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苗苗 艾慶升 張 雯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互聯網+”模式下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模式思考
陳苗苗 艾慶升 張 雯
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2015年我國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互聯網+”規劃被第一次明確提出。此后,各行各業在改革創新的轉型過程中,都會充分考慮到與互聯網相結合方式。在“互聯網+”時代,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這就要求高校的輔導員要充分掌握互聯網的利與弊,調整自身的角色定位,轉換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與方式,使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思想教育水平不斷提升,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位。
“互聯網+”模式下;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的普及,我國已經邁進了信息化社會。“互聯網+”理念的出現,是時代發展的結果,體現了社會的進步。“互聯網+”并不是互聯網與某一行業或領域的簡單疊加,而是要實現兩者的深度融合。在教育領域,各高校都要肩負其針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其中高校輔導員更是處于思想教育的第一線,在“互聯網+”模式下,高校輔導員要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正確分辨、對待網絡信息,盡可能的減少網絡帶來的不良影響。
(一)互聯網可以提供巨大的信息資源
互聯網與傳統媒體相比,有著更為巨大的信息資源,同時其數據的更新速度令人驚嘆,人們可以借助互聯網來查找搜集各種數據信息。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可以通過互聯網來查找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需要的信息資源,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為學生講授最新、最準確的信息內容。
(二)互聯網讓高校輔導員與大學生的溝通與交流更加便捷
高校輔導員在開展針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通常選擇面談的方式來開展,面談的優點是可以準確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狀況與思想動態,缺點是工作效率很低。而在“互聯網+”模式下,大學生利用互聯網平臺,更輕松地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高校輔導員也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來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給予及時地、正確的引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開展更具有針對性,同時也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三)互聯網有利于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
高校、政府、社會、家庭都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負有責任。在“互聯網+”模式下,實現高校與社會各界共享教育資源的愿望成為可能。針對大學生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只是發生在高校內,而是利用互聯網擴展到了全社會范圍內,推動了各高校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在“互聯網+”模式下,高校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更加多樣性,同時也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了新思路。
(一)互聯網的多元化特點加大了大學生選擇信息的難度
互聯網時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龐大的、未經篩選的信息呈現在大學生面前,對他們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都產生了很大的沖擊,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產生了許多不利的影響,比如說:拜金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等,這些都是與主流的道德意識形態背道而馳的。許多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網絡上出現了許多違背道德規范的言行。
(二)互聯網的隱匿性特點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反饋日益弱化
大學生在高校內是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所以,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ヂ摼W的缺陷之一就是其具有隱匿性。一是紛繁復雜的政治環境潛隱在互聯網之中,有些西方國家利用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利用互聯網來宣傳西方社會觀念的思想,這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容易產生影響;二是互聯網的隱匿性特點讓大學生享受到了充分的自由,但是其社會道德意識、社會責任意識以及法律意識也被大大削弱;三是互聯網的隱匿性特點給高校輔導員及時準確掌握大學生的思想變化以及心理動態增加了困難。
(三)互聯網的便捷性特點讓部分大學生上網成癮,甚至出現社交障礙
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很多大學生上網成癮,整日沉迷于網絡,對于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非常缺乏,他們將自身的情感寄托于網絡之中,部分學生將網上交友、網上購物等當作校園生活的主旋律;與此同時,各種智能軟件不斷出臺,大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過分依賴智能軟件的幫助,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辨別是非的能力日益下降。便捷的網絡給我們的生活與學習帶來了諸多的便利,但增加了輔導員監督管理學生的難度,輔導員要協調好網上與網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系,使兩種相互補充。
(一)通過匿名QQ開展在線答疑
大學生由于各種因素不敢將自己的想法直接告訴輔導員,而借助匿名QQ的方式,大學生可以將暢所欲言。輔導員在答疑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合理需求進行鼓勵與支持,而對于無理取鬧的學生要給予及時的疏導。通過匿名QQ開展在線答疑,有效拉近了學生與輔導員的距離,輔導員以一種良師益友的身份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通過微信平臺給學生提供服務
微信平臺已經成為大學生溝通交流的主要平臺之一,輔導員與學生通過微信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輔導員還可以通過朋友圈為學生發送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內容,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輔導員要及時總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學生輔導案例,并分享給學生及同事。
(三)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
在“互聯網+”的時代中,高校輔導員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使相關的工具、軟件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高校輔導員在具備思想政治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利用互聯網將這些知識內容生動的傳播出來,在內容的選擇上要符合時代與社會的節拍,以實現吸引學生關注并且有效引導學生的目的。
“互聯網+”給高校開展針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身為高校的輔導員,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轉變觀念,將互聯網的優勢充分利用起來,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實做到位。
[1]周文蓉.大學生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協同育人的有效策略[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11).
[2]呂高峰,劉利平.新課改之亮點—研究性課程與學習[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01:97-100.
[3]王吉榮.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學的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1).
G
A
1006-0049-(2017)21-0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