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萍
廣西梧州財經學校,廣西 梧州 543000
中職物流教育在市場經濟下的應對方法
鄧麗萍
廣西梧州財經學校,廣西 梧州 543000
近年來,職業教育備受國家與社會各界的關注,然而中職物流教育在職業教育方面起步較晚。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已成為我國的朝陽產業,需要大量的物流專業應用型人才。但是,中職物流教育和畢業生就職的現狀告訴我們,現階段的中職物流教育存在著生源參差不齊、師資力量薄弱、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等等一系列問題。通過對問題的剖析,本文提出了如何改革中職物流教育現存問題的方法,將學生培養成適合物流企業需要的操作型實用性人才。
中職物流教育;現狀;對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現代物流產業已成為我國的新興、熱門產業,它需要大量的物流專業技術型人才。物流行業涉及了供應鏈、生產物流、信息技術、運輸、配送等方面的工作,既要求核心專業的物流人才,也需要技術與信息相結合的物流骨干,以及在一線辛勤勞作的操作型物流人員。中職物流教育在現代物流領域的地位顯得尤為關鍵,肩負著培養在物流行業中一線工作的操作應用型人才的重擔。但是我國中職物流教育發展較晚,中職物流教育和畢業生就職的現狀告訴我們,現階段的中職物流教育存在著生源參差不齊、師資力量薄弱、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等等一系列問題。本文主要從中職學校物流專業開設的現狀,以及中職物流教育在市場經濟下應采取的政策來分析當前中職物流專業的教育。
(一)生源數量逐年下降、質量參差不齊
眾所周知,由于高校的擴招,大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都選擇就讀高中,剩下就讀中職的學生整體素質比普通高中差一些。而且他們在選擇專業的時候,一般都選擇就讀一些日后容易對口就業的專業,況且物流業在我國發展較晚,很多家長對物流專業有所誤解,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選擇就讀物流相關的專業,造成了物流專業生源的質量和數量逐漸下滑,大部分都是在學校混日子的,他們厭學情緒嚴重、缺乏學習興趣,適應力差,遇到問題和挫折容易退縮,造成學生流失率高。能主動學習和適應力較強的學生還是極少數的,這就造成了就讀物流專業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對提高教學質量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模式單一
由于我國的物流產業起步發展較晚,屬于新興的產業。中職物流專業開設了物流客戶服務、物流運輸實務、現代物流基礎、物流信息技術應用、物流倉儲與配送等課程,但是這些課程體系還不夠完善,與現實的市場需求知識量相差甚遠。在教學上,教師未能靈活的結合企業案例與知識點的融合,未能讓學生接觸真正意義上的物流企業的管理、操作,過于注重書本上的理論化教學模式。學生依舊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導致學生學習興致缺乏甚至厭學。作為一門應用型課程,中職物流專業課程設置應該注重知識的操作性和實用性。
(三)師資力量薄弱、專業教學條件差
中職物流教育專業開設的腳步緩慢,目前大多數中職物流師資都是從別的經濟類專業轉移過來的,還有的就是物流專業剛畢業的學生轉變成的,師資力量薄弱。他們的教學方式大多照本宣科,對現代物流理論體系和物流企業實際工作流程不甚了解,缺乏實踐經驗,從而削弱了教學效果。而且大多數中職學校物流專業教學設施比較落后,實訓師資不足,缺少物流相關的實訓場所和設備,設備的數量和類型有時候也無法滿足學生的使用,物流實踐教學難以展開,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四)校外實踐平臺缺乏,校企合作不理想
大部分的中職物流校外實踐平臺缺乏,校企合作不夠理想。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很多:首先物流產業在我國還是新興的產業,大部分以中小企業為主,他們需要的物流人才較少,而且并不愿意接受一些沒有實際經驗的或是需要經過培訓才能就業的中職物流專業的畢業生,從而形成了中職物流專業的畢業生難以對口就業;其次中職物流專業的學校與外面的物流企業接觸的大部分都是學校領導,站在一線的物流教師卻很少到企業當中深入合作交流,缺乏實踐教學經驗,從而教學效果不理想。另外物流企業中大部分使用的物流設備設施,中職物流學校由于教學設備的落后,無法滿足于教學,學生的理論知識無法應用于實踐。
(一)加強投入和宣傳,確保生源穩定
根據國家“十三五”規劃,物流業的發展將面臨著一系列新的發展和挑戰。我國將會對物流業的發展投入更多的支持,物流畢業生也會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因此,從專業的改革和發展出發,物流教育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應該盡快加大對物流專業的投入和提高辦學質量以及招生宣傳力度,通過多方向、多角度呈現物流行業的前景,激發學生對物流專業的興趣,讓學生了解物流,立志于從事物流行業,成為物流行業中的佼佼者,從而確保中職物流教育生源的穩定以及提高生源的質量。
(二)對培養目標進行明確定位、轉變課程教學模式
中職物流專業作為一門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我們的目標應趨向于培養操作實用型人才。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育理念應該由“以知識為本”轉變為“以能力為本”,堅持以物流企業中物流操作人員崗位需求為出發點進行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課程設置注重體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特點,將物流客戶服務、物流運輸實務、現代物流基礎、物流信息技術應用、物流倉儲與配送等課程作為專業必修課程,并做好與課程相對應的技能的訓練。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尤其要注重案例法的講授與實踐教學法相結合的運用,做到學中做,做中學。這對畢業生以后在處理實際工作中遇到類似的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建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逐步改善教學條件
作為一線教師的專業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效果,因此打造一支“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對發展中的中職物流教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學校要把教師的培養和提高工作效率放在首位,重視對教師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此外學校應鼓勵專業教師帶隊參加各種專業技能大賽,例如中職叉車比賽、方案制作與實操比賽,經過比賽教師可以不斷地總結經驗以便及時調整上課的模式。建立健全教師的各種進修制度,定期為教師們開設物流專業教育培訓講座,安排教師到物流企業當中參觀學習并深入交流實踐,有計劃的建立教師實踐基地。并要定期的對物流專業教師培訓進行嚴格的考核與考評,逐步的提升教師自身的知識,專業實操能力、積累教學經驗。
與此同時,中職物流教育學校還要逐步改善物流專業教學條件。對于中職生而言,應更加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如增設與物流實訓課程相配套的實訓室,實訓室里的軟件與硬件及時升級:叉車、電子商務系統、倉儲與配送系統、模擬倉庫實訓等等,這些實訓室的教學應用,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關鍵物流技術的應用以及為學生零距離就業打好基礎。
(四)深度推進校企合作,推行訂單式培養人才模式
專業教學最忌諱的就是閉門造車,與現實脫軌。作為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學校應時刻與企業保持密切的練習,根據企業的需求,不斷報送學生見習、實習,充分的讓學生接觸物流專業的工作,同時也能緩解企業緊缺人才的需求,從而形成學校與企業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雙贏局面。從學校層面來說,通過校企合作克服了自身師資、實習基地和經費不足的困難,又便于學校準確把握物流產業的發展和人才需求的趨勢,及時調整學校的課程體系,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促進學生就業;從企業層面來說,安排企業的從業人員到學校講解企業發生的各種任務,使學生了解到企業的每項業務,定期組織學生到物流企業實習。企業不但可以為教師提供生產實踐的機會,同時讓教師了解企業的運營管理、總結經驗,盡可能的培養出教學水平過硬、掌握實操能力的業務精良的教師。企業通過訂單模式培養,有利于學生將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實習的崗位和就業的機會,為企業輸送高水平的物流專業人才,實現畢業生上崗就業的零過渡。
(五)對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職業資格證書考取、學歷深造、擇業、就業指導
以就業為指導,將教學內容與資格證書考試內容相融合,幫助學生考取一些專項的實操證書,提高他們就業的競爭力。中職畢業后,如本人愿意可以選擇同專業的高職,或是以同等學歷考其他高職。學校的改革發展應把學生就業問題放在首位,通過多渠道的就業指導來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例如校內多次舉辦模擬招聘會、雙向就業招聘會等方式來訓練學生,增加學生畢業后面試的成功率。此外,作為一名合格職場者,自身的禮儀、談吐、各種求職技巧等方面也是要具備,據此我們應該開設相應的課程或者講座來指導學生。
總之,物流專業作為一門實用操作性極強的專業,中職學校物流專業想要取得更好地發展,必須理論知識的教授與實踐教學應用相結合、時刻關注著物流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密切注意變化多樣的就業形勢,從各校物流專業設置的特色出發,為國家和社會提高大量的優秀的物流技術操作性人才。
[1]吳春一.對中職物流專業教學改革的建議[J].物流技術,2010(4).
[2]鄭中華.論中職物流專業人才需求與教學改革[J].物流教學,2009(08).
[3]楊松梓.淺析我國中職學校在物流人才培養方面的現狀與對策[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4(3).
[4]劉明.中職物流教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網友世界,2014(12).
F
A
1006-0049-(2017)20-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