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峰
溫州醫科大學,浙江 溫州 325035
統戰工作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探析*
于建峰**
溫州醫科大學,浙江 溫州 325035
高校人才培養工作與統戰工作聯系緊密,相輔相成。統戰工作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無可替代,其對高校文化建設、學術交流水平提升、完善人才結構和科研體系、學生管理等工作的推動作用尤為明顯。對統戰工作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進行積極研究,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產學研結合和協同創新能力,推進學生管理工作的自我完善,為高等院校更加積極地融入和參與“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提供更為豐富的學術理論支撐。
溫州醫科大學;統一戰線;人才培養;高校
統一戰線工作是黨和國家發展歷程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之一,在中國革命、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發展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戰略因素。
2015年5月,中央統戰工作會議的勝利召開和《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的頒布實施,是中國統一戰線事業發展中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其明顯標志一是會議名稱由原來的“全國統戰工作會議”變化為“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二是習近平同志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作了被視為指導我國統一戰線事業發展綱領性文件的重要講話。
高校人才培養工作與統戰工作聯系緊密,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統戰工作前進的堅定步伐離不開高校知識分子的力量支撐,而高校人才的培養也不可能離開統戰工作的推動,否則二者都會遭受損失,甚至產生重大影響。因此,積極開展統戰工作在高校人才培養的作用研究工作,意義重大。
“在我國的知識分子中,黨外知識分子約占其總數的70%,而高校匯集了大量的黨外知識分子、專家學者、留學歸國人員及其他有識之士,高校不僅是知識分子的匯聚地,也是統戰對象相對集中的地方。”[1]積極開展高校統戰工作,有利于營造良好的用人氛圍,為吸引國內外高層次科研人才、尖端技術人才和產業領軍人才奠定基礎,為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做好人才儲備,進而為實現協同創新、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一)高校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戰略離不開統戰工作
如習近平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的那樣,做好新形勢下統戰工作,必須善于聯誼交友,統一戰線是做人的工作,搞統一戰線是為了壯大共同奮斗的力量。“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及除中國以外的歐亞大陸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是一個開放的區域性多領域深度合作的平臺,旨在建設一個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要推進和實現這一戰略,人才支撐和科研合作必不可少,高校是實現人才培養和引進的重要載體,而統一戰線工作的有效開展就為引進不同文化習俗、不同國家制度、不同宗教信仰背景下的高層次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
高校統戰工作的開展,不僅為自身人才引進和利用工作搭建了平臺,也對完善人才隊伍產生了積極影響。在人才引進和利用方面,高校統戰工作發揮了無法替代的作用,因為海外統一戰線中的高層次人才多是在學術交流、科研合作過程中被了解和認知的,而這些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統戰部門的有效參與。因“一帶一路”涉及的國家和地區廣泛,高校要想充分融入、參與這一戰略,就必須重視和利用統戰工作特性,為我所用。
(二)產學研結合和協同創新能力的提升離不開統戰工作
科研能力、創新能力和成果轉化能力是衡量高校綜合實力高低的重要標準,也是各大高校重視和努力的方向。對于優勢學科,高校只有不斷取得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創新能力,形成特色鮮明的學科建設發展體系,才能保持領先水平;對于沒有明顯優勢或發展能力欠缺的學科,高校只有通過夯實人才隊伍,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才能實現學科的發展和跨越,補齊短板。
高校發展水平取決于人才,統一戰線中就人才濟濟。因此,高校應充分重視,加強同統一戰線中各方面人才的交流和合作。通過項目和資源,利用黨外人士、海內外英才提高科研工作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前瞻性,實現合作共贏。在我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過程中,高校應利用統戰工作積極推動與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創新型企業中的優秀人才合作,求同存異,為我所用,為把握社會實際需求,掌握前沿信息,優化科研方向,推進產學研能力建設和協同創新能力提升,形成人才結構合理、研究方向清晰、科研能力突出、成果轉化見長的獨具特色的高校教科研體系而積極探索。
文化建設是影響高校發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只有優良的校園文化才能培養更多優秀人才造福社會,進而提升高校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力。在高校文化建設過程中,統戰工作具有先天優勢。
首先,高校中的知識分子比例高,而高級知識分子中黨外人士占一定比例。高級知識分子成分復雜,情況各異,主要有海外歸國人士、華僑、港澳臺同胞及民主黨派人士等,在高校文化建設中,只有充分發揮統戰工作的凝聚功能和導向功能,通過增進政治認同和文化認同,在“和而不同”的情況下求同存異,以發展學術水平、提高科研能力為聯絡載體,與這部分人深入溝通和交流,才能不斷充實校園文化內涵和發展外延。
其次,統戰對象多有接受國內外先進教育的經歷和背景。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重視利用這一特點,在教學科研過程中加以正確引導,充分發揮他們更加崇尚自由的長處,營造高校包容并蓄、自由多元的學術氛圍,更好的推進校園文化、外來文化與中國文化的融合發展,以形成自身特色鮮明、形式靈活的校園文化體系。
高校發展離不開學術交流與合作,在學術上互聯互通、博采眾長是各大名校的通行做法,因此,高校要想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必須不斷
提升學術交流水平,以更好地拓展學術視野,鞏固育人之基。
(一)高校開展深層次、寬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離不開統戰工作
在新媒體、新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高校要想有效開展深層次、寬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僅依賴原有的體制和機制是有難度的,只有不斷挖掘自身優勢,積極創新溝通方式和渠道,才能真正實現與國內外更高層次科研院所、尖端人才的溝通交流,而統戰工作就為此提供了一個窗口。
基礎理論研究學者、國際前沿技術研究人員等潛心學術研究的專業人才,其研究方向都是在特定范圍內深入開展和進行的,這種高度專業性就決定了他們選擇學術交流與合作對象的特殊性,他們往往通過相對固定的“朋友圈”來開展特定范圍內的學術交流活動,而非泛泛接收邀請或合作。實際上,高校統戰工作往往就是搭建這一“朋友圈”的重要渠道,在統一戰線中本身就擁有不少專業建樹較高的專家學者,通過他們來提高學術交流活動的針對性、專業性、有效性,定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助于在學術交流中求同存異,減少認知誤解
高校在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時,勢必會遇到社會制度差異、宗教信仰差異等問題帶來的阻力和困擾,而統戰部門的提前介入和溝通會有效地化解雙方的認知誤差,增進互信,進而達到求同存異的目標。比如在對臺學術交流上,統戰工作就發揮了獨特作用,為兩岸學者的溝通與交流提供了更多便利條件。
民族和宗教不僅是血統、信仰,也是文化,更是一個重要課題,而要取得研究成果,就必須深入地了解這些民族和宗教,對他們有充分的溝通和系統認知,特別是有民族信仰的少數民族。我國高校統一戰線中,其中就包含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士,他們更加了解宗教信徒、少數民族,深知宗教禁忌、民族傳統,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內涵和精髓,這就為溝通、團結和合作奠定了扎實的社會基礎,因此,在高校統戰工作中一定要做好這部分人的工作,以為更好的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提供指導。
在開展學術交流合作過程中,肯定無法避開“新三種人”,因此,高校統戰部門一定要重視開展這部分人的工作,因為他們是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中的知識分子,是隨社會變革快速成長起來的新的社會群體,主要分布在黨外、體制外,流動性大,思想活躍。只有通過統戰工作建立經常性的聯系,才能更好的增進政治認同,弘揚主旋律。
此外,高校統戰工作有利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自我完善。統戰工作本身與高校黨委工作、學生管理工作就是相互補充、相互推動的,做好高校統戰工作有利于充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促進學生管理更富人性化。開展好統戰工作能有效影響到少數民族學生等年輕人群體,也更有利于思想穩定,團結更多力量,營造和諧的校園,還有利于抵御西化影響。
總之,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視統戰工作,因為在人才培養的部分關鍵環節和領域,統戰工作的作用不可替代,只有開展好這一工作,我們培養的大學生才能具備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愛國情懷,更豐富的知識面和更高的戰略眼光。
[1]金婷,佟海濤.高校統戰文化的功能與特征芻議[J].學理論,2013(3).
*溫州醫科大學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高校統戰工作促進人才培養的作用與途徑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D
A
1006-0049-(2017)05-0030-02
**作者簡介:于建峰(1983-),男,山東聊城人,溫州醫科大學統戰部,教師,主要研究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