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娟
1.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2.萬榮縣實驗初級中學,山西 萬榮 044200
情感教育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高娟娟1,2
1.山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2.萬榮縣實驗初級中學,山西 萬榮 044200
情感教育是個體發展的需要,人們的行動則是其情感態度的外化形式。其熱衷于把情感培養列入教學目標之中,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強調師生亦師亦友的關系。主要表現為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創設有利用學生學習的輕松、和諧的課堂環境,通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促使他們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和人格特征,以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教學方法。自十七世紀中葉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主張地理作為一門學科在中小學單獨教學以來,地理被認可為普通學校必要的基礎課程之一。我國在20世紀初期,將地理定為我國中學的必修課程,那是因為中學地理教學在學生的認知發展、道德素質、科學觀念、愛國情懷、公民意識、國防觀念等方面都可以進行培養,具有其他學科沒有的獨特優勢,擁有很高的價值,所以將情感教育引入地理課堂很有必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也不斷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愛國主義要求我們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我們的骨肉同胞、自己的燦爛文化以及愛我們的國家。因此,在地理教學中用地理事實、地理現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這種教育能不著痕跡的滲透進學生頭腦中,效果較為理想。
(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
在初中和高中地理教材中都詳細介紹了我國的人口狀況,總體來說表現為人口基數大、增長過快、老年人口增多、人口素質不高、人口壓力大等特點。面對復雜的人口問題,教師有必要讓學生知道中國面臨的人口形勢,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出發,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為中國人口轉型奉獻自己的力量。
(三)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資源觀
中國國土面積廣大,資源藏量自然十分巨大,種類也很齊全,但是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少,加上過于追求發展速度導致資源浪費嚴重,資源形勢嚴峻。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時刻傳達保護資源的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讓中學階段的學生能夠認識自然,尊重自然并學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四)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觀
中國的環境問題不容樂觀,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破壞速度遠遠大于治理速度,一些地區甚至發生生態危機。作為教育者可以結合書本知識呼吁中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提高環保意識,把堅持可持續發展作為其應盡的義務,進而樹立正確的環境觀。
(一)地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隨著地理教學的改革,國家相繼出臺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其中明確指出地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要求除了提供給學生必備的地理知識,還要加強學生對于資源、環境、人口等問題的探討,引發學生對于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的評判,促使其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這與以往只注重培養學生掌握地理知識獲取高分的單調目標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也是素質教育的重大轉變。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其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則是核心,它要求激發學生對于地理問題探索精神,密切關注我國的地理概況,重視環境、資源問題,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形成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堅持可持續發展。這可以看出新課程標準對于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只有在地理課堂上進行合理的情感教育,才能完成素質教育的重大轉型。
(二)社會發展的需求
現代社會是高速發展的社會,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枯竭,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多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這就要求中學生能夠清楚的認識到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的關系,及早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養成文明的生活方式。正如國際地理聯合委員會在1992年《地理教育國際憲章》中指出:“要解決我們世界面對的問題與困難,需要全人類世世代代全身心的投入。這是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通過地理情感教育使之影響并轉化為一代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比耸巧鐣娜耍逃邞撘龑W生關注社會問題,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強化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念,這是時代賦予初、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學階段應該履行的義務。
(三)個人發展的需要
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需要通過調節自己的態度,提升自己的素質來適應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系。中學階段正是人們心智培養的好時期,如果教育者抓住這樣一個階段,那么就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使學生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成為社會有用之材。而地理從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學習讓學生關注、了解身邊的資源、人口、環境問題和現狀,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健全邏輯思維能力和提升地理素養大有裨益,而這一能力對于學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的影響則是深遠的。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情感教育在中學課堂教育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地理學科是一門具有交叉的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在培養學生資源、環境、人口、宗教觀念以及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系列措施實施好情感教育,例如:創新地理課堂環境、有計劃組織開展主題班會活動、開設地理校本課程等??偠灾?,開展好情感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好地理,更利于培養新時代具有高素質的接班人。
[1]胡正好,陳建華.淺談中學生情感教育缺失原因及對策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21903:14-16.
[2]黃雍容.中學地理課堂情感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3]蔣海榮.中學地理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途徑[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704:228-230.
G
A
1006-0049-(2017)19-0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