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斐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淺析新城鎮化背景下的保障性住房
閆 斐
山西財經大學,山西 太原 030006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城鎮人口不斷增加,城鎮住房的剛性需求以及住房價格的快速增長,使得城鎮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問題日益嚴峻,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問題已經成為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分析保障性住房的現狀及問題,并提出幾點建議。
城鎮化;保障性住房
(一)完全福利住房階段(1949-1978)
(二)福利住房改革階段(1979-1991)
(三)住房雙軌制起步階段(1992-2007)
(四)保障性住房發展凸顯階段(2008年至今)
(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使得保障性住房的問題更加突出。城鎮化進程對土地的剛性需求,以及城鎮規模的不斷擴大,推高房價,使得中低收入購房難度加大,此時保障性住房的作用就顯得更加重要。
(二)保障性住房有利于遷移人口融入城鎮,提高城鎮化質量。人口遷移到城鎮,提高了城鎮化率。這些人口融入城鎮的前提條件是解決住房問題。
(三)城鎮化水平與質量的提高為保障性住房發展提供支持。良好的城鎮化進程有利于政府向保障性住房提供更多的資金,有利于保障性住房的發展,改善城鎮居民的居住條件。
(四)城鎮化進程加快對保障性住房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城鎮化質量的不斷提升,就需要城鎮的保障性住房發展的更好,促進保障性住房發展。
保障性住房主要包括限價商品住房、經濟適用房、公共租賃房等類型,近年來,保障性住房得到較快發展。根據2016年國家經濟社會統計公報公布資料,到2016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3827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929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7.35%,比上年末提高1.25個百分點。2016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603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1428萬人,占比達53.38%,相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低個3.97百分點。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2016年末全國監測的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月同比上漲的城市個數為65個,比年初增加44個。
2015年,房地產開發投資95979億元,比上年增長1%。全年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772萬套,其中各類棚改601萬套。2016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02581億元,比上年增長6.9%。全年全國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開工606萬套,棚戶區改造和公租房基本建成658萬套。
我國人口眾多,中低收入人群的占比較大,目前保障性住房的受惠對象沒有完全覆蓋到所有的中低收入家庭,僅僅是城鎮住房最困難、收入最低人群。同時,考慮到土地成本、資金籌集等因素,地方政府將保障性住房建在郊區。如果再考慮到棚戶區改造,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發展壓力依舊很大。因此繼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依然是最重要的工作。
(一)保障能力不足,覆蓋面小。據統計,我國有近3000余萬戶家庭需要保障性住房,而這以數據隨著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仍在不斷增長。同時,在全國大多數地方,住房保障的對象僅限于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農業轉移人口住房困難家庭還沒有納入現行的住房保障體系中。
(二)保障群體不明確。國家政策要求經保障對象是中低收入家庭,可是中低收入家庭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對中低收入家庭收入界定缺乏統一的標準,主要是地方政府自行確定。
(三)資金缺乏。保障性住房的資金來源較為單一。由于各地經濟發展狀況不同,財政收入狀況較好的地方,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能力較強;反之,則較差。
(四)退出機制不完善。大部分享受保障性住房的家庭,一旦入住保障性住房,一般都不愿意再退出,即使是家庭收入大幅提升,超出保障范圍,也不愿意退出保障性住房。
(五)輪候時間長。保障性住房的供應量不足,開發周期較長,導致其輪候時間過長。
(六)選址不合理。大部分保障性住房建在城市外圍或者基礎設施不完備的地方,距離商業中心較遠,交通通達情況較落后,反而使保障性弱化。
(七)法律不完善、監管不力。我國保障性住房起步晚,需要覆蓋的人群多,相關的法律建設存在缺失。
(八)缺乏社會力量參與。保障性住房的利潤較低,一般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出于經濟效益的考慮,或者由于缺乏來自政府的相關激勵措施和優惠政策的支持,不愿意去建設。
(一)拓寬融資渠道。積極采用新的金融產品和融資工具。積極開展與國內外經濟組織的合作,充分利用市場途徑解決保障性住房的資金問題。
(二)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規范保障性住房退出機制中的獎懲措施。
(三)優化選址規劃。政府在對保障性住房選址時,要充分考慮到保障群體的實際需求,要充分考慮交通和生活便利。
(四)建立個人信息管理系統。發達的信用體系和信用評估系統是確保公平合理分配的基礎。
(五)完善立法層次。我國在不斷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同時,還應該關注保障性住房領域的立法不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制度與實際實施過程中,缺乏統一的協調機制。
[1]景普秋.城鎮化概念簡析與實踐誤區[J].學海,2014.
[2]宋剛.淺析我國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房地產引導,2014.
[3]譚禹.保障性住房融資創新的路徑選擇[J].財務與金融,2015.
[4]岑家棟.保障性住房區位選址與生活成本理論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
[5]李洪俠.城鎮基本住房保障體系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2.
[6]馮冠璐.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6.
F
A
1006-0049-(2017)24-02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