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丹萍
(湖北省鄂州市吳都中學,湖北 鄂州 436000)
隨著流行音樂飛遍大江南北,此起彼伏的聲音淹沒了沉浸在其中的大小學生。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也經常沉浸在其中,體會著流行音樂帶給我的放松、愉悅和舒適,但是今天我要說的是,傳統經典藝術歌曲需要傳承,需要繼續發揚,不能讓優秀的藝術歌曲只是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更不能淹沒在現代大都市燈紅酒綠的音樂中,不能消失在舒適溫暖的懶洋洋的思想中,更不能消失在改革開放的洪流中。音樂創作不只包括好聽的流行歌曲,還包括很多歌頌祖國、歌頌人民、歌頌生活的藝術歌曲,那么作為一名普通音樂教師如何去引導學生學習,如何一代代的傳承下去呢?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多動腦筋,多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了解學生的情緒,運用老師自身的優勢和特長把這些藝術歌曲傳承下去,同時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欣賞觀和價值觀,進而提升他們的人生觀。
作為一名初中課堂的音樂教師,我覺得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地突出出來,激情澎湃的旋律,積極向上的歌詞都可以很快地打動你的內心,但是,像一些重金屬音響, “其音量震耳,音質粗糙,聲線雜亂,尤其是超重低音與空氣流持續的強烈碰撞,使人耳鳴心顫,神經近似崩潰”①。因為音樂對于任何人而言,對于人的感召力是相同的。今天當你走入校園,對于藝術歌曲、經典的樂曲現在學生的反應是有些陌生、迷茫、甚至是不喜歡,更甚者討厭。 面對這種狀況,我們需要去做些什么。尤其作為一名音樂老師,如何去傳播經典藝術歌曲或器樂曲呢?
首先不能把歌曲單刀直入,強迫學生去接受,因為這些樂曲具有一定的時代性,與現在學生的審美觀點有一定的隔閡,所以應該循序漸進,渲染氣氛引入課題。我們就拿八年級上冊音樂書中的新疆烏孜別克族的民歌《舉杯祝福》為例,這首少數民族歌曲當我第一次決定讓學生學唱的時候,我就在思考如何將這首樂曲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呢?首先我展示了新疆別有風情的異域風光圖片,把學生緊張的思維慢慢放松下來,同時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學們就會你一言我一語討論開來。再一個談到吃的方面,同學們就列舉了新疆的馕、羊肉串、葡萄干,有的同學就開始流口水了,興趣也就來了,老師可以趁機向學生介紹一下新疆。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古稱西域,主要有維吾爾、漢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烏茲別克族等民族,新疆人民是熱情的,擅歌也擅舞,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首歌曲。
其次在同學們興趣調動起來后,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歌曲,我們可以采取朗讀的形式,朗讀過程中字頭、字腹、字尾要求讀清楚,速度適度放慢。關鍵節奏型的學習可以嘗試口唱拍子和手拍拍子的形式進行。比如這首作品用到小附點、十六八節奏、八十六節奏、小切分的節奏比較頻繁,可以嘗試讓學生熟悉這幾個節奏型的前提下,采用口打拍子、手拍拍子的方式來熟悉節奏。
最后,在熟悉歌曲內容及節奏的前提下,再來欣賞曲子,學生的主動性就提起來了。老師在電子琴的伴奏下來示范演唱,再帶領同學們一句一句來準確演唱,注意裝飾音的應用及演唱體會少數民族歌曲的特點。Re音上的音要唱出順波音的感覺。這樣整首曲子的民族味就出來了。就這個歌曲而言,所要傳達和注意的事項就是這些了。在學完歌曲后,因為旋律的律動性很強,所以我們也可以適當加入舞蹈動作,讓學生動起來。在這個環節分組分配動作,包括動作的創編等,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整個課堂在比較積極活躍的狀態下進行。雖然歌曲屬于比較傳統甚至說比較老的歌曲,但是歌曲所傳達的思想以及歌曲的民族韻味是流行歌曲所不能比擬的,另一方面學生也從另一個角度體驗了愛國之情,讓學生在多元的音樂環境中感受中華民族共同的心聲。
初中音樂學唱課中,如果把一首經典歌曲加以傳唱傳播,就需要我們普通的音樂老師發現歌曲的魅力所在,然后把這種魅力加以擴大渲染,讓學生感受到歌曲的魅力,學生才會積極投入到其中。教師需要發揮自身優勢,擅長舞蹈的老師可以適當加入舞蹈動作,擅長鋼琴或聲樂的老師就適當在這方面多下功夫,總之,要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會慢慢發現在我們的潛移默化中,學生慢慢接受了這些作品,甚至是喜歡上這些優秀的傳統歌曲,無形中學生的審美觀就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學生的興趣需要老師運用多方面的優勢去引導,去培養,而不是聽之任之,學生不喜歡我就妥協了,放棄了,這樣的后果就是傳統經典歌曲無法傳播更無法傳承。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音樂教師首先擺正自己的位置,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傳承祖國優秀的經典藝術,只要我們多思考,多動腦筋,多研究,多實踐,不怕困難,就一定能使傳統、經典的藝術之花開遍祖國大地,為素質教育的實施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程建平.音樂負能量之辨析[J].中國音樂教育,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