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瑩
長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
女大學生戀愛觀研究
王欣瑩*
長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近年來,大學校園里的女生數量增加較多,尤其是一些藝術類、文學類、語言類專業和院校中,女大學生的比例是非常高的。男女因為生理、心理、觀念、家庭教育方式等存在較大差異,導致他們的愛情觀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對女大學生的戀愛觀進行深度研究是有很大價值的。情竇初開的花季年華中,女生都是很向往愛情的。
女大學生;戀愛觀;解析
歷史背景下的產物。馬克思曾明確的表明,人類歷史上的所有情感都是歷史背景下的產物,在不同時期和不同社會背景下,愛情時常有著當時時期的標記。現在的人們,由于經歷的年代不同,對愛情的理解和做法明顯不同。60年代人們處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在婚姻關系的基礎上產生情愫。夫妻之間手牽手,肩并肩走在公園的林蔭道上,或者并排坐在竹凳上,相互之間竊竊私語,深情脈脈,互頃衷腸。而現在21世紀初的年輕情侶則表現的非常開放,近乎瘋狂,在公園里,大庭廣眾之下,擁抱親吻。
互愛是愛情的基礎。愛情必須以互愛作為前提不能有絲毫的勉強尤其是要尊重婦女的意志。翻開歷史人們不難看出整個中世紀以前婚姻的締結完全出于父母包辦無論是男子或女子都必須順從“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有的甚至是“指腹為婚”。這在中國古代表現得尤為突出。女子“在家從父”被列為“三從四德”之首否則就是大不孝就是傷風敗俗。馬克思主義者為打碎那個社會而奮斗,恩格斯則把愛情和婚姻的自由視為婦女地位發生轉變的一個重要標志。
(一)充分認識戀愛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馬克思曾說過“如果生命中沒有過愛情,那則是不完整的”,歷史中對于戀愛觀有兩種對立的觀念。一種我們稱其為“唯精神論”的戀愛觀,也稱為“超理論主義人性論”。這種觀點的典型代表一一古希臘學者們“柏拉圖式”的愛情說認為,愛情與性欲毫不相干,堅決否認精神同肉體、意識同物質的聯系。他們認為,性欲是低級的獸性,它使人淪為與動物沒有區別的物種,高尚的人類情感中絕對不能有這些低級的欲望,愛情一旦沾上這些因素就不純潔了。因此,愛情對于他們來說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需求,是一種精神境界,無所謂性欲。而另外一種戀愛觀則是“唯性欲論”,也稱為“超自然主義人性論”,這種觀點認為,戀愛是人類性欲的基本,戀愛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滿足人本身的欲望,即性的需求。人的本性在于他的自然天性,人與動物在情愛上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因而把高尚的人類愛情完全的等同于動物的性欲層面,從而抹殺了愛情中所包含的道德和情感等社會因素。顯而易見,盡管兩種戀愛觀理論是相互獨立的,但是都對戀愛的重要性賦予了肯定。
(二)培養戀愛觀中的道德責任感
很多女大學生認為,戀愛就是戀愛,道德就是道德,是毫無關系的,但實際上,戀愛與道德之間有著重要的聯系。很多女大學生在大學中的戀愛并不是為了選擇自己未來婚姻中的另一半,而只是為了消磨時間或者是因為從眾心理。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認為,愛情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情感,它是多種元素的化合,包括性愛、性格、義務等許多要素,還會考慮年齡、愛好、儀表等多方因素。正如前文所說的“唯性欲論”,戀愛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了生理需求,而且戀愛的產生也是因為生理發生,但戀愛更多的應該是以思想感情為主。脫離包含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物質條件以及體現一定社會利益的道德感情和思想愿望,也就沒有真正的戀愛。很多時候,動物的情感較少,他們戀愛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繁衍后代。人類的情感與動物的欲望對比來看,最主要的差異就是人類的情感是有社會屬性的,是在性愛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為了達到精神世界相互融合的目的。在這一階段,兩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戀愛觀也要很相似,否則是不會產生長久的戀愛的。戀愛的雙方也許在家庭背景、社會地位、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存在差異,但雙方在情感上是平等的,只有互相尊重和理解、彼此為彼此承擔責任,戀愛關系才能順利的進行。特別是彼此承擔責任則是愛情成功的關鍵要素,它促使愛情的鞏固和發展,促進男女雙方思想感情和心理情趣各方面充分了解和適應,能真正達到“心有靈犀”的默契,由此產生的愛情體驗就會越深刻,對愛情的理解也越透徹。
(一)家長樹立正確的榜樣示范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于孩子人生觀、價值觀、戀愛觀的樹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很多父母表示,平時教育孩子該如何樹立自己的三觀,但是孩子卻形成了另外的情形,這是因為父母本身就沒有做好榜樣。孩子有著模仿的天性,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怎樣做,孩子就會習慣性的去模仿,漸漸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在戀愛中,孩子接觸的第一對“情侶”就是父母,因此女大學生的戀愛觀很大程度上都是根據父母平時的生活方式所逐漸形成的。
(二)父母加強對子女的全方位關愛
當女大學生失戀時最需要父母的疏導和安慰,但父母甚至不知道孩子有過戀愛。因此父母要經常與孩子溝通,增加戀愛教育。告訴自己的女兒戀愛的重要性。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指導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馬克思主義思想盡管對瞬息發展的21世紀來說有相對腐朽、封建、不好的思想,但只要善于總結,了解規律,就可以舉一反三,將壞事變成好事,將工作做得更完美。世界觀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生產和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在實踐過程中最根本的看法。不僅決定著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目標,而且影響著人們的人生道路方向的選擇和對待生活及他人的態度。要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就要對人的本質有一個相對科學的認識。馬克思世界觀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對人的本質進行科學詮釋,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對于大學校園中的愛情,女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戀愛觀,堅持馬克思主義戀愛觀的指導地位,踐行馬克思主義戀愛觀的道德要求,正確處理戀愛中的關系,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可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王欣瑩(1991-),女,漢族,林省長春人,長春理工大學,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
G
A
1006-0049-(2017)10-0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