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霞
寧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21
探究新時期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改革
高麗霞*
寧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21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數學作為一門傳統基礎學科,其取得的成就為其他技術的發展進步提供了前提條件。但高等數學課程教學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也存在許多問題,高等數學決不能只局限于理論與題目,新時期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我們需要分析高等數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明確改革的必要性,實行相應的改革措施。
(一)教材內容單一
近半個世紀以來,數學在不斷地發展進步,然而我國多數學校的高等數學課程教材仍延續十八、十九世紀的內容。內容陳舊、單一成為了較為明顯的問題。不少學生對新的數學知識全然不知,對數學知識與當今科技的聯系更是知之甚少,因此,教材內容亟待改革。
(二)考核評測方法單一
校方針對學生掌握高等數學課程程度的考核評測方法較為單一,仍然多以學生對理論和習題的掌握水平、甚至分數為向導。這便導致了不少高校學生仍延續高中對數學的學習方法,埋頭苦做,目的指向過于單一,忽略了數學思維與數學意義。目光所及,關注度過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欠缺。
(三)與社會、科技脫節
教育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為時代進步做貢獻。數學是新時代科技發展賴以進步的基礎條件之一。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數學的發揮空間得以進一步拓展,影響力也大大加強。這對于數學來說,無疑是一次革命,一次關乎其未來發展走向和作用的革命。但是高校課程中高等數學的影響力遠遠沒有達到與科技融合的水平,高等數學在很大程度上是獨立于社會和科技之外的,偏學術性的一門學科,其與社會和科技的脫節問題不容小覷。
(一)多樣化教學內容
針對高等數學課程教學中教材內容單一,課程體系不完善的問題,應以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為核心,多樣化教學內容。自牛頓和萊布尼茲等人創立微積分理論以來,學生更迭換代,但是高等數學的內容甚至可以說多年一層不變,這使得數學的魅力都大大銳減。教學內容的改革關系到提升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潛能和探究能力,進一步影響到我國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我們必須充實教學內容,完善課程體系,并將其投入到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應用中,在改革過程中根據時代發展和現實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二)實施多元化考核評測方案
歷來我國高等數學課程考核評測方法單一,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學中的問題,如重視研究的深度而忽略了廣度;重視探究數學方面的技巧而忽視了其背后的意義;重視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而忽略了數學思維的建立;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忽略了應用的現實意義……為此,教育界提出要秉承“必需”和“夠用”的原則,實施多元化考核評測方案。打破小范圍流傳的“高數無用論”的荒謬觀點,真真正正地使學生能夠學有所得、學以致用。“必需”是指所學知識當是學生應當具備的基礎知識,是科學和技術所需的必備知識。而“夠用”則是指不過分挖掘數學理論的深度,更重視知識設計范圍的廣度。使數學研究不流于晦澀。如此,不以分數和結果為向導,數學便加持了實用性的外衣,也更有吸引力。
(三)重視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應用和實踐能力
20世紀以來,數學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和科技的進步,數學滲透的領域越來越廣泛。高技術時代的來臨本質上就是數學工程技術時代的來臨,數學以一種更實用、更有力的面目從學術走向科技;從大后方轉移至前線;從書本走向社會。
互聯網時代,知識經濟社會提出了更多現實或潛在的數學問題,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多的擁有很強應用實踐能力的新型數學人才。因此,改革要重視高等數學教學的應用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將現實因素滲透到日常教學當中;將課堂從傳統教室移到社會數學問題上;將目光從書本投到社會和科技之中。例如導數不僅有著特有的經濟意義,其研究的“變化率”在近幾年也應用地十分廣泛。無論是在計算人口增長率上、還是在污染物擴散率問題的分析研究上都做出了相應的貢獻。“數學模型”也成為各行各業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這也是數學思維在生活實踐中應用的體現。
新時期環境下,社會的新面貌,經濟的新走向都給數學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的生機與可能性。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已取得肉眼可見的成果,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數學思維、數學意識、數學應用、綜合實踐能力缺一不可。面對長期積累的問題,高等數學課程在改革實施過程中仍要根據需要不斷地進行調整。教育的質量將影響到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展,我們仍要不停歇地走在探索的道路上。
[1]朱蘊.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J].時代教育,2015(5):207.
[2]楊德彬.關于高等數學教學課程改革的幾點思考[J].新校園旬刊,2016(3):43.
[3]張庚,段淵.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以數學建模為切入點[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5(3):38-40.
高麗霞(1985-),寧夏大學新華學院,助教。
O
A
1006-0049-(2017)19-0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