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西安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7
高職學生心理危機成因及干預初探
張 艷
西安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7
筆者分析了高職學生心理危機的客觀環境和主觀心理兩方面成因,初步探索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措施和方法,包括建立健全危機干預系統,“三個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高職學生;心理危機;危機干預
高等職業院校(以下簡稱高職)學生是現代高等教育中的一個特殊群體。根據高職學生心理危機成因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危機干預,找到切實有效的教育對策,是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課題。
心理危機是伴隨著危機事件的發生而出現的一種心理的嚴重失調。造成心理危機的成因可從以下諸方面進行分析。
(一)客觀環境因素
造成高職學生心理危機的客觀環境因素非常復雜,主要包括:
1.社會轉型帶來的沖擊
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是影響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轉型期出現的種種新問題和矛盾,使高職學生心理受到很大的沖擊和影響,由此導致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健康狀況惡化,是產生心理危機的原因之一。
2.社會的誤解與歧視
社會上普遍將高職院校定位在低于本科院校的層次。更有不少家長和學生因偏見而認為職業教育屬于“三流學校、三流教師、三流學生”。高職學生遭受到歧視和冷落,也可能引起高職生心理危機。
3.學習和就業的壓力
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基礎較差或方法不當的高職學生可能產生學習困難的問題;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今天,處于劣勢的高職生的處境更加艱難。背負多重壓力,不少高職學生對自己的前途憂心忡忡,適應和發展的諸多困擾也會誘發心理危機。
4.其它突然事件的發生
生活中突然的變故與不幸,如親人離世、父母離異、家庭忽然致貧、自身疾病、較大挫折等,會使涉世不深的高職生恐懼焦慮、茫然無措,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
另外,有些高職學生與家庭缺乏足夠的交流,高職院校心理危機干預力量較薄弱、工作不規范,致使高職學生在應對未及時社會心理支持系統匱乏。
(二)主觀心理因素
高職學生一般處于17-21歲之間,是人生成長發展的關鍵期,也是身心發展不平衡、心理問題多發期。因此高職學生屬于心理危機的高發人群,誘發心理危機的主觀心理因素包括以下幾方面:
1.精神疾病
常見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躁狂癥、焦慮癥、強迫癥、抑郁癥、神經衰弱、恐怖癥等,是導致高職學生心理危機和自殺的重要因素。
2.人格發展中的問題和障礙
高職學生人格發展出現問題或障礙,當遇到挫折時,較低的耐挫能力就會導致心理沖突,滋生自卑情緒、抑郁情緒,易引發心理危機。
3.特殊發展階段的心理矛盾
高職學生處于特殊的心理發展階段,面臨很多矛盾,如強烈成才愿望但學習動力不足、強烈自尊但自信心不足、強烈人際交往需求但心理準備不足等。性成熟和性心理不成熟的矛盾也會帶來高職學生情感生活的挫折。
4.價值觀與人生觀的不成熟
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曾指出,明確而堅定的價值觀念的有無是區分一個人人格是否健康、心理是否成熟的標志。理想、信念的缺失會導致困惑、迷茫、空虛的精神狀態,易受到外界干擾引發心理危機。
心理危機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加大投入,提供全面系統的心理危機干預制度和措施,以保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
(一)建立健全危機干預系統
心理危機干預是一個完整的循環系統,包括心理危機預防、心理危機預警、心理危機干預子系統。心理危機預防是基礎環節,可做到“防患于未然”;心理危機預警是重要環節,能夠確定危機對象;心理危機干預是關鍵環節,使危機學生擺脫心理危機,也是預防和預警的目的。三個子系統共同作用,不可分割。要使心理危機干預系統真正發揮作用,就必須建立健全“三級”或“五級”心理危機預警及干預工作體系,各級機構既要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又要明確歸屬、理順關系。能夠及時發現,迅速行動,有效干預學生心理危機,并做好與家長和社會力量的聯系和接洽。
(二)“三個結合”,切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1.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形成心理健康的教育宣傳的長效機制
主動積極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學生優化心理素質,營造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的良好氛圍。以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為主體,全員參與,共同做好學生心理教育工作。高職院校應加大投入,提供各方面保障,形成心理健康的教育宣傳的長效機制。
2.普遍教育宣傳與弱勢群體重點關注相結合
既要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需要,又要注意學生城鄉、性別等的區別差異,還要對個別學生尤其是心理弱勢群體重點關注。與一般學生比較,高職學生弱勢群體是指在大學生中各方面能力、素質相對低下,心理相對脆弱,物質相對貧乏,生存狀態處于相對弱勢的群體,如家境貧困者、單親家庭缺少關愛者、人格有明顯缺陷者等。高職院校要做好學生心理篩查、心理檔案建立及對篩查出學生跟蹤服務工作,心理課程及咨詢服務務必因材施教,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
3.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樹立科學人生觀、價值觀是心理危機干預過程的必然選擇,豐富了心理危機干預的內容。德育工作者應努力探尋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新方法、新途徑,標本兼治地做好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改善大學生的社會心理環境
優美的校園環境能夠增強學生心理感受,美化心靈,陶冶情操,利于緩解不良情緒。高職院校應大力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積極開展多種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廣大師生廣泛參與體驗,樹立自信心,調節壓力,健康成長。
針對高職學生心理危機產生的原因,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優勢,不斷深化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維護高職學生身心健康,有效預防校園惡性事件,建設和諧校園。
[1]彭海威,彭小輝.關于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9(23).
[2]朱和慧,郝金魁.高職學生心理危機成因分析及干預策略[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9(3).
[3]張萌.高校必須做好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J].新西部,2012(23-24).
B
A
1006-0049-(2017)18-01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