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孜古麗·許克力
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
義務教育對在讀學生的職業教育發揮作用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于阿克陶縣玉麥鄉玉麥初中的升學率的調查
肉孜古麗·許克力
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
本文通過對新疆克州阿克陶縣玉麥鄉兩所中學升學率、升學意愿等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并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了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義務教育對在讀學生的職業教育發揮作用的情況,提出了總結和反思意見。
義務教育;少數民族地區;職業教育
新疆阿克陶縣農牧民收入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具有典型的半農半牧產業結構,屬于國家級貧困縣。近幾年,阿克陶縣按照自治州“小學辦到鄉,初中辦到縣,高中辦到州”的教育發展思路,不斷推進著科教扶貧的力度。現實情況顯示,很大一部分的農村及經濟發展水平落后地區的青少年選擇輟學,或者在義務教育后停止繼續接受中高等教育,而是回家務農或者外出就業。
作為義務教育示范基地,玉麥鄉具有其值得研究的典型性。國家明確規定學齡兒童要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并且免除學雜費,玉麥鄉始終嚴格貫徹此項政策。而與此同時,在義務教育結束后,該地區很多初中畢業生從高中升學流中流失。在預先調查中,我們的調查成員發現就算仍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很多人也開始利用課余時間甚至上課時間從事職業工作。
根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選擇“很想讀高中的”比例為73%,而“就目前看會讀高中”的為87%。這是與實際的升學情況十分不符的。數據顯示,該鄉兩所初中在2005年至2010年6年的平均高中錄取率均為19%,也就是說,每年有平均80%的學生進入了社會,進入了職業領域。問卷結果顯示,不希望子女升學或對此無所謂的家長只有9%,71%的家長非常希望子女能夠升學。同時,在義務教育階段,受訪者中沒有輟學過的比例為82%。即使考慮到受訪問者在回答問卷時的主觀因素,也可以推斷,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是有升學意愿的。
根據統計結果及我們了解到的情況,主要的影響因素是經濟與教育資源。九年義務教育后的繼續教育是需要自費的,而此次調查的受訪者的家庭收入大部分為3000以下,家庭對于教育的投入集中在10%至30%之間。每年不到1000元的教育投入對于高中教育顯然是不夠的,并且讀高中就需要到縣里去,這又是一筆生活開銷。且阿克陶縣下轄11縣二鎮,我們所調查的玉麥鄉就有2所中學,而整個阿克陶縣只有一所高中。高中教育資源的不足注定了大部分的學生在初中畢業后無法繼續升學。
在看到當地學生對教育的期待的同時,我們注意到了他們對教育的作用認同度并不高。這些都使受訪者很難在生活中看到教育的顯著好處。這種期待作為一種美好的愿望,一旦碰到現實生活中的任何阻礙,就很可能放棄了。畢竟,以高等教育為目的而進行的義務教育并不適合每一個人。
聯系到玉麥鄉初中為了保證九年義務教育的實行,吸引學生來學校上課而開設了職業班,以及當地較為落后的經濟發展水平。我們假設學生是樂于接受具有更為直接的經濟效益特點的職業教育的。而且就我們訪談所了解到的情況,幾乎所有沒有升學的初中畢業生都是在家務農,幾乎沒有外出打工的,也很少從事手工業。在當地,職業高中是免費的,可是許多的初中畢業生,考不上高中或不愿上高中,也不愿意去職業高中接受教育。訪談中受訪者表示,與其去浪費兩年時間,不如在家種田,這是當地工業不發達造成的,之所以希望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能夠多些職業教育只是模糊得覺得一些技術學習比單純的理論有用有意思,但如果要犧牲可以直接工作的兩年去專門學習不知道在哪里用的上的這些職業技術,無論是學生還是家庭,都不愿意。
隨著預先調查,我們了解到,家庭以及當地整體的經濟情況顯然是制約人們選擇繼續接受教育的主要因素,工商業不發達、沒有大城市做依托建立有效的貿易流通等,都可以成為該地教育落后的絆腳石。然而,調查結果顯示成績不好或者其他的心理因素而放棄學業并不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放棄學業的主因。同時,九年義務教育對于當地的基本情況來說,存在著不匹配的現象。義務教育的作用更多是為中高等的繼續教育進行鋪墊,而對于玉麥鄉這種經濟水平落后地區的職業培養有所欠缺。“父母受教育程度不會影響家庭收入”,文化教育似乎和家庭的向上流動、個人的向上流動意愿無法直接掛鉤是因,人們對此持保留態度是果。因而加大貧困地區義務教育中的職業教育比重、進行職業教育規劃的指導,循序漸進地加強純理論、學科知識,才能符合當地經濟發展情況。
最后,關于調查本身。這次調查主要以阿克陶縣玉麥鄉教育發展的實際情況為調查背景,試圖考察“初中升高中”學員流失的原因和狀況,同時對該地區義務教育的作用,尤其是在職業培訓和擇業引導方面的作用,進行詳細了解。所以調查更多地是建立在社會統計學的分析基礎上建模、得出直接數據。關于阿克陶縣玉麥鄉乃至整個縣范圍內的職業教育、義務教育,我們最終提出了因地制宜,用部分職業教育代替理論教育的建議,并在義務教育中為職業教育打基礎。首先,義務教育課程中許多的內容恰恰是技術教育的基礎,讓學生可以真正實踐,對此感興趣的學生可以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學校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為每個學生的一生考慮。政府要考慮周全,合理地設置職業學校的專業,就業崗位。否則,學生從職業高中畢業后仍找不到工作,幾屆畢業生下來,就會對職業教育徹底失去信心。
[1]李宜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法律保障研究研究.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蘇德,陳中永,主編.中國邊境民族教育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2.
肉孜古麗·許克力,中央民族大學維吾爾語言文學系,2015級碩士研究生。
G
A
1006-0049-(2017)18-0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