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思聞
上海大學法學院,上海 200032
“不利可得事實”濫用的原因分析
季思聞
上海大學法學院,上海 200032
美國反補貼法中,《1930年關稅法》第776條和782條集中規(guī)定了“可獲得事實”及“不利可得事實”規(guī)則,美國商務部規(guī)章也有相關規(guī)定。1930年關稅法》第776條a款和b款規(guī)定了“不利可得事實”規(guī)則適用的條件,即被調查企業(yè)或機構沒有和調查機構合作,或者沒有盡最大努力完成調查機構的信息要求。在美國對華反補貼案件中,中國國情導致的抗辯失利、美國司法程序、國際法規(guī)則缺失三個方面的原因,導致美國商務部可以成功適用“不利可得事實”,使中國在反補貼調查中處于不利地位。
對華反補貼;“不利可得事實”;抗辯失利
“不利可得事實”(adverse facts available)規(guī)則是美國反補貼法中規(guī)定的,原本是為了防止調查機構在調查過程中遇到被調查企業(yè)的阻礙,但這一規(guī)則的濫用卻對被調查企業(yè)非常不公正。“不利可得事實”是相對于“可獲得事實”(facts available)而言的。美國商務部在反補貼調查時,需要對企業(yè)或相關單位收集證據,而企業(yè)和相關單位有配合的義務。如果企業(yè)或相關單位由于客觀原因不能提供相應證據,美國商務部在認定這些客觀原因合理的情況下,會從已經獲得的證據加以推理論證,從而作出裁決,這類證據在美國反補貼法中即“可獲得事實”。但是,若企業(yè)或相關單位不予提供證據的理由不合理或者不及時提供相關證據,則美國商務部則會采用對被調查產品絕對不利的事實作為裁決依據,這些絕對不利的事實也算是對被調查企業(yè)或單位的一種懲罰和威懾,這類事實就是“不利可得事實”。
美國調查機關成功適用“不利可得事實”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
第一,利用中國經濟體制的現狀。例如,在被調查的企業(yè)為我國的國有企業(yè)時,美國商務部要求提供股權證明等商業(yè)資料,還包括中國政府對企業(yè)的控制力等非商業(yè)信息,中國政府往往不愿意提供相關材料。
第二,利用政府對敏感資料的保密,這涉及到中國與美國不同的保密材料的認定問題。例如,在涉及出口信貸的反補貼調查中,我國銀行的許多數據作為極強的保密性材料,政府不會應美國商務部要求進行提供。我國需要對信息的保密性進行證明,而我國認定應該保密的信息,在美國商務部和WTO爭端解決機構中很有可能被認定為應當公布的信息。
首先,從美國的反補貼法的規(guī)定來看,美國商務部認為為了更好地維護本國企業(yè)利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被調查企業(yè)有積極配合的義務。與此同時,美國法院也在多個案件中支持了美國商務部的觀點,認為商務部即使窮盡調查手段,也不可能獲得所有證明材料,而如果完全基于明確的證據才能證明企業(yè)存在補貼,這對美國商務部而言是不可能的,存在巨大的漏洞。因此,美國法院也認為美國商務部在一定情況下,可以在現有證據的基礎上進行推理,根據企業(yè)的配合程度來確定反補貼稅率。
其次,對于反補貼調查和反補貼稅率的征收,美國法院和商務部基本上保持同一立場。如果商務部沒有明顯地違反法律,損害進口商的利益,剝奪進口商的救濟方式,美國法院是不會對裁決的實體內容進行全面審查,從而作出法院自己的判斷的。也就是說,只要采取反補貼措施的決定沒有在形式上違反美國的反補貼法,則當事人想要在實體問題上,依據不利可得事實認定證據的不合理性,來反駁美國商務部的調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美國商務部在適用“不利可得事實”規(guī)則時,如果不存在明顯違法,就得不到美國法院的支持。
最后,美國許多法律都存在懲罰性賠償的傳統(tǒng),例如美國反托拉斯法中三倍賠償的規(guī)定。雖然,在有些案件中,美國商務部最終裁決的反補貼稅率都畸高,違反了平衡原則,使得違法成本與懲罰程度嚴重不符。但中國企業(yè)以此為依據證明美國反補貼稅率不合理,很難得到法院的支持。法院認為中國企業(yè)不配合美國商務部的調查,被適用懲罰性的反補貼稅是不違反“顯失公平”原則,不能得到“衡平法”上的救濟。
根據SCM協議的規(guī)定,各國在對他國產品征收反補貼稅時,不能違反WTO規(guī)則。SCM協議沒有關于“不利可得事實”的具體規(guī)定。SCM協議中與“不利可得事實”最為相關的是“可得事實”規(guī)則,即如果被調查機構或企業(yè)未在合理時間內提供必要信息,成員國可以根據可獲得事實的基礎上作出裁決。WTO成員國往往可以利用WTO規(guī)則的缺失,在國內擴大反補貼調查機構的調查權,賦予調查機構認定被調查機構、企業(yè)不合作的自由裁量權、在現有事實的基礎上進行不利推動的權利。在信息的可提供性方面,美國商務部和我國機構或企業(yè)的觀點存在很大區(qū)別,我國在WTO規(guī)則下尋求救濟存在較大的困難。
[1]趙海樂.論美國對華反補貼“不利可得事實”規(guī)則的濫用——以兩起新能源反補貼案為例.國際商務研究,2014(6):56.
[2]GPX International Tire Corporation and Hebei Starbright Tire Co.,Ltd.,Plaintiffs,Tianjin United Tire & Rubber International Co.,Ltd.,Consolidated Plaintiff,v.United States,Court No.08-00285,p.16.
[3]GPX International v.United States,Court No.08-00285,p.17.
季思聞(1988-),男,上海人,上海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D996.1;F
A
1006-0049-(2017)18-01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