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凌云
(遼寧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遼寧 本溪 117000)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有關領導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教育強則國家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要堅持不懈促進高校和諧穩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高校建設成為安定團結的模范之地。
通過音樂課程項目開展,提升我校工科學生文化藝術修養,積極營造校園文化藝術氛圍。我校音樂專業教師分別具有多年各類專業課程的音樂教學經驗,同時擁有藝術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鋼琴專業小教室、電子琴教室、手風琴教室、舞蹈教室、合唱排練室、千余座的多功能演播廳,從實驗設備及臺套數等方面可以保證藝術類公選課教學的需要。通過開設電子琴基礎課、鋼琴基礎課、音樂基礎課小型班,通過表演、創作等形式及樂器、聲樂,舞蹈等競賽方式,加強課外藝術實踐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校團委、社團等演出比賽,并走上社會舞臺,進行舞臺實踐鍛煉,參與校、社會各種類型的音樂活動策劃,這樣充分利用高校專業師資、實驗室等資源,設置音樂素養等課程,經過鍛練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充分運用。
我校每年各專業學生的畢業生音樂會的順利舉辦,需要畢業班級認真策劃與在校專業學生積極配合參與,通過一次次排練、整合、彩排形式接受專業本班級小組評價,接受在校專業學生、老師的評價,演出的作品主要有鋼琴獨奏、鋼琴四手聯彈、聲樂器樂表演、舞蹈、表演唱等作品形式,從策劃音樂會主題到制作海報、節目單、邀請函,包括后期的DVD光盤制作、演出照片張貼在專業表演宣傳板等,使理工科高校的美育得以延伸。
從90后、00后學生身心特點、關注點出發,探索新形勢下的背景環境,找出適應構建美育教學模式,以影響學生良好人文素養的養成。國辦此次發文明確要求學校要創造條件開設舞蹈、戲劇、戲曲、影視等美育教學模塊,就人生成長教育而言,可謂及時而必要。因此,設計與規劃可持續發展的美育課程,創建大學生各種美育項目,緊密貼合了加強高校公共藝術類選修課的教學現狀,具有較高的應用和推廣價值,通過該創新訓練項目的開展,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教學、活動組織、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在理論應用實踐方面得到鍛煉,培養學生的職場工作能力。
每年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可參與到全校各專業的迎新、送畢業生等晚會的舉辦,需要畢業班級認真策劃和在校專業學生積極配合參與,通過一次次排練、整合、彩排形式接受專業本班級小組評價,接受在校專業學生、老師的評價,演出的作品主要有鋼琴獨奏、鋼琴四手聯彈、聲樂器樂表演、舞蹈、表演唱等作品形式,從策劃音樂會主題到制作海報、節目單、邀請函,包括后期的DVD光盤制作、演出照片張貼在專業表演宣傳板等都曾引起轟動,得到高度評價。
活動內容要貼近校園生活,為學生所喜聞樂見。堅持因地制宜,形成本地、本校學生美育活動的特色和傳統。學生撰寫參與提升人文素養藝術活動的體會并發表相關論文。我校各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利用所學的音樂知識參加大學生合唱團,并多次參加遼寧省教育廳舉辦的“大學生藝術展演”中擔任鋼琴伴奏或合唱成員,獲得全國前三名的成績。還有的如旅游專業學生、廣告設計專業學生與音樂表演專業學生參與了2014-2017年中國(遼寧省)大學生計算機音樂創作大賽,較多作品在我校音樂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分別獲得省級、國家級的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榮譽證書。有的學生畢業之后結合自學音樂MIDI音樂制作的知識,現在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建立音樂工作室,主要為一些企業、個人、學校等進行midi音樂制作,為音樂大型活動配樂、作曲等項目。
通過表演、創作等形式及樂器、聲樂、舞蹈等競賽方式,加強課外藝術實踐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使學生從中鍛煉與提高表演、創作和組織能力。同時,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校團委、社團等演出比賽并走上社會舞臺進行舞臺實踐鍛煉,參與校、社會各種類型的音樂活動策劃,經過鍛練使自己所學的知識得到充分的運用。通過舉辦定期教學觀摩和參與校內的各級各類文藝匯演積極為學生搭建表演平臺,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專業比賽,提高實踐表演能力,多渠道進行美育傳承。邀請國家級或省級文化藝術團隊到校講學展演,開闊學生眼界,實現傳承作用。
提升校園文化藝術的建設、藝術類公選課課程體系建設發展都有利于美育教育。國家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工作報告指出:“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為理工科高校教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繼續把以美育為導向、開展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工作做得更深遠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