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梅
長春理工大學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
對外漢語教學中成語教學的研究
張 梅*
長春理工大學文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2
成語作為漢語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中國文化的集中體現,是外國留學生學習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歷史的重要窗口。為了增加我們對成語教學的重視。本文對成語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給出一些建議、成語教學的必要性和成語研究的現狀研究,從而探究一些適合成語教學的方法,引起我們對成語教學的重視。
成語;對外漢語教學;教學方法
到目前為止,成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附屬于精讀、聽力、口語、寫作等課程,并未形成一門獨立的課程;成語教學主要在中高級,初級相對來說比較少,洪波(2003)提出,在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進入中高級階段后,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接觸并學習大量熟語和成語,原因之一是提高漢語水平所必需,同時也是讓外國學生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窗口;對外漢語教學中成語教學主要是基于課本,只有少數的基于HSK的考試范圍,而生活中需要的成語相對較多,可能課本并未涉及到,因此存在教材脫節的現象;成語練習形式相對單一,缺少語境,這樣加劇了學生對成語的畏難情緒;成語教學方法相對單一,主要是語法翻譯法、直接法、情景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到目前為止,并沒有針對性成語教學的方法,教材的呈現方式多數還是漢語與英語對譯,這樣可能造成學生認為漢語和英語是完全對等的,因受母語的影響,而并不能真正體會漢語成語的真正內涵,易出現望文生義現象。
針對上文中現狀和問題,我們需要明確知道哪些成語是對外漢語教師需要教的,哪些是不需要教的,因此我們需要依據HSK考試大綱中出現的成語、生活使用高頻率的成語、當然還有教材中的成語。同時教師要認真地去發現、挖掘哪些成語是留學生真正需要學的成語;針對教學方法來說,我們雖然可以將各種統一的教學法結合起來使用,但是終究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這些方法不一定適用于全體學生,因此我們要探索適合成語教學的方法;成語具有整體性,針對有些教材直接把成語英漢對譯的現象,要做適當的調整,從而減少留學生母語負遷移對成語學習的影響,同時也要注意教學的趣味性。
(一)成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漢語作為一種語言,具有一切語言的共同屬性。從結構上,語言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以詞匯為建筑材料,以語法為結構規律。因此學習語言不能離開詞匯,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是基礎。關于詞匯在語言中的重要性,英國語言學家威爾金斯說“如果沒有語音和語法,還可以傳達一點點信息,但是如果沒有詞匯,那就不能傳達任何信息。”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說成語是特殊詞匯單位熟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相沿習用、含義豐富、具有書面語色彩的固定短語。中國人受傳統文化整體觀念和文雅觀念的影響,加上成語自身具有意義的整體性、結構凝固性、風格典雅性三個特征。中國人使用成語的概率是極高的,成語自身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想要學好漢語,就必須要學習中國的成語。
(二)成語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難點和重點
我們的成語來源廣泛,主要來自神話寓言、歷史故事、詩文語句和口頭俗語。很多成語都帶有濃厚的文言色彩,總是出自一些文言典故,對于沒有文言知識的留學生來說簡直是無從下手,因此成語對于留學生的理解來說特別困難;成語雖然是以四字格為基本格式,但也有非四字格式的成語;成語的四字格主要有五種基本結構:并列結構、偏正結構、動賓結構、補充結構、主謂結構,此外還存在一些特殊的結構,如:連謂結構、兼語結構、緊縮結構、重疊結構,還有一些成語,現在我們不能分析它的結構;同時成語作為一種特殊的固定短語,具有穩定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些成語的詞義范圍擴大或縮小,甚至發生了詞義的轉移,原來的詞義不再使用等等,因此對于留學生來說學習和理解成語有一定的難度。
(三)留學生學習和使用成語的意義
成語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留學生學習成語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中國文化,而成語使用得當可以使他們的話語言簡意賅,語言簡潔,增加語言表達效果,反義成語的對比使用、連用同義成語等,都可以增加語言氣勢,也可以展現自身的文化底蘊,當然也是漢語水平高的表現。
“我國目前的成語研究主要集中于本體上,有關成語的研究專著大體上涉及到成語的歷時研究,成語的共時比較,成語運用探討,交叉學科研究和不同民族成語的比較等方面;成語的研究論文主要有對成語的整體性研究、成語的語音研究、成語的結構研究、成語的釋義研究、成語的語源研究、成語的運用研究、成語的文化研究、成語和其他熟語的比較研究、不同語源成語的比較研究等”。因此整體來說,對外漢語教學中成語教學研究相對分散,對成語教學方法并沒有研究出一套最佳方案,因此成語教學方法還在探索。
近些年來,對于成語教學方法的研究也逐漸增多。成語教學方法的研究情況大致為:王美玲在《試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教學》中提出革新當前成語教學的六種方法,即“說文解字法,溯源及流法,觸類旁通法,辨體定性法,創設語境法,漢外對比法。”這些方法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當然也有不足之處。
(一)字本位教學法
漢字是表意文字,個體突出,漢字是集形、音、義于一身,是一個個獨立的成分。漢語學習要從基礎開始,那么個體就是學習的起點,這正是字本位教學法的重要依據。同時我們著名漢學家白樂桑也提出我們的漢語教學可以采用字本位。成語由一個一個的漢字構成,因此我們在成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把成語中包含的字一個一個的解釋給學生,然后再把它們組合起來,但要注意別望文生義,注意哪些成語適合采用字本位教學法。
(二)追本溯源法
我們前面有提到說我們的成語的由來基本上都與典故有關,主要來自神話寓言、歷史故事、詩文語句和口頭俗語等等,因此我們的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意還原成語的典故,即使有些成語的用法已經改變了,我們也應當首先告訴學生我們所學習的成語的由來和演變,以前我們是在哪種情景中使用它,更重要的是要告訴他們我們現在是如何使用它。
(三)中英對比法
中英對比法,主要是去發現成語在中英文使用中的相同與不同之處。吳艷(2010)提出漢語成語和英語熟語在邏輯性、形式、語法功能及修辭上有相同之處。如果中英成語相同的,那我們就可以直接借助英語來教學即可,如果中英文不同,我們就必須注意中英之間的文化差異,同時要注意母語負遷移的影響。
(四)偶得式及目的式的教學方法
楊曉黎(2006)在其論文中提出對外漢語教學中,分別采用于偶得式教學與目的式教學。偶得式教學即為在教學過程中,對偶見于各種教學材料的成語,采取隨機解釋的學習方式,這種方式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而目的式即專題講座的方式,選擇有典故性、民族性的成語,從文化入手談成語,融文化教學與語言教學于一體。兩者相比較而言,偶得式教學在對外漢語的成語教學中偏重于語言、語義教學,以理解詞義為主要目標,目的式偏重于文化、意蘊教學。因此可以結合起來有機使用。
(五)情景教學法
每一個詞都有它自身使用的情景,而成語是比較特殊的一類詞,也是有一定的使用情景,因此我們在講解某個成語時,我們一定要創設一定的情景,這樣能夠清楚、明白的讓學生知道這個成語具體是如何使用的。江新在《詞匯習得研究及其在教學上的意義》一文認為詞匯教學“一個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在句子、段落中教生詞。掌握一個詞的句法功能、與其他詞的搭配關系、褒貶色彩、語體等,就必須依靠具體的語境。”常敬宇在《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初探》中提及詞匯教學方法有“通過語境講解詞義和用法,通過對比講解詞義的用法,通過詞的色彩意義講解詞義和用法,同時詞語教學要重視文化因素和民族心態。”因此成語教學一定要注意語境情景。
(六)游戲法
游戲法主要是用于練習和鞏固成語的,幫助學生記憶成語,如:你比我猜、你畫我猜、成語接龍、成語悄悄話等等,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學習效率。
成語是中華輝煌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同時期望我們對成語教學有高度的重視,我們對成語教學研究方法將不斷進行探索,期望留學生學得好,用得好成語。
[1]安麗卿.成語的結構和語音特征,2006.
[2]洪波.對外漢語教學成語教學探論[J].中山大學學報,2003,23(2):297-298.
[3]楊曉黎.由表及其,形具神生一對外漢語言成語教學探論[J].安徽大學學報,1996(1):90-92.
[4]吳艷.簡論漢語成語和英語成語的相同點[J].教學與管理,2010(8):63-64.
[5]王若江.由法國“字本位”漢語教材引發的思考.世界漢語教學,2000,3:93.
[6]黃伯榮,廖旭東.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王美玲.試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教學[D].湖南師范大學,2004.4.
[8]江新.詞匯習得研究及其在教學上的意義[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3):69.
[9]常敬宇.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初探[J].語文建設,1993(6):30-31.
張梅(1994-),女,漢族,四川自貢人,長春理工大學文學院,2014級本科生,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
H
A
1006-0049-(2017)05-02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