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晴
淮海技師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新時期關于高校會計教學模式創新探討
李 晴*
淮海技師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創新教育逐漸成為人才培養的基礎。高校會計專業作為會計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為了會計人才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需要轉變原有的教育理念,促進會計教學模式創新,以培養出一大批有一定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的會計綜合人才。本文檢驗分析了當前高校會計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然后探討教學模式創新方法,以供參考。
高校;會計教學模式;創新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當前中國同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緊密,這也使得會計國際化成為會計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會計專業作為為社會輸送會計人才的主要陣地,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要求不斷創新高校會計教學模式,通過開展創新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繼而促進會計行業的穩定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
(一)教材內容落后
會計專業中涉及到非常廣闊的知識內容,要想提高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就必須配備科學合理的教材[1]。同時,在當前的知識經濟時代下,會計知識也往往更相信迅速,同時我國也在不斷對會計準則進行調整,如果高校會計專業不能及時更新教材,無疑會影響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同時,目前高校會計教材中,財務管理同報表分析、經濟法同稅法等還存在重復性的問題,這些重復內容的講解會浪費大量教學資源。
(二)理論教學時間過多
會計專業教學中,部分重點高校為培養研究型及高級會計專業人才,往往重視理論教學。然而,對于普通高校而言,如果照搬重點高校會計教學模式,很容易帶來負面影響[2]。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是不斷的給學生灌輸大量理論知識及操作要點,同時布置大量練習題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往往學生收獲較少。這主要是因為大量的理論教學往往按照教師思維進行,學生逐漸成為機械及被動接受者,這樣使得學生的創造力遭受扼殺,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培養出的會計人才,往往只具備單一復制功能,很難實現創新。
(三)實踐教學環節有待改善
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是當前會計教學中對于實踐教學往往只是籠統的規定,沒有明確實踐教學內容、時間及組織方式。其次是當前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所用教材大多為缺乏必要的企業背景以及相關操作程序,這樣必然會大大削弱實踐教學的作用。再次,目前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往往過于側重操作能力訓練,然而實際工作中,部分經濟業務處理方法常與教材存在一定差距,學生不能了解到企業會計環境及組織工作狀況,因而很難獲得身臨其境的感覺。
為了不但為社會輸送大批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才,需要高校會計專業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不斷創新會計教學模式,使會計專業教學不斷朝職業化的方向發展,提升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水平。
(一)結合會計工作實際,不斷更新教材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當前會計工作模式以及會計準則更新迅速,為使會計專業學生更好的適應當前會計工作需要,要求高校會計專業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對教材進行更新。高校會計專業教材優化上,可以充分應用現代互聯網,將最新的會計工作模式、會計準則以及相關案例引入到教材中,以便讓學生獲取最近的會計知識[3]。此外,還應優化現有會計教材,將教材中一些重復的內容剔除掉,以避免重讀講解,提高會計課堂教學效率。
(二)更新會計教學方法
高校會計教學應轉變傳統單一理論教學模式,具體教學中需要教師根據會計教學內容特點,不斷引進新型教學模式,鍛煉學生知識獲取以及自學能力。
具體教學方法更新上,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分層教學法幫助學生明確目標。對于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目標而言,常常區分為應用型與科研型兩類,普通高校人才培養目標通常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己任,對于不同知識基礎的學生,需要設置相應教學目標以滿足學生從業需求,使學生具備較強創新能力及批判性思維。其次是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應單一以個人理論講解為主體,為此應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創造能力、溝通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的訓練。因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以小組形式學習,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
(三)優化課程實踐教學
高校會計專業教學中,應根據會計專業特點以及人才培養需求,增加實踐教學在專業教學中的比重,確保專業實踐教學具有必要的學分[4]。同時高校還應不斷改進實踐課程教學內容,優化實踐教學條件以及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增加綜合性、設計性試驗,鼓勵一些具有較高水平理論及實踐能力的教師擔任實踐教學的教師。此外,高校還應推行戰略合作機制,加強同企業的深度合作,推行戰略化合作機制,實現高校、企業同人才之間的共贏,且高校還應同相關企業建立長期且穩定的實習合作關系,這樣不但可以保證人才培養方向的正確性,還能夠為企業源源不斷提供相應的人才,達到學校與企業雙贏的狀態,這樣對校外實踐基地的快速建立以及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意義重大。
會計作為高校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在為社會發展輸送大量優質人才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會計工作模式的不斷變革則強調高校會計專業教學中,應始終突出會計專業教學特色。為此,在高校會計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在強調理論教學重要性的同時還應強化實踐教學,從而促進我國高校會計專業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1]趙雅麗.能力本位理念下高校會計教學改革工作探析[J].統計與管理,2016,14(03):179-180.
[2]唐曉萍.創新實踐教學對高校會計專業素質教育的影響[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4(10):167-169.
[3]張紅云.淺論高校會計教育改革與發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02):90.
[4]蘇夢,胥興軍.初探高校會計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11(04):144-146.
李晴(1991-),女,安徽宿州人,本科,淮海技師學院,研究方向:財會。
F230-4;G
A
1006-0049-(2017)24-01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