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澤群
渤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淺析直接法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代澤群*
渤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直接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是指,教師用直觀的、能夠直接達到教學效果的方法進行教學行為,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直接教學法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也能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要廣泛地思考直接法所帶來的教學效果以及教學便利,充分認識到直接法在實際教學中的直接效用。
直接教學法;對外漢語;課堂教學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往往教師更加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與創新,在實際中哪種教學方法能夠在實際運作過程中起到讓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漢語的作用,哪種教學方法就能夠在實踐中起到相應的教學效果。也會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起到讓學生與老師更加追捧的局面。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直接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實際上就充分體現了其應有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效果。任何一個教學方法如果在實踐中不能夠起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以及一定的教學實效那么這樣的教學方法往往來說既是失敗的,也是不能夠維持長久的。必須充分認識對外漢語教學的現狀以及其中所存在的問題才能更好地對待以及運用直接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
(一)以直觀性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佳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直接法最大的特點就是教師能夠更加直觀的、更加明白的讓學生理解漢語的真正含義。所謂的直觀性指的就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直接以教學目的為根本出發點,以直接達到教學目的為總的原則。首先,教師要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直接以相應的語言交流與語言互動為形式,對學生的語言交流與語言互動進行更加深刻的訓練,在語言交流與語言互動的過程中,實現學生直接運用漢語口語的能力。任何語言都不可能是不進行任何運用的語言,只有語言在實際生活中能夠直接運用達到溝通人們思想以及溝通人們感情的目的,這樣的語言的生命力才是最旺盛的。其次,針對學生漢語翻譯的能力較差的情況,教師往往直接讓學生進行一定的漢語翻譯,實現漢語翻譯以及相應的目的。任何語言總是在一定的范圍內發生作用的,只有把語言真正放在具體的翻譯環境中才能讓學生在其翻譯的過程中,更加領悟漢語的真諦。最后,直接法注重學生外在的語言能力,由于直接法在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上的直接性,就會直接導致直接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以相應的教學手段為前提,從這個角度來說,直接法有其特有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法,并不是沒有任何教學手段的。
(二)以最大程度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原則
直接法在其產生之初,以及發展過程中,都是圍繞著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為中心的,從來沒有一種直接法不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出發點以及落腳點,所以,學生在其實際的生活中一定要注重以其真實的漢語能力的提高為基礎。首先,在日常的交流與交際過程中,學生要注重其實際的語言能力的提高過程,實際上只有學生能夠明確其鍛煉語言能力的目的以及要求,學生也就能夠在實際上知道應用語言的重要性,直接法的應用范圍直接擴大到了課堂內外,尤其是在課堂之外,直接法更是把學生的這種語言應用能力擴展開來。其次,直接法要求學生語言表達的有效性。也就是說,學生在表達漢語意思以及漢語含義的過程中,必須注重相應的語言表達的正確性,并以語言表達的有效性為最根本的要求。學生在漢語表達過程中切忌不能隨意地使用漢語表達的語法,任何漢語表達語法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學的語言專業知識上的,并不是學主觀臆造的,只有學生真正遵循漢語語法,并結合自己將要表達的內容才能真正實現漢語表達的目的。當然,語言能力的提高從來都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不僅僅要求學生對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也當然要求學生漢語的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必須指出,直接法的教學目的就是逐漸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以達到綜合的語言學習目的。
(三)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能夠讓學生達到何種實際的教學與學習效果的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往往與學生的學習漢語的成績息息相關,往往來說,如果教師的教學能力較弱,則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就越差,不能真正實現學生學習漢語的真正目的。從應然上來說,教師只有真正地把自己的教學能力提高上去了,教師才能起到引領學生學習漢語的效果,這是從教師教學能力方面,來談直接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首先,教師的教學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學生的漢語學習能力,只有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實現其教學能力的提高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漢語學習成績,這就要求教師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加強其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其教學藝術,實現其教學技藝與教學能力的雙重提高。其次,教師要學會不斷地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師教學能力與學生學習漢語能力的雙重提高。“教學相長”作為一個教育學規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揭示的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的過程,教師只有不斷地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之間發現問題才能逐漸發現其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其教學能力。
(一)容易忽視文化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
直接教學法追求語言的實用性與應用性,尤其在漢語的學習中,直接法更是追求學生運用漢語能力的提高。首先,基于直接法的功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學生忽視語言的文化功能,實際上只有在一種文化教學中才能真正把語言的文化作用體現出來。往往來說,教師只注重語言一種實際應用價值,而忽視語言的文化功能,這是直接教學法所帶來的弊端。其實,從根本上來說,漢語教學實際上就是一種文化教學,是從文化的角度對其進行講授的學問。其次,往往來說,直接法容易導致學生功利性的學習漢語不注重學習漢語的文化傳統以及文化內涵,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不利于學生學習漢語的長久性。往往來說,只有學生養成良好的漢語學習習慣,以及掌握良好的漢語學習方法,才能真正實現對漢語的一種把握,漢語從來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學習,而是一種基于文化上的學習,沒有對漢語文化的學習往往是浮在表面上的漢語學習,學不到真正的漢語文化實際上就導致了漢語學習的弊端。這是直接法對對外漢語教學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二)容易造成文化沖突
直接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實際上就容易使對外漢語教學脫離教學的根本目的,實際上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與學生都是來自于不同的國家或者地區,其文化往往是不同的,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往往容易造成漢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漢語知識的誤解甚至不解。首先,往往來說,學生與教師之間總是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其文化信仰總是具有不同的特點,也具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文化信仰,這是對外漢語教學面臨的最大障礙。往往來說,只有把漢語文化與學生的背景文化融會貫通才能實際上形成二者文化的兼收并蓄。其次,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基于文化信仰與文化價值觀念的不同,教師往往容易傷害學生的文化價值觀念,這是在任何對外漢語教學中都會出現的問題,基于直接法注重學生直觀的學習能力以及直觀的掌握學習方法的教學特點,往往來說,會出現教師不能或者誤解學生的文化價值觀念。也就是說,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往往不是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文化背景,這就潛在地存在著發生文化價值觀念沖突的可能性,而直接法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更是加大了這種文化沖突的幾率,而文化沖突與文化價值觀念的碰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文化價值觀念的不同,所以,所造成的文化價值觀念沖突,實際上也就加大了學生與教師的文化隔閡,不利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實際開展。
(三)不利于學生正確學習方法的養成
從學習漢語的基本特點與規律來說,只有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實現良好的學習效果,直接法的局限性就在于不能使或者很難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學習方法,直接法往往在課堂上能夠形成一定的教學實效,而往往在實踐中不能真正促使學生去主動地尋求學習方法與尋找學習的樂趣。首先,直接法在課堂上往往以師生互動與學生之間的語言互動為基礎,實際上只有建立在師生互動與學生互動基礎上的教學方法才是值得推崇的教學方法,直接法注重師生互動、學生互動,也就注重其教學的實效性,從這個方面來說,教學的實效性在直接法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彰顯,但是往往來說,這種實效性往往不是長久的,需要學生必須集中注意力與凝聚力才能真正地發揮長期的作用。其次,對于任何語言學習者來講,良好的學習方法永遠對其是終生適用的,只有學生能夠使其這種學習方法終生受益才能有利于學生學習語言的長久作用。直接法往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追求漢語教學的實效性,換言之,追求漢語教學的課堂效果性,忽視課堂下,學生學習漢語的主動性與能動性,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就會造成學生學習漢語的巨大障礙,即看似學生學習漢語在課堂上得到了實惠,實際上學生沒有真正得到漢語學習的方法。
(一)教師注重文化滲透式教學法的運用
直接法從來不是一種單純的教學方法,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方法,這種綜合性的教學方法,往往在實踐中不會被教師注意到。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容易導致對直接法的過度追求,使真正的文化教學不能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得到體現。首先,文化滲透式教學方法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也是對外漢語教學必須面對的問題,前已述及,一種語言學習從來不是一種單純的語言學習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文化學習,對于對外漢語教學也是一樣,教師對于對外漢語教學也是從來不是一種單純的語言教學,而在更深層上更是一種文化教學。直接法必須結合文化滲透式的教學方法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實現漢語教學的效果。其次,直接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有與文化滲透式教學方法相互結合才能真正起到其相應的學習效果。文化滲透式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實際的課堂中,注重講解漢語背后的文化因素,使學生真正理解漢語為什么以及怎么樣會形成今天的樣子,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賴教師進行文化滲透式教學。教師只有把漢語背后的文化因素真正講授給學生才會讓學生真正理解漢語背后的文化因素。
(二)教師要與學生形成平等的關系
所謂的平等的關系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指的是教師能夠以一種比較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學生的文化傳統,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文化傳統以及學生的文化價值取向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漢語文化。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的文化背景,每一位學生都是來自于不同的國家,都有其屬于各自的文化信仰,這些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文化信仰與文化傳統形成了一定的文化隔閡,所以,教師在很大程度上要尊重學生的文化信仰與文化傳統才能真正形成一種平等的關系,形成一種文化包容的關系。其次,教師要允許學生指出其教學中出現的失誤,教學從來都是一種“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找出自己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只有教師能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尋找自己教學的錯誤與疏漏之處,才能真正讓教師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與教訓,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前已述及,基于直接法的功利性,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長久的學習方法,這種學習方法的培養往往對于學生來講才是最關鍵的,也是最難能可貴的。其實,從語言學上來說,學生能夠培養成一種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從根本上來說,是有助于學生終生的語言學習的。首先,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對于學生來講,必須克服直接法的功利性,也就是說,在直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把文化教學的方式真正滲透到實際教學過程中才能實現文化教學的模式。其次,要引導學生主動從文化角度來思考學習漢語的意義,也就是說,真正地把文化引領漢語教學的模式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實現,才能真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終生受益的學習方法,這對于學生學習漢語來講則是終生受益的,也是對于學生來說,最直接、最有效果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直接法所帶來的種種弊端,逐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克服直接法對學生的消極影響,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必須認識到直接法的優勢所在,明確直接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以及作用是認識直接法的首要前提。再次,一定明確直接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才能全面認識直接法對于對外漢語教學的作用,并在容易出現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建議,以期直接法能夠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起到更加積極的教學效果。
[1]陰瑞.直接法在大學日語課中的應用現狀分析[J].才智,2015(31).
[2]高春元.淺析日語教學中的直接法與翻譯法[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5(5).
[3]冉思絲.翻譯法與直接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適用分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5).
代澤群(1995-),女,漢族,遼寧沈陽人,渤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本科在讀。
H
A
1006-0049-(2017)05-00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