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高莉
中移鐵通上海分公司團委,上海 200060
試論企業團組織的現狀及發展建議
張高莉*
中移鐵通上海分公司團委,上海 200060
共青團作為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起著團結青年、組織青年、教育青年的重要作用。但在企業的發展中,團組織卻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尤其是隨著國家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也面臨著適應新常態的要求。團組織如何順應這一發展變化,立足于企業青年實際,引導青年在企業的發展中作出更大的貢獻,本文將從目前團組織的現狀、時代要求及新形勢下加強團組織工作的措施等方面予以探討。
企業;共青團;青年
根據《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規定:“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是中國共產黨的助手和后備軍”。[1]因此,共青團作為先進青年的組織,在聯系、組織、服務青年中有著天然的優勢。把企業中的廣大青年組織起來,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進行技術知識的學習,對于促進企業的改革與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從目前來看,企業中的團組織不同程度上存在著組織渙散,凝聚力不強的特點,難以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中堅作用。在新的時代要求下,實現經濟新常態,全民共筑中國夢,亟需加強團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創新工作方式,引領青年投入到生產發展中去。
企業團組織肩負著振興企業,實現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任。但相比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等,企業的共青團組織面臨諸多工作上的困境。企業是以盈利為最終目的的實體,企業的盈利行為就使得企業時刻圍繞經濟效益這個指揮棒轉動。在部分企業看來,團的建設與企業的利潤沒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團的建設也就可有可無。但從團組織自身來講,團組織的工作難以適應新時代下青年的特點,這更導致共青團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一)團組織對青年的吸引力下降
當前企業的年輕員工越來越多,80后甚至90后占據了企業員工的較大部分。在新時代下成長起來的一代,無論在學習、工作還是日常生活中,都表現出特有的個性。他們熱愛張揚,喜歡追求時髦,朝氣活潑在他們身上得到體現。擺脫了特殊的政治年代,政治烙印從青年一代身上消失。對青年而言,他們所追求的不僅僅是政治上的進步,更是熱情奔放的生活。由此造成具有政治說教特征的團組織對他們的吸引力就逐漸下降。如果繼續按照傳統的工作模式,按照以往的慣性思維,不能適應共青團工作的新情況,不能站在青年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缺少互動交流,就不能受到青年的青睞,那么團的青年基礎就會繼續削弱,使共青團的工作難以得到青年人的支持。
共青團第十六次代表大會指出:“要全面把握青年身心健康、個人成長、事業發展、社會參與和權利表達的不同需求,深入研究政府、市場和社會組織服務青年的總體供給機制,找準共青團的工作切入點,實施工作項目,把服務青年的工作進一步做深做實”。[2]這實際就是立足于新時代、新特點下,對于如何開展青年工作的高度概括。要根據青年人的思維,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把共青團的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團組織的領導無力量
從當前企業共青團的領導力量來看,造成團組織領導無力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個方面就是企業團組織的領導干部配備問題。大多是企業在團干部的配備方面,往往選擇那些工作比較清閑、工作流動性強的人員到團組織來工作,而沒有真正選拔能力強、素質硬的干部充實到共青團的隊伍中來。同時,企業團干部的“兼職”現象也相當嚴重。大多基層團干部都是兼職,工作時間相對分散,難以集中精力從事團的工作,造成工作缺乏主觀能動性,使工作停留于表面,深入不下去。在這種“兼職”的現象下,團干部無法安心工作,也就談不上奉獻精神。
其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組織出現了多樣化的發展趨勢,整齊劃一的黨政組織關系不再是社會唯一的組織關系,各種各樣的社會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同時,青年類別也由相對簡單向多樣化、復雜化方向發展。這種變化的結果,使得原來團組織能夠有效覆蓋的團員青年在減少,部分基層團組織處于松散癱瘓的狀態,同時又有部分青年游蕩于組織之外。在現代企業制度之下,使得現時期的團建面臨著很大的難度。
(三)團組織難以滿足青年多樣化的訴求
共青團從其性質和功能上來講,具有引導、服務、組織青年的職能,但共青團畢竟不是政府部門。在此種情況下,面對青年在現實中的訴求和愿望,共青團難以提供實際有效的幫助,更無力從根本上解決青年在實際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那么,企業中的青年面臨著怎樣的問題呢?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生活上的壓力。不斷上漲的房價,對于剛工作沒多少年的青年員工而言,所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如果再有什么疾病,醫療費用又是很大一部分支出。同時還有孩子的入學問題,父母的養老問題等等。種種的壓力在我國已經逐漸顯現“未老先衰”的現象。在此種情況下,共青團作為非權力部門,沒有辦法直接為青年解決困難問題,充其量只能將困難向有關部門反映。那么,在這種現實面前,共青團組織就無法取得青年的信任和滿意,無法滿足青年的利益訴求,這也造成青年群體失去對團組織的歸屬感,將團組織視為可有可無。
(一)加強企業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3]此后,習近平同志在不同場合對中國夢又進行了深刻闡釋,同時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在全民暢談中國夢,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情況下,共青團有義務引導青年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從企業來講,企業凝聚了全國多數的青年人員,這些青年人員正奮斗在工作的第一線,他們的辛勤工作共同匯聚成了實現中國夢的堅實基礎。因此,加強對企業年輕一代員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尤其是當下社會發展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及思想的多元化,使得新一代的青年面對利益誘惑時往往出現了利與義的選擇掙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否認人的利益追求,但個人的利益與社會、國家的利益不能相違背。換而言之,人是個體屬性與社會屬性的相統一。積極引導青年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投身國家的各項建設,在最前沿的一線發揮青年想象力豐富、創造能力強的優勢,是我們國家對青年員工的要求。那么,新時期的共青團工作,必須順應時代的發展,引領青年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筑中國夢而共同努力奮斗。
(二)探索緩解青年壓力的機制
正如前面提到,當今青年員工的壓力已經不容小覷。相關研究通過對安徽10家企業員工的調研顯示,青年員工的工作壓力在企業性質上具有以下特點:在外企工作的青年員工壓力最大,其次是私營企業的青年員工,最后是國有企業的青年員工。青年員工所在的企業性質與來自工作家庭沖突、工作超載、組織結構、組織氛圍和個人發展的壓力具有顯著相關關系。[4]
當然,單純依靠共青團這樣一個社會團體,很難有效解決員工的壓力問題,還需要共青團與其他各組織單位的密切合作。在這過程中,不僅僅在于各級共青團組織加大與各政府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等等的聯系,共同探討合理的減壓機制,還在于積極開展心理講座等形式,為企業員工提供心理上的指導,使員工保持精神上的健康狀態。
(三)維護青年的合法權益
要提高團組織對青年的吸引力,使廣大企業青年員工對團組織形成歸屬感,團組織除了加強對青年的思想引導之外,還應在自己的職能范圍內為青年謀取切實利益。
隨著社會主義法治的進一步健全,青年員工對法律的認知、對自身權益的保護意識也明顯增強。但是,隨著我國專項立法越來越多,非法律專業的青年,恐怕也難以對龐大的法律體系有全面的認識。那么,當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時,他們也難以想到用法律途徑來維權,這也是一些暴力事件爆發的重要原因。同時,企業中一些特殊群體,如外來務工青年,他們的法律意識相對較薄弱,這就需要共青團組織不斷的關心幫助他們。再比如,企業加班現象是常有的事情,企業是否根據《勞動法》的相關規定給予加班費?男女職工是否做到了同工同酬?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團組織能夠站在青年員工的角度來幫助他們,在維護員工合法權益的同時,也增強了員工對團組織的認同感。
(一)調整運行機制,推動團組織工作創新
團組織工作的創新,關鍵還在于團組織領導干部理念的創新。因此,選拔有理想、有責任、能力強的干部至關重要。對于有條件的團組織,可以嘗試推行團內直選選舉,選拔有才干的青年骨干負責團組織的工作。
調整運行機制,推動團組織工作創新,還要轉變工作思路。隨著時代發展,青年問題也呈現出新的特點。因此,共青團的工作應順應時代發展變化,順應新時期青年的發展變化。長期以來,作為黨的后備軍的團組織,在工作方面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行政指令開展共青團的各項工作,缺少主動性,缺少活力,甚至有時脫離青年的實際。要轉變工作思路,就要把黨政需要、社會變化和青年需求結合起來策劃共青團的各項工作,做到貼近青年,滿足青年需求。如建立青年員工的利益訴求和表達機制,在保持現有利益訴求表達渠道保持暢通的基礎上,針對青年員工開拓更加合理有效的表達渠道,更好的維護其合法權益。
(二)突出重點工作,力爭工作新成效
共青團的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之下,做出成效就要立足于青年的實際需要,突出重點工作。要準確了解青年的實際需要,實現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年合法權益的目標,就必須能夠正確的分析不同的青年群體需求,對青年群體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將各個年齡段、工作層次的青年區別開來,分層分類,有重點有目標的引領青年,才能達到提高青年事務管理水平的目標,有突出的開展青年的工作。
對于開展青年工作,共青團在長期工作實踐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引導著青年積極向上,為黨輸送了大量人才。在這過程中共青團本身也積累了豐富的活動經驗。因此,新時期的共青團工作,雖然強調要創新發展,但創新本身就是一個揚棄的過程,是在傳統良好經驗基礎上更進一步。固步自封固然不可取,完全顛覆以往的經驗也是要不得。唯物辯證法要求我們在堅持傳統優勢項目的基礎上,緊跟時代潮流,貼近青年的多樣化需求,不斷開辟新的工作領域,促進共青團的各項活動有特點、有品牌。
(三)培養青年人才,引領青年成長進步
共青團作為企業青年員工自己的組織,在企業青年人才資源開發中肩負著極為重要的責任。因此,共青團組織要更清醒地認識到使命所在,更加積極的參與和推進企業青年人才開發工作,在幫助青年成長進步的同時,也為企業打造一支適應企業發展要求的高素質青年人才隊伍。
何為人才?人才應是道德品德、技能素質全面發展的人。青年人才的培養,首先必須要解決青年的思想認同問題,努力將青年培養成為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認同企業發展理念,具有較高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的企業人。因此,共青團對人才的選拔與培養必須要大力加強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積極用科學的理論、企業的美好發展愿景來教育青年、影響青年,引領青年將中國夢、企業夢、個人夢緊密結合起來并通過誠實勞動逐漸接近夢想。
擁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還要具備扎實的工作技能。企業人才的培養應是思想信念與工作技能相統一的。沒有一支數量龐大、技術精湛、手藝高超的高技能人才隊伍,企業就不能生產出有競爭力的產品,企業就無法運轉。因此,共青團要積極與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協同合作,通過企業崗位培訓和鼓勵個人自學等多種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養。除此,還可嘗試校企合作的模式,充分發揮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院校和高級技工學校等等培訓基地作用,通過與學校的合作,培養企業所需的人才。
[1]共青團中央組織部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總則.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1.
[2]《陸昊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6/15/content_8377925_2.htm.
[3]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25.
[4]陳霞.企業青年員工工作壓力實證研究.重慶大學,2009.
張高莉(1973-),女,浙江諸暨人,中移鐵通上海分公司,政工師,研究方向:企業團建。
D
A
1006-0049-(2017)05-0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