由于虛榮心進行不切實際的超前消費。例如為了讓自己在群體中不落后,不斷地更換手機、電腦等,不切實際地在淘寶上不停地買各種東西,為了追求最前沿、時尚的事物,經常進行超前消費,或者找同學借錢、在螞蟻花唄上提前消費,甚至裸貸、網貸。超前消費滿足了大學生們當時購買商品和擁有物質的欲望,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超前消費之后帶來的還款壓力和倫理道德問題值得我們關注。許多大學生因為超前消費不能及時還貸款,人際關系出現嚴重問題,嚴重的甚至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3]
(三)消費盲目從眾化
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基本的生活消費就是由父母打理的,進入大學之后,他們需要自己獨立進行消費,由于缺乏必要的消費教育,受消費主義思潮和同齡人的影響,消費方面存在著盲目從眾的現象。比如,他們經常看到周圍的同學買什么,自己盲目地跟隨著買什么;有時候,即使是自己實際并不需要購買某種商品,但是在群體力量的驅使下,也會去購買此商品。這樣的盲目從眾的非理性消費,超越了自身的購買能力,容易對大學生的價值觀造成不良影響。
(一)大眾傳媒的影響
許多大眾傳媒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進行不正當地宣傳,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向大學生傳播消費主義觀念,給整個社會營造出消費至上的氛圍。網絡信息的快速發展和大學生喜歡接受新鮮事物,這兩者的結合給大眾傳媒傳播消費主義提供了便利。大眾傳媒具有低俗化和娛樂化傾向,經常對富豪、明星等進行炒作,吸引人們的眼球,扭曲人們的價值觀。受這種大眾媒體的誤導,大學生容易在消費觀方面出現問題,如攀比、超前消費等。
(二)高校消費觀教育的缺乏
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消費觀的形成。但是,高校在培養大學生科學消費觀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是缺少消費觀教育的資源: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關于消費的相關課程只局限于財經類專業,而對于公共課中的相關消費知識很少設置。這樣,當消費主義思潮侵襲大學生的頭腦時,沒有教師的正確引導,大學生深受其害,不能理智辨別和有效分析消費主義,這就給大學生的消費觀帶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高校理論對于消費主義思潮的研究不夠深入和全面,思政課的教師們在對大學生進行講解消費主義思潮時,也感到很棘手、困惑。同時教育方式不恰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使得學生對此產生抵觸情緒,最終導致消費觀教育取不到較好的效果。[4]
(三)家庭消費觀念的影響
一個人的消費觀的形成與家庭消費觀念密切相關,父母的消費觀念對孩子的影響較大。比如,家庭成員的不良消費觀念對大學生的消費觀會產生不利影響。社會物質財富的豐富、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家長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他們崇尚超前、攀比、享受、透支消費等觀念,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他們的這些消費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如今的大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和其他長輩對孩子很溺愛,對孩子的許多消費需求都是盡量滿足,這就易引發不良消費行為。
(四)大學生自身消費心理的不成熟
一方面,大學生在此階段充滿好奇、從眾的心理,消費主義經常以時尚的形式來吸引學生,這就恰好迎合了大學生表達自我的強烈意愿,因而成為大學生追隨的對象。另一方面,大學生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勇于創新,但缺乏理智的判斷和分析。面對消費主義思潮在大學生中的蔓延,許多大學生對其危害不能正確認識,盲目接受。
隨著消費主義思潮在我國的不斷傳播,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深受其影響。大學生消費觀的形成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因素的綜合影響,因此,探究消費主義思潮下大學生消費觀的培養路徑應著重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加強大眾媒體管控
要讓大學生自覺抵制消費主義思潮的誘惑,政府就必須在社會層面對大眾傳媒進行監督和管理,讓其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政府應該從政策和法律角度,對大眾傳媒的宣傳行為進行管控,如對于新媒體上的具有鮮明消費主義價值傾向的廣告、娛樂節目應該禁止播出;在電影、電視劇制作方面,政府應該嚴格把關,把那些具有消費主義傾向的低俗作品堅決排除,凈化社會輿論氛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二)強化高校消費觀教育
一方面高校應該強化消費觀教育。在公共課里面開設消費觀教育的相關課程,例如《消費經濟學》,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消費主義思潮,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另一方面,高校理論工作者應該加強對消費主義思潮的理論研究,用理論去指導教學實踐,提高教學實效性。教育工作者應該改進教學方式,在講解消費主義思潮時,應該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從學生最關心的事件出發,現實問題與理論講解聯系起來,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學校要營造出良好的消費氛圍,如建設校園消費文化,通過微信、微博、校園網等宣傳正確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學校應該多組織學生去參加校外實踐活動,如勤工儉學,讓大學生體驗到生活的艱辛,掙錢的不易,從而讓他們對自己進行反思,讓正確的消費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5]
(三)增強家庭消費觀教育
家長對孩子的消費觀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關鍵性作用。家長應該對孩子少溺愛多鼓勵,讓孩子去參加一些吃苦耐勞的實踐活動,鍛煉孩子的毅力;監督孩子的消費行為,教育孩子理智地進行物質消費,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同時,家長要改變自身不良的消費觀念,以身作則,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消費技能,引導孩子養成做好記賬的習慣,并作好消費計劃。[4]
(四)加強自我教育
我們知道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大學生消費觀的培養應該以自我教育為前提。首先,大學生應該提高認識。大學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西方的消費主義思潮給人們帶來的消極影響,并自覺抵制其不良的消費觀念,認識到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少,樹立可持續消費的理念。其次,大學生應該自覺學習理財知識,培養自己的理財規劃能力。大學生應該在課余時間自覺多多了解并學習消費相關的知識,并根據自己實際的學習、生活等開支項進行理性消費,使自己實際購買力和消費水平相一致,養成有計劃的消費習慣。最后,大學生應該增強消費責任感。在消費主義思潮下,大學生不要盲目地進行超前消費,而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消費,比如應該勤儉節約,在消費的過程中注意節約資源,增強責任意識。
消費主義思潮在我國大學生群體中逐漸傳播,使得大學生的消費觀呈現出一些特征,其大部分并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消費主義思潮下,大學生消費觀的培養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引導學生認識消費主義思潮,最終使他們樹立合理的消費觀。
[1]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M].劉成富.全志鋼,等,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張婷婷.消費主義思潮影響下當代大學生科學消費觀的培養[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03):163-164.
[3]張林.論消費主義視域下大學生消費觀培養[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89-91.
[4]張紅霞,李子嘉.論消費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4(03):68-71.
[5]曲姿璇,肖祥.論消費主義對大學生消費觀的影響及對策[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6(01):19-22.
張娟(1991-)女,漢族,四川鄰水人,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C913.3;C
A
1006-0049-(2017)22-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