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芳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0
大學生軍訓工作需要“供給側改革”思維
陳治芳*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0
開展軍訓工作是國家賦予大學的神圣使命,是為國防建設培養高素質后備人才的戰略舉措。針對高校軍訓效果差強人意的問題,可以借助“供給側改革”思維:豐富軍訓內容,提高教官水平,增強軍訓吸引力;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增強軍訓感染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學生軍訓源動力;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水平,增強軍訓成果的后發力。
大學生軍訓;供給側改革;實效性
一直以來大學生軍訓存在“軍訓師資不足,設施設備短缺;軍訓內容簡單,訓練手段單一;短期效果明顯,長期效果較差”等問題。大學生軍訓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具有不同于一般課程訓練的特殊性,這個特殊性奠定了其“供給側”的特殊地位,要求軍訓“供給側”具有足夠強大的引領力,向大學生提供適當的“產品”,引領或培養大學生對“產品”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也應有“供給側改革”思維,深入推動大學生軍訓工作的改革。
(一)軍訓是國家開展國防教育的重要形式
軍訓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教育教學工作,是大學生國防教育的重要途徑,高校應從戰略高度來認識其重要性。大學生軍訓能擴大后備兵源,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掌握必要的軍事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全民的國防教育素質,有助于建設現代化的鋼鐵國防。
(二)軍訓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軍訓是大學生入學以后接受的一次特殊教育,是集德智體美勞于一體的綜合性素質教育,是學習軍事技術的大課堂,是鑄造人生、完善自我的大熔爐,更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三)軍訓是大學生自我提升的重要平臺
軍訓能夠使大學生在新的環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強化生活自理能力,為他們今后學習生活做好必要的心理準備。
(一)軍訓人員配置數量不夠、質量不高
大多數軍訓安排在新生入學之初和第一學期期末進行,由于受龐大的學生數量、裁軍以及理論課教師缺乏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高校學生的軍訓工作存在人員配置不足、“趕鴨子上架”的局面,大多數教官教學能力比較低下,不能適應現代軍訓工作的要求。
(二)軍訓內容簡單,訓練手段單一
一直以來,大學生軍訓的主要內容是隊列訓練、內務整理、軍體拳和軍事理論課等,相對單一、枯燥,缺少充滿樂趣的現代化軍事項目。在軍事理論課堂上,教官或教師大多“照本宣科”,忽視了學生軍事素質養成和軍事興趣的培養。
(三)學生行為上疲于應付,積極性不高
近年來,高校新生在軍訓過程中頻繁出現暈倒、厭食、失眠、易怒等現象,甚至會出現無故不參加或是想方設法逃避軍訓的現象,行為上疲于應付,積極性不高。
(四)學生軍訓成功難以鞏固,長效性差
當前大學生軍訓工作普遍存在著“畢其功于一役”,短期的集中教育對學生所形成的積極影響尚未深入到學生日后的生活學習當中,學生在強化性質的軍事技能訓練結束后,原地踏步。
當前,高校軍訓的主要矛盾是專業師資匱乏、制度規定缺失、內容模式滯后等“供給”不足與大學生現實需求旺盛、新穎、多樣等等的矛盾,即“軍訓產品”的提供與需求脫節,為此,需要“供給側改革”思維導引。
(一)豐富軍訓內容,提高教官水平,增強軍訓吸引力
軍訓效果好不好、影響深刻不深刻,很大程度上與軍訓內容的豐富度有關。軍訓不能只是簡單地進行隊列訓練、內務整理等傳統內容,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教官增設學生感興趣、有積極性的軍訓科目。建議大學生平常的軍訓操練由士兵管理,但在軍事理論課時,可由學歷相對較高、口才較好的軍官具體講授。
(二)運用靈活多變的組織方法和教學方法,增強軍訓感染力
有些高校聘請老紅軍、部隊退休老干部擔任學校的客座教授,定期或不定期對學生進行國防科學教育講座;有些高校通過建立國防愛好者協會,在學生中擴大影響力;還有些高校組織學生進行消防地震自救演習,開展跨校國防教育學術交流和“軍營連著你我他”等活動,這些都可以借鑒。在軍訓過程中貫穿軍事理論學習,開設國防教育課程,從而提高學生的國防意識。這就需要學校適當運用多媒體進行網絡教學或使用MOOC等遠程教學形式,讓學生感覺到軍事理論課教學也能形象生動,提高軍訓感染力。
(三)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學生軍訓源動力
輔導員要根據學生發展階段、心理特征進行準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認為,軍訓期間可以將新生的心理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軍訓初期的興奮期,表現為對軍訓的亢奮與積極;其次是軍訓中期的倦怠期,往往兩天下來,學生便發現軍訓疲憊不堪,甚至盼望軍訓迅速結束;再次是軍訓中后期的依戀期,此時,學生已知軍訓結束為期不遠,反而多少有些依戀;最后是軍訓末期的認識期,亦即學生對軍訓的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針對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表現,輔導員應采取相應不同的教育引導,幫助大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高昂的斗志繼續投入到軍訓活動當中。
(四)提升大學生自我管理水平,增強軍訓成果的后發力
在軍訓后的學習生活中,針對大學生的特點,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工作習慣和組織紀律觀念。在日常的校園文明建設活動中,不論是起床、用餐、就寢、上課、集體活動都要使學生增強軍訓當中所培養的嚴于律己精神,做到有組織、有紀律。堅持用軍訓成果,加強和提升大學生日常的自我管理水平。
總之,我們要改變傳統的軍訓模式,積極把握新時期大學生心理成長規律,結合學生行為特點,以學生喜于接受的活動形式引領學生,并不斷創新軍訓工作模式,確保軍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并取得實效。
[1]吳溫暖.國防教育學學科基本定義探析[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107-113.
[2]田愛民,胡濱,董偉英.論加強大學生文明行為養成教育[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884-887.
[3]姚念龍,張博,何永淼.“90后”大學生軍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5):91-95.
陳治芳(1985-),女,漢族,四川遂寧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藝體系,輔導員,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管理。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