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烜
云南省林業高級技工學校,云南 昆明 650213
關于汽車維修與保養的實訓課程探究
梁 烜
云南省林業高級技工學校,云南 昆明 650213
中職院校的辦學目的在于向社會輸送更多數量、更高質量的專業技術人才,滿足社會用工需求。汽車維修與保養作為現階段的熱門專業,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實訓課程比重,有重點的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但是現階段仍然有部分中職院校在實訓教學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加強汽車維修與保養實訓課程的研究分析具有現實意義。
汽車維修;保養;實訓課程;問題與對策
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79億輛,其中汽車約占74%,同比增速2.3%。面對日益增加的汽車數量,對汽車維修、汽車保養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在這一背景下,中職院校的汽車維修與保養專業也變得“熱門”起來。文章首先指出了現階段汽車維修與保養實訓教學面臨的問題,隨后強調了加強學生實操訓練的重要性,最后結合實際教學需求,提出了幾點可行性的教學優化方法。
(一)教學觀念有待轉變
中職院校的教學重點是為社會輸送專業型的技術人才,因此在專業課教學上也應側重于實踐教學,讓學生在掌握一定理論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給予學生充分的實踐進行動手操作。尤其是在汽車維修與保養、機電一體化、計算機等課程上,必須要發揮學生的課程能動性和主體性,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但是部分中職院校的教師沒有與時俱進的轉變教學觀念,仍然沿用傳統的“說教式”授課模式,將過多的課時花費在書本理論知識的講解上,學生雖然能夠對汽車維修和保養相關方面的知識有著熟練的掌握,但是并不能真正做到“學有所用”,這樣一來,對學生今后的畢業求職也會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和課程教學計劃的制定者,其教學觀念、教學模式的轉變,是提高汽車維修與保養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
(二)教學資金相對不足
汽車維修與保養實訓課程的開展,必須要以大量的汽車模型或真實的汽車零部件作為實訓對象。除此之外,還需要用到各種各樣的維修設備、大型車床等,不僅需要耗費較多的資金,而且占地面積大,這些都給學校的硬件條件提出了較為嚴格的要求。而對于多數中職院校來說,所獲得的國家財政撥款有限,很難滿足汽車維修與保養專業的教學硬件建設需要。再加上汽車維修與保養對實訓課程的要求較高,需要一定的課時基礎以便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這就加劇了學生與實訓場地、實訓設備之間的矛盾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導致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不能及時進行實訓檢驗,也就難以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解決教學資金的供給問題,是提高汽車維修與保養實訓教學質量的根本動力。
(三)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不可否認的是,中職院校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在社會地位、辦學條件、薪資待遇等方面與一些教師的預想都存在一定差距,受上述諸多因素的綜合影響,許多理論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人才不愿意在中職院校就職,致使中職院校的師資力量薄弱。而在專業教學方面,中職院校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往往更加繁重,不僅要負責學生一些基礎科目的教學,還要開展專業實訓課程,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因此,盡快培養一支兼具理論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成為提高汽車維修與保養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國內高校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開設汽車維修與保養專業,在課程設置和教材內容上,大多模仿美、日等國家,但是由于國情不同以及教學設備等方面的影響,早期的汽車維修與保養教學多以理論為主,學生往往在步入工作崗位后才能逐步積累起實踐經驗。進入21世紀后,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國內汽車保有量的上漲,中職院校汽車維修與保養專業也獲得了更多的重視,學生得以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專業實訓課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和應變能力。通過總結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來看,中職院校在汽車維修與保養課程中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中職院校辦學特色的根本體現
中等院校是培養國家人才的搖籃。根據教學目的的不同,可以將國內職業技術教學分為兩大類:學術型和職業型。其中學術型院校側重于進行專業理論方面的深入研究,而職業型院校則注重培養社會緊缺人才,滿足社會用工需要,也是解決現階段大學生“求職難”這一社會問題的主要途徑。中職院校是輸出專業技術人才的主陣地,承擔著培養職業型技能人才的重任,在明確了自身的教學定位后,中職院校的教學工作也必須要圍繞這一目標來開展。汽車維修與保養需要學生熟悉汽車構造以及常見的故障判斷和維修方法,對學生的實踐操作和動手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在教學期間,只有給予學生足夠的上機(上車)時間,使學生能夠對不同類型的汽車、不同故障的維修方法有熟悉的了解,才能在畢業后滿足企業的招工需求并順利就業。
(二)是滿足國家“工學結合”教育要求的必然選擇
“知行合一”是我國教育的根本教學任務之一。早在“十二五”規劃中,教育部就明確提出了中職院校要遵循“加強校企聯合,培養實用人才”的宏觀教學方針,積極推動“校企聯合、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技術性人才。汽車維修與保養要求學生在掌握一定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利用現代化的檢測設備對汽車故障問題進行檢測,提出有針對性的故障解決措施,并根據車主要求完成汽車保養以杜絕潛在的安全問題。因此,只有在教學期間真正做到“工學結合”,才能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通過不斷的參加汽車維修與保養的實際訓練,拓展學生對汽車故障的認識、分析和解決能力。
(一)適當增加教學投入,創造良好實訓條件
對于汽車維修與保養課程來說,硬件設備是關系到課程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根本因素。針對部分中職院校硬件設備不足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解決:
首先,地方教育部門應當加強對中職院校實訓教學的重視,一方面可以在財政撥款上做到有重點的傾斜,滿足開展汽車維修與保養實訓課程的需要;另一方面,通過協調當地的有關企業,實現“校企聯合”,充分借助于企業資源,給予學生實訓機會,這種模式不僅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汽車維修與保養訓練環境,而且能幫助學生積累學習經驗,在畢業后求職應聘中也會有明顯優勢。其次,學校管理者在進行資金分配時,也可以根據專業需求的不同、學生數量的多少、教學資源的優劣等因素,適當的在汽車維修與保養專業上進行傾斜,幫助該專業課能夠更好的開展。
最后,近年來國家對中職院校的發展越來越重視,中職院??梢苑e極與地方政府溝通,獲取一些優惠政策,例如汽車維修與保養需要較大的場地,可以申請在場地建設、場地租賃等方面取得優惠條件;還可以以低價收購企業、個人淘汰的汽車,作為實訓研究對象等。
(二)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作為實訓課程的主導者,其自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實訓課程的開展質量。因此,專業課教師應當根據形勢變化,主動轉變傳統教學觀念,真正將學生擺在汽車維修與保養實訓教學的中心位置,一切教學活動都緊緊圍繞“工學結合”這一核心來開展。
(三)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中職院校當前的教師隊伍,主要注重書本與理論教學,沿襲傳統的灌輸教育模式,已與新時代的中職教學目標相背離,所以,學校應當堅持國家的指導方針,積極引入一些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的高級技師,同時還應當引入一些具備一線生產經歷的操作師,以充實教師隊伍,并且應當安排教師外出深造,接受系統的實踐培訓,使他們的實訓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必須定期對實訓效果進行檢查,通過檢查找到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進,從而能夠不斷推進師資建設,選擇表現突出的教師構建起實訓第一階梯,對師資建設形成帶動作用。
(四)不斷完善教材
現階段,對于汽車維修與保養這個專業的教學來說,有全國通用的教材,同時還有一些校本教材,然而,教材仍然無法充分滿足實訓教學的需求。鑒于這一個方面的原因,學校應當建立教材編寫小組,負責教材編寫工作,同時學習發達國家在實訓教學與教材好的經驗與做法,編寫出科學有效的教材,不僅應當對學生進行實踐提供條件,而且應當與知識點進行融合,同時還應當便于學生掌握。除此之外,應當不斷對教材進行更新。
現階段,汽車已經成為居家必備的交通工具,因此,我們研究的汽車維修與保養課程實訓這一個課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培養社會實用型汽車人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在汽車維修與保養經驗教學的基礎上展開研究,闡述了研究實訓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實訓建設的對策。
[1]王宏基,劉志學.基于“整車實訓”的高職汽車專業教學模式影響因素研究[J].汽車維修與保養,2014(07):131-133.
[2]韓向東,劉百潔.基于項目教學策略的中職汽車電器課程教學應用探究[J].教育家-綜合教育研究,2016(04):164-165.
[3]黃亞楠,李代梅.工作過程導向在中職《汽車電子控制技術》課程的研究與實踐[J].創新教育論壇,2015(14):109-111.
[4]吳子君,戴賢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汽車維護與保養》教學中的實踐[J].汽車維修與保養,2016(04):231-236.
G712;U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