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真真
山東師范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8
創造力的結構以及家庭環境對其的影響
廖真真
山東師范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8
Runco把創造力定義為產生新想法或是新穎的、有價值的或有用的產品的能力。盡管創造力常常被認為是有創造力的天才,它是所有人類共同擁有的一種財產,它表現在我們創造出一種新穎的思想,另一方面則是適當和有用的(Stein,1953;Sternberg & Lubart,1999)。
創造性研究的有用的結構包含四個部分:人,過程,產品和環境(Mooney,1963;Runco,2004)。個人分類側重于個人特征,過程類別側重于行為。產品類別的焦點是創造的對象或創造過程的結果。環境的概念是用來描述創造性的人或他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的壓力。
一個有創造力的人是靈活的,這可以使個人有能力應付機會、技術和日常生活的變化(Runco,2004)。創造性的人格特質包括克服障礙的意愿、采取明智的冒險的意愿、容忍歧義的意愿和自我效能感。內在的、以任務為中心的動機也是創造力的關鍵(Sternberg,2006)。人們很少在某個領域做真正有創意的工作,除非他們真的熱愛自己正在做的工作(Amabile,1983)。
對創造力的早期定義是根據創造過程來定義的,也就是說,本質上是個體內部思想產生的過程(Warr & O’Neill,2005)。Wallas(1926)提出了創造力的四階段模型,創造過程包括準備、孵化、啟發和驗證;準備階段涉及澄清和理解問題;在孵化階段,這個問題不再被有意識地考慮,但仍然是一個有待創造性解決的想法;在啟發階段,腦海中會出現一個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驗證是過程的最后階段,它確保解決方案不僅新穎而且適當。
創造性產品是結果,是創造過程的結果(Runco,2004)。Meyer(2002)認為,企業需要更廣泛的產品定義。產品不僅僅是交付的產品或服務,還包括顧客的經驗。例如,在時裝行業,產品需要實用,美觀大方,適合消費者的風格。當你的企業做廣告、銷售、開具發票、處理投訴和提供支持時,你就是在交付產品。創意產品必須具有原創性和實用性(Barron,1955;Parkhurst,1999;Sarkar & Chakrabarti,2011)。Amabile(1983)把創意產品定義為新穎性和得體性。新穎性是創造力的必要但不充分的特征。
創造性的個體需要一個支持和獎勵創造性想法的環境。環境能夠支持或者抑制創造力,也就是說集體成員的創造力往往受到集體標準的約束。環境中的障礙(例如負面反饋)會阻礙個體創造性的發揮(Sternberg,2006)。
人的創造力是可以后天培養的,環境因素在創造力的培養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家庭是孕育一個人創造力的最早環境,良好的家庭環境能促進孩子產生創造意識、激發創造動機、豐富創造情感、啟迪創造想象(王欣,2012)。研究表明,個人創造力受到個人特征和家庭環境的強烈影響(Amabile,1997;Jawecki,Füller,&Gebauer,2011;Niu,2007)。要了解家庭環境對創造力的影響,研究人員需要了解職業,價值觀、教育、婚姻狀況、出生順序、文化背景等因素(Runco,2007)。家庭規模和出生順序似乎能很好地預測創造潛能(Runco,2007)。Runco解釋說,中間的孩子更可能是叛逆和有創造力的以避免與老大的競爭。年長的孩子往往在常規領域有很高的成就感,所以中間的孩子會把非常規的方向變得獨一無二。Runco表明第二個和之后出生的孩子比第一個出生的孩子更有創造力。
家庭社會經濟因素與創造力直接相關(Parsasirat et al.,2013;Runco,2007)。因為經濟地位較低,玩具可能更少。因此,兒童可能需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技能來娛樂自己(Runco,2007)。
Amabile(1996)提出與不同的人溝通和互動有利于增強創造力。這與leung,Maddux,Galinsky和Chiu(2008)的發現一致,多元文化體驗,包括語言可以作為直接相互作用的手段提高創造力。因此,接觸多種語言可能增強創造力。
大量研究表明積極的父母教養方式增強創造力,消極的父母教養方式與創造力呈負相關。例如,Fearon,Copeland和Saxon等人(2013)發現專制型父母教養方式能夠負向預測創造力。李琦等人(2014)研究了父母教養類型與青少年創造力的關系,結果顯示支持性教養類型有利于創造力的發展。其中支持性教養類似于傳統的權威型父母教養方式。
[1]Amabile,T.M.(1983).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NewYork,NY:Springer.
[2]Amabile,T.M.(1996).Creativity in context.Boulder,CO:Westview Press.
[3]Runco,M.A.(2007).Creativity:Theories and themes:Research,development,and practice.San Diego,CA:Elsevier Academic Press.
[4]Sternberg,R.J.(2006).The nature of creativity.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18(1),87-98.
[5]羅黎明,胡小波.創造力的影響因素及對教育的反思[J].嘉興學院學報,2004(04):80-83.
[6]王欣.關于創造力的影響因素及有效培養個體創造力的思考[J].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01):27-30.
B
A
1006-0049-(2017)19-02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