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園園 劉石磊 張 杰
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北 滄州 061000
?
把握學生心理 提高高校學生德育工作效率
王園園 劉石磊 張 杰
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北 滄州 061000
學生是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中流砥柱,因此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只有擁有良好思想品質的人,才能成為推動國家發展的人才。本文從掌握學生心理的角度出發,探索矯正不良行為的辦法,提出提高德育工作效率的方案。
學生;德育工作;問題
大學生是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的中流砥柱,只有擁有良好道德修養的人才能成為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才,否則高能力、低素質的人只會危害社會,因此加強大學生德育工作勢在必行。本文就目前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幾條優化工作效率的建議。
(一)工作效率低
目前我國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一個顯著問題就是較低的實效性,學生學習效率低,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德育教育的內容脫離了實際情況。實現德育教育目標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進行德育內容的教學,因此內容的優劣決定了教育工作效率的高低。通常情況下,當前社會主義價值觀以及符合學生情況兩部分共同構成德育教育的內容。但是當前社會德育教育的內容僅僅是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體現,僅僅關注社會的需求,對學生的需求卻不加以重視。特別說明的是,德育教育的內容大多是照本宣科,很少聯系時事熱點話題,這種枯燥的教學內容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課程教學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面,學生往往為了應付考試而進行知識點的學習,這也就是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
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教育手段也應當與時俱進,采用學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采取教師一言堂的方式很難抓住學生們的好奇心。教師對于教學的內容也不注重創新,使得德育內容與社會時代的發展嚴重脫節,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從而降低了教育工作效率較低。
(二)學生的主體地位未得到重視
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道德文化素養,因此學生才是進行德育工作的主體。目前高校開展的德育教學工作更像是完成教育部下發的任務,從這個角度延伸出的教學活動不免摻雜目的性,學生的主體地位喪失。目前高校德育教育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仍然將教育者作為德育的主體,將德育思想灌輸給學生,這讓學生從心底里抵觸德育教學工作。德育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精神素養和道德素質,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使得德育教學工作偏離了航線,學生沒有選擇受教育的權利,填鴨式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德育需求,因此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
(一)樹立正確德育觀念
首先從學校角度出發,必須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是保證德育教學效率提升的首要任務。德育主要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本質就是提高人的思想品德。只有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否則擁有的本領越大,越會對社會造成巨大的危害。正是由于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未能得到顯著提高,才進一步加劇了社會上不正之風的盛行。因此高校必須重視德育工作,“教書育人”應將育人工作放在首位,重視學生的需求,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進而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必須要明確德育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向學生進行知識的傳達,而是要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提高學生的道德文化素養。同時要對傳統的德育觀念進行梳理重塑。傳統的德育觀念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同時沒有將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主次關系把握好,當代大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這可能與社會所要求的觀念相左,想要改變這種沖突,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切實的理解學生的主觀訴求才能夠及時予以引導和糾正。而不是一味的要求學生要有大局觀,舍棄小我成全大我。從大局角度出發是擁有良好道德素養的人自發性的行為,只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立足現在并著眼未來,讓當代大學生積極主動的接受德育教育。
(二)進行德育內容的調整
目前高校普遍開展了“思想政治課”,并設置為學生的必修課,這也是保證德育教學得以開展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的內容主要是弘揚毛澤東思想、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道德思想,卻沒有與學生所處環境相聯系的內容。當代社會是一個思想開放的社會,大學生獲取知識的角度十分寬泛,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使得他們很容易受西方理念的引導,這就要求德育內容必須要理論聯系實際,一改枯燥的論述,向充滿吸引力的精品轉變。當代德育教育的內容仍要把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胡錦濤科學發展觀作為主要內容,但是必須要理論聯系實際,不可過分強調理論,從而使得內容空洞,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在教學內容中適當增加大學生比較關注的時事熱點問題,就問題中的思想進行論述,總之,德育內容必須與時俱進,與社會發展需要相協調。
(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德育教育的主體是人,其根本目的也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內在修養,因此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保證德育教育效率提升的關鍵所在。德育教育強調的是提高學生的自我修養,因此一切的教育、教學工作都只是方法,而學生的自我斗爭意識和道德選擇才是個人道德素養形成最關鍵的因素。大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初步的價值觀念,能夠對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斷,因此德育教育關鍵在于對當代學生道德觀念的引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從主觀意識上接受德育教學工作。一方面要從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的德育觀念,通過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價值觀、科學的社會主義價值觀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先進經驗和個人事跡的宣傳,促進學生的自省,對于自身價值觀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明確自身觀念的優劣,從而激發學生參加德育教育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需要引導學生制定自我德育的目標,時刻進行自省,對自己要有一個嚴格的德育觀。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想要養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就必須依照自身的要求,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對照以及完善,從而保證目標的達成,提高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樹立正確價值觀,實現德育目標,成為一個對社會、國家有用之人。
經濟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的豐富,西方文化思想的沖擊,使得當代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受到了強烈的沖擊,物質主義、個人主義以及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侵蝕了大學生的精神,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德育教學工作。本文針對目前德育教學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提出幾條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議,希望能夠促進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
[1]于曉驍.高校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5.
[2]鄭媖.高校學生能力素質模型構建及其應用研究[D].武漢大學,2013.
[3]丁琦.建構主義視角下高校德育過程問題探討[D].湖南師范大學,2013.
G
A
1006-0049-(2017)11-01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