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人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淺議全球難民問題與聯合國難民署
王崧人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全球難民問題產生于國際社會政治、軍事、宗教等沖突,其問題的棘手性一直嚴重地困擾當今國際社會。全球難民問題已經對目前的區域及國際關系的穩定構成了極大的威脅,日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目前,聯合國難民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難民救助機構,在救濟全球難民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對當前全球難民問題的產生和全球難民出現的新特點及聯合國難民署的概況及在救助難民工作中面對的挑戰進行評述。
全球;難民問題;聯合國難民署
全球難民問題的出現有著諸多的因素:戰爭、國家內亂、種族迫害、宗教紛爭等等,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大量難民潮的涌現。在當今國際社會,沖突與戰爭是產生全球難民問題直接催化劑。自冷戰結束以來,戰爭與沖突發生了巨大的質變,特定區域內對于明確的戰爭被反政府及教派武裝與政府軍之間的沖突所代替,百姓被迫卷入這些斷斷續續的沖突之中,導致其顛沛流離,保守流離失所之苦。這其中,由民族沖突、資源搶奪及國家政局不穩而產生的難民是全球難民的主體。
產生全球難民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國際格局及國際環境的變化造成了政見的對立,種族矛盾的激化及教派紛爭進而爆發沖突和戰爭,成為全球難民的主要動因。
全球難民問題不僅是國際社會最為棘手和悲慘的問題,而且是一個敏感性較強的政治性問題。難民是政治的伴隨產物,其自身具有濃重的政治色彩。一方面,難民的產生是由于其原籍國動蕩的政治環境催生出來的;另一方面,對于其他國家而言,是否接受難民也取決于其自身的政治上的考慮以及同難民原籍國之間的親疏關系。
難民問題所牽涉的不僅僅是那些逃離其原籍國的人,更反映當今國際關系的變化。表面上看,難民問題只是難民背井離鄉的人道主義問題,但從更深層次來講,難民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它牽扯到難民原籍國與難民接納國的內政外交問題。因此,難民問題是由政治因素所造成的人道主義問題,因而難民政策是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從國際政治或本國外交政策出發,為解決這一人道主義問題而采取的政治性措施。
隨著國際局勢的發展,全球難民問題也出現了新的特點,青年難民群體、穆斯林難民群體日益成為國際社會關注難民的新焦點。
青年難民群體是當前全球難民中的一個特殊且新興的群體,但國際社會,尤其是難民救助機構尚未對青年難民這一概念明晰,因此,背井離鄉的青年難民群體的基本權利未能得到充分的保障。這些難民沒有受過基本的文化素質教育,也沒有工作的機會,因此難以改善自身的生存現狀,更是無法掌控自己的人生。青年難民也更易遭受迫害,男性青年難民容易被黑幫團伙或恐怖組織強行招募,女性青年難民則面臨著被性侵的威脅。這對國際社會的長期穩定產生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帶有伊斯蘭宗教色彩的穆斯林難民人口數量迅速增加,這主要是由于冷戰后的國際“熱點”沖突多爆發在伊斯蘭國家和穆斯林聚居區。同時,高比例的穆斯林難民反映了目前伊斯蘭國家在國際社會上所處的劣勢地位。如若這一情況繼續惡化,將直接從根本上影響到未來國際社會的反恐行動,這也成為未來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巨大隱患。
聯合國難民署是救助難民的重要國際機構。二戰結束后,為了解決戰后歐洲難民問題,1951年1月,聯合國成立了聯合國難民署,總部設在日內瓦,其救助難民的工作由執行委員會承擔,其主要經費來源于國際社會的捐款。聯合國難民署本著國際人道主義精神對全球難民進行救助,為全球難民提供生活必需品,為全球難民問題的解決制定長期方案,并與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國際組織及區域組織就解決全球難民問題建立長久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
在解決難民問題上,聯合國難民署大多采取三種方式——志愿遣返、當地定居、他國安置。所謂的志愿遣返,是在形勢或條件變化的情況下,難民原籍國基于難民的意愿遣返歸國;當地居住指的是逃到庇護國的難民在接受庇護國的要求條件下的,定居在庇護國;他國安置是指不愿或不被庇護國允許在庇護國定居的難民,這些難民只做暫時停留,而后將其轉至其他國家進行安置。
當前聯合國難民署仍面對諸多的挑戰,其中主要有如下三點:首先,一些發達國家中的排外主義者和民粹主義者們帶有偏見地將難民與恐怖分子混淆在一起,從而對外來的難民入境設下重重障礙,在很大程度上為聯合國難民署難民的工作造成了困難。其次,根據聯合國難民署頒布的《難民地位公約》,那些由于國內沖突或經濟、環境因素而流落在國內的人不屬于難民,對于這一群體的援助,聯合國難民署對此也是鞭長莫及。最后,當前的聯合國難民署對難民的救助工作重點還僅限于一次性的救助,忽視了對安置后難民的后續救助,致使這些已經被解決的難民問題又出現了反彈現象。
[1]李小麗.世界難民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6).
[2]何慧.論聯合國難民署的歷史地位與現實作用[J].國際論壇,2004(4).
[3]史小今.青年難民生存、救助困境及建議——以聯合國難民署為視角[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6(4).
[4]李曉崗.難民問題的人道性與政治性[J].世界經濟與政治,1999(7).
王崧人,女,黑龍江大學,2015級國際政治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
D
A
1006-0049-(2017)18-01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