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芳
(江蘇省儀征市馬集中心小學,江蘇 儀征 211400)
音樂教學本身是一種藝術熏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人的心理與情緒狀態。在小學音樂教學方面,一方面可以得到學生校園生活的豐富,另一方面可以達到良好性格的培養與德育等功效。音樂中有大量的情感表達與宣泄,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狀況,通過合理的引導與教學,可以達到學生良好性格的培養塑造。
首先,音樂本身有情感的表達,學生可以在音樂中去感受、發現與塑造自我。可以在音樂欣賞、表演等活動中感知音樂創造者的情感與心理體驗,對社會有更多的感悟與理解。在音樂課堂中,相對寬松的課堂氛圍也可以讓學生保持放松狀態,更好地回歸內心,去尋找自身的感受,保持情緒的穩定與積極向上的狀態。
其次,可以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無論多么美好的事物都是需要通過努力去得到。即便是令人愉快的音樂作品,也是通過藝術家長期的實踐積累所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讓學生知道要獲得自己想要的成果,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毅力與付出,要保持足夠的投入,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態度。
其三,小學音樂教學一般是集體課程,教學中需要調動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大家的合作才能更好地推進課程,完成音樂作品表現。因此在教學中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即便是音樂游戲也是集體游戲,考驗學生對他人的理解、寬容與配合,從而達到整個活動的有效展現。
其四,在音樂教學中,有大量的學習體驗與藝術故事,可以通過相關內容來引導學生對個人的三觀進行調整塑造,讓個人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關鍵沉淀期,其接觸到的事物與道理會極大地影響以后的人生發展,在內心層面形成一種潛意識,為后續的積極人生提升構建扎實的基礎。
可以讓學生欣賞多種具有積極引導性的音樂作品,擴展學生的視野。尤其是當下的小學生,由于音樂資源豐富,更容易接受網絡流行音樂文化,對于偶像音樂文化更為沉迷。面對這個問題,要讓學生接觸更多具有積極人生意義的教育性音樂作品,不僅作品本身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作者本身也是具有更大教育意義的創作者,無論是阿炳還是貝多芬,他們對藝術的熱愛并沒有因為自身的殘疾而消退熱情,在生活的困難面前仍舊專注音樂事業,并且在此方面獲得了較高的成就。從這些作品與故事中,可以讓學生意識到,人生的發展并不會因為自身的缺陷而停滯不前,更多的需要個人的努力與投入,要積極地打破自身的局限,發揮自身的特長與熱情,最終會獲得自己所想的成果。聞而言之,在學習上,個人成績的好壞雖然與外在條件有關系,但是個人的投入與努力也至關重要,要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音樂教學中,可以通過音樂作品演唱來達到學生情感的宣泄與表達。可以選擇具有更大積極意義歌詞的作品,朗朗上口,學生易于學習,旋律優美愉悅,能夠讓學生在美好的音樂旋律與作詞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通過美的體驗在學生心理層面塑造一個更為輕松愉悅的感官氛圍,擴展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跟著歌詞去想象一個意境,或者選擇網絡上美好的視頻畫面,陪著歌詞一起演唱,構建一個良好的音樂情境氛圍,給予美的享受。在演唱中,也可以不斷地教導學生掌握演唱的技巧。例如,發音、吐字、呼吸、表情的配合等,甚至要讓學生學會通過器官的功能特性來控制不同聲音特色。學生通過演唱技巧的掌握,可以更好地表現音樂作品,自身審美能力的提升也代表了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演唱來感受到更多美好的音樂作品表演獲得感,自身的音樂表現能力信心得到提升,可以達到學生積極向上的性格培養。
可以適宜地讓學生學習一定簡單的樂器,具體情況上可以依據學生整體條件而定。例如,家庭條件一般,可以學習口風琴或者笛簫一類,購買方便,同時表現能力強,如果條件更好,可以選擇更多樣性的樂器,讓學生在樂器的演奏學習中感受演奏音樂作品的美妙。可以依據學生的喜好開設校園的音樂興趣班,甚至組建學校的樂隊,讓學生通過專業的學習更好地掌握樂器的使用。在樂器的教學運用中可以更好地滿足部分學生演唱能力不足或者舞蹈天分不夠的情況,樂器演奏對個人的綜合能力要求相對更低,可操作性更好,體驗感受也更好。有效地彌補音樂教學中所不能滿足的群體。在日常的校園活動中,可以鼓勵學生去表演自身的樂器演奏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在增強自信的情況下學生內心心理層面可以得到更好的優化,性格也會相對更積極開朗。
可以依據學校情況展開不同的音樂活動,例如,學校定期的文藝匯演活動,可以讓學生集體或者個人更多地表現自身的音樂能力,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訓練學生的膽量,避免學生過于內向或者沉悶,保持積極友好的外向人格。在音樂活動中,可以鼓勵學生之間交流溝通,甚至形成對應的興趣小組,學生之間合作學習,保持良好的學習氛圍與學生間的友誼。讓學生因為共同的愛好興趣而走到一起,有更廣闊的交友氛圍與機會。尤其是在音樂活動中,更講求集體的協作能力,可以通過活動來讓學生學會如何去理解別人、寬容別人,懂得運用如何的協調方式來表現自我又達到團隊協作的效果。團體之間還可以形成互相幫助的氛圍,對學生在集體生活方面提供更多的鍛煉能力,為學生良好性格的塑造構建一個友好開放的氛圍,增強團隊之間的凝聚力。在音樂活動中,可以開展一定競爭性元素的滲透,讓學生產生一種競爭意識,積極地努力、表現、合作,讓學生通過成功與失敗的體驗對生活有更多的感知,甚至由此得到一定體會。失敗可以讓學生提升自身抗壓能力與抗擊挫敗的能力,成功可以讓學生建立自信心,有更好的喜悅感體驗。無論結果如何,對學生而言都是一種人生體驗,對其個人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小學音樂教育對學生性格的培養是一種輔助手段,還需要學生生活體驗、家庭教育與其他方面的配合。但是不能因為音樂教育只是一個影響因素而放棄對其價值的認可。要做好兒童性格培養工作,需要積極地加大社會各方面力量的配合。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兒童性格的豐富多樣性與優良性,直接影響著國家未來社會氛圍與國家命運的發展。每個人都處于這個社會氛圍中,搭建良好的兒童心理、精神、性格素質,對我們今后社會生活有著極大的影響。
[1]何嬋.小學音樂教育中兒童性格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6.
[2]盧曉爽.淺談小學音樂教育中兒童性格的培養[J].魅力中國, 2017.
[3]楊冬青.淺談小學音樂教育中兒童性格的培養[J].亞太教育,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