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衛英
泊頭職業學院,河北 泊頭 062150
?
大學生出口成臟怪現象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
代衛英
泊頭職業學院,河北 泊頭 062150
當今大學校園里隨處可聽到大學生口吐臟字,張口罵人,網絡流行語、社會低俗語,處處可聞。作為國民先進文化知識代表的大學生語言文明程度尚且如此堪憂,勢必影響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應該如何改變這一怪現象呢?本文試對此展開闡釋。
大學生;出口成臟;原因;策略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語言文明是社會文明重要表現形式。語言文明是人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文化修養和令人愉悅的語言環境。語言文明不僅是人類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社會實踐活動的需要。高校是人類文化的搖籃,也是人類文明傳遞的圣地。大學生是人類文明的傳遞者和創造者,因此語言文明建設對于當代大學生個體來說是其身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文明建設的關鍵環節。但是當代大學生的語言文明程度實在到了堪憂的境地,其中一項重要表現為出口成臟,“他媽的”“我靠”“死去”等一些罵人的臟話時常出現在大學生日常交際的語言中,據《北京高校大學生語言狀況調查研究》表明有近百分之六十四的大學生承認自己經常說臟話。而且有些臟字、臟話的使用已經到了不自覺的狀態,或者不認為是臟話只是生活中的常態用語,“他媽的”“姥姥的”等,在大學生群體生活中,你不說兩句這樣的話好像就格格不入,不夠酷。
為什么大學生在日常語言交際中“臟”話連篇卻毫不自省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據調查大學生一般在憤怒、不平、激動、郁悶、無聊、被惹怒、被欺負時使用臟話,也就是說他們把臟話當做宣泄內心的不滿,釋放內心情緒的一種手段。單從宣泄情緒,清理內心壁壘的角度上來說臟話也有其存在的必要。
2.大學生是語言時尚的追求者,是網絡或電視、電影等媒體流行語忠實粉絲,受網絡媒體流行語影響最直接的受眾。隨便在校園的某一個角落都能聽到時下最流行的網絡語言。2016年時尚的網絡詞語“洪荒之力”、“寶寶”、“小目標”等頻頻出現在大學生的日常交際中。當然網絡流行語中不乏新奇有趣、妙語連珠之語,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低俗卑劣之言比如“撩妹”“撩漢”“……你妹呀”“賤人”“我去”等。追求時尚的大學生往往不分良莠,在日常語言交際中以獵奇的心理,把臟話當成時尚的標簽,甚至當成率真的表現。
3.有些大學生是受家庭影響,他們對自己出口成臟渾然不覺。魯迅先生曾經批判過國罵用語“他媽的”舉過一個這樣的例子:父子倆一起吃飯,兒子指著桌上一盤菜說:“這不壞,媽的,你嘗嘗看。”父親說:“我不要吃,媽的,你吃去吧。”一個從小就把臟話掛在嘴邊的人,即使進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也很難改掉已經根深蒂固的語言習慣。
由此可見大學生的語言文明意識比較淡薄,絕大多數(尤其男生)都有出口成臟的經歷。在交際過程中出口成臟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甚至嚴重的后果。臟話會傷害彼此的關系,傷害他人的感情,很多大學生之間的暴力事件起源于語言上不經意的傷害;影響自身形象,失去寶貴機會,很難想象一個出口帶“臟”的大學生在面試時會順利通過;影響國人整體形象,如果作為文明象征的大學生在公共場合出口成臟,更會損害我們國人的整體形象。我國向來以禮治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孔子說“不學詩,不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如果作為祖國未來的大學生言語交談中都不講求禮,那么禮將何存?所以提高大學生語言文明是件不容小覷的教育任務。應該如改變大學生出口成臟的怪現象呢?
學校應該開設專門的禮儀課程對學生進行悉心指導。從教育學的角度講,禮儀文明教育應該從早期教育開始,在孩子行為習慣養成初期對其進行指導,才是最佳時機。但是現在教育體制下多數中小學禮儀課程都流于形式。在高校內繼續開設相應課程能夠讓有自覺行為能力的大學生有意識地修正自己的不良行為、不當言語。
常言道:“言語是個人學問品格的衣冠。”只有提升大學生內在修養即文學修養、精神品質,才能提高大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促其文明意識覺醒,從根本上杜絕出口成臟的怪現象。在大學各專業要開設文學課程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舉措,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和語言規范教育,用人文精神啟發學生,用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用典范的語言規范表達。以此引導大學生杜絕對時尚語言的盲從,加強辨別能力,對網絡、書籍和影視作品中的語言信息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應該對其中的污言穢語和臟話臟字有所免疫,從而凈化大學校園語言環境,達到提升大學生語言文明程度的目的。
各高校應該重視大學生語言文明的建設,在學校內利用開展各種活動和樹立警示牌等方式引導和提示學生注意語言文明,倡導文明用語,堅決摒棄粗話和臟話。現在有一些高校已經采取措施倡導語言文明。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6號樓的學生在出入宿舍樓的時候都能看到:“請人幫忙多關照,求人解答說請教,提醒讓路請借光,看望別人說拜訪……”的警示牌。這是該樓宿舍管理員張國華老師結合學生實際編寫的“我們都來學說話”七言警示語,提醒學生們注意講究基本禮儀,講究語言文明。
大學生之間進行語言交際時,說話是否得體、文明、適度、有分寸,既是一種個體文明程度,個人修養的表現,也反映出一個民族、一個群體的文化狀態。因此可見,大學生的語言文明體現著高校乃至一個國家的語言風貌和文明程度。所以治理大學生出口成臟語言怪現象,提高大學生語言文明自覺意識,凈化大學校園語言環境,加強大學校園語言文明建設,不僅是大學生個體的需要,更是需要高校、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
[1]張煥香,李衛紅.北京高校大學生語言文明狀況調查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13(3):8-16.
[2]魯迅.論“他媽的”語絲周刊[J].1925.37.
[3]露絲·韋津利.臟話文化史[M].上海文匯出版社,2006.
[4]申小龍.語言與文化的現代思考[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G
A
1006-0049-(2017)07-01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