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
銜接理論應用于高中英語寫作課堂的探究
李 佳*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國家制定的《高中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改革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在課堂教學中,過去那種在應試教育影響下的教師過分注重語法、句子結構和做題技巧的現象正在逐步好轉。然而,相對而言,寫作方面的狀況并不樂觀。因此,本文通過對銜接理論的研究,希望得到一個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銜接理論;段落發展模式;寫作;寫作教學
近年來,隨著新時期下國家對人才需求的結構性變化以及培養人才政策的不斷完善,英語教育也穩健地邁入改革和創新的步伐中。然而,在眾多專家學者和教師的持續努力下,英語教育并沒實現質的飛躍。時至今日,英語教育仍然沒有完全擺脫那些陳舊的教育思想。但我國通過對英語教育的不斷改進,過去在應試教育影響下教師過分注重語法、句子結構和做題技巧的現象正在逐漸好轉。然而,就英語的聽、說、讀、寫四個技能來說,說和寫仍然是既受重視又相對薄弱的兩個方面。
通過觀察可知,對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來說,寫作貌似十分簡單,照搬固定的寫作模板就能達到一定的分值標準。對于英語水平不高的學生來說,寫作幾乎快要被放棄。其實,這兩種學生的寫作態度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來說,一味的模仿肯定會降低自己的寫作能力。對于英語水平不高的學生來說,他們以為放棄是對其它題目成功的補救方式,但他們忘記了,寫作乃是英語學習不可或缺的環節。如果寫作不行,他們就永遠只是在應試教育內打轉,無法真正學會一門語言。所以,教師切不可忽略學生抵觸寫作的缺點。盡量引導他們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均衡發展,才是最佳的英語教學方式。
作為英語技能的重要環節之一,寫作是反映學生語言知識應用能力、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的重要依據。在高中階段,由教育部在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具體將高中階段英語生應達到的寫作技能能力分為六——九級四個等級。其中在八級中要求“能寫出語意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敘述事情或表達觀點和態度;能在寫作中做到文體規范、語句通順。”在九級中要求“能闡述自己的觀點和評述他人的觀點,文體恰當,用詞準確;能在寫作過程中做到文字通順,格式正確。”
結合對學生作文訓練的批改的實際情況,筆者發現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存在大量的銜接與連貫詞匯的錯誤和缺失,由此導致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連貫性差,謀篇意識不強等問題。雖然之前已有專家學者對與學生寫作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解決方法,但大部分學者沒有意識到在寫作過程中,學生的每一個段落都缺乏應有的銜接和篇章整體意識,段落內部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銜接性差,導致整篇作文表意模糊不清,“前言不搭后語”。因此,筆者以韓禮德和哈桑的銜接理論為指導,希望通過教學實驗來解決學生在寫作上存在的這一問題。
第一步,銜接理論的輸入。在教學實驗的初期,相關知識的引入是教學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了學生對銜接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在實踐教學中,運用知覺的引入、提問的導入、句型或段落的分析,進行銜接知識的教學。
第二步,運用銜接知識與實踐。通過對銜接手段、作文訓練等的鞏固,以及銜接手段的運用加強知識的理解和輸入。同時,在寫作訓練過程中應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及時評價。考核方式應與教師評價、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
第三步,段落發展模式教學。銜接連貫段落的關鍵是構成段落的每一句與整個段落的標題和主題相關,以及句子在銜接中是否合乎邏輯。為了達到銜接和連貫的整體效果,只有對銜接知識的講解和訓練是不夠的,必須結合銜接與段落發展模式進行訓練。因此,教師必須進行與段落結構相關的教學和訓練,以及如何使用段落發展模式。
第四步,段落發展模式的實踐和練習。這一教學環節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是與第三步同時進行的,教師在闡述段落發展模式時,應注意段落發展模式的實踐與練習。例如,在介紹主題句知識時,學生們通過重寫的方式來鞏固和實踐,這樣他們就可以“在每堂課后實踐每一個知識點”。
第五步,銜接手段和段落發展模式結合。通過對銜接手段和段落發展模式的教學和實踐。在第五階段,應將二者結合實施教學。用“以讀促寫”的方式,通過對課文的分析,引導學生充分理解課文中所使用的各種銜接手段,了解文章的方式和結構。激發學生今后盡可能多地使用這些方法和手段,從而實現學生寫作內容的統一性、連貫性和層次性。
通過以上的教學方法和模式,筆者在教學實驗結束后,發現學生的寫作成績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使用銜接和段落發展的方法手段的頻率也有增加。這說明將銜接知識和段落寫作模式結合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當然,教學實驗中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還需要廣大教師和專家學者進一步的研究和發現,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英語寫作的相關教學模式會越來越趨于完善和成熟。
[1]Halliday,M.A.K.& Hasan,R.(1976).Cohesion in English.London:Longman.
[2]Halliday,M.A.K.& Hasan,R.(1985).Language,Context,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Victoria:Research Perspective.London:Printer.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徐昉.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2012:16-21.
[5]李細平.二語寫作教學設計與范式研究[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2-3.
李佳(1992-),女,漢族,黑龍江佳木斯人,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2015級學科教學(英語)碩士研究生在讀。
G
A
1006-0049-(2017)07-0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