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楊
通遼職業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如何以數學文化助力高職高專極限教學
田 楊
通遼職業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數學體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職高專極限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融入數學文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同時也能不斷地豐富課堂教學的形式。本文主要是結合數學文化助力高職高專極限教學進行探討。
數學文化;高職高專;極限教學
數學文化始終是數學領域的專家、學者、教師等一直在研究的課題,如何在高職高專極限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是目前很多人關注的問題。目前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數學文化如何在數學教育中發揮作用,是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數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越來越多的數學專家開始重視數學文化的研究。首先,數學文化本身就屬于文化的范疇,而廣義的文化又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部分,文化不僅可以使物質上的體現,文化也能夠對人的精神層面進行塑造。數學是能夠反映現實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作為一個重要的工具,能夠幫助人們創造物質財富。數學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數學體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日常的買菜行為到建筑設計等都會涉及到數學的使用,因此每個人都要重視數學文化的學習。數學文化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可以指導人們正確的使用數學知識,讓人們形成理性的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幫助人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指導人們的日常行為,讓人們在理性的思考中達到自己的目標。本文主要是從高數數列極限教學方面來研究數學文化的作用[1]。
由于教育者知識水平的限制,導致數學文化與數學教學融合受到了阻礙,在極限概念中融入數學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一些研究者在研究數學文化的過程中,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案,不過對極限教學中數學文化的內涵研究卻不夠透徹。我國古代就出現了極限思想,比如《莊子·天下》中“一日之錘,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我國當前的極限概念也比較多,不過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阻礙,而極限概念的不斷完善也歷經了兩百多年的時間。
(一)東方文學中的極限概念
雖然極限概念來自于西方的理性主義,但是東方的詩意卻對其做了詮釋,我國數學家曾借用李白的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主要是為了表達極限的意義,這句詩真切的表達了極限的變化情況[2]。
(二)美學價值在極限概念中的體現
數學中具有美學價值,這也是數學文化展現出來的,數學家對此津津樂道。數學能夠給人以智慧、想象或者是帶來經濟收入,人們對于數學的美,需要善于發現才能加以利用。數學具有對稱美,比如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我國古代建筑都是采用對稱的形式。
(三)哲學思考在極限概念中的體現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數學知識的內容,數學知識是一種理性的存在,一位英國數學教育家指出,“可誤主義”的數學哲學,主要是說數學知識并不應該以終極結果的形式呈現,需要以發展的形式來呈現,而且數學與其他的知識之間是存在聯系的,需要人們進行不斷的探索,才能認識數學真理。
隨著數學教學目標多元化的發展,教學設計需要考慮的內容越來越多,對于數列極限教學而言,沒有固定的教學設計,不過要遵循幾點基本原則。
(一)突出極限知識的主體性
在高等數學教學中,極限是一個基礎的知識,很多學生無法準確的掌握極限知識,而且存在學習上的困難,主要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強調極限理論,尤其是學生一直掌握的是采用公式進行運算,因此雖然容易解題,但是直接避開了極限概念的學習。因此如果遇到了極限理論的問題,學生就會無從下手,這是教學設計過程中的問題,教師需要對其進行解釋,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極限概念。
(二)數學文化滲透的目標性
在課程設計中,需要巧妙的將數學文化融入極限教學中,不能簡單的介紹數學史,作為一種精神文化的教學,需要體現出人類對無限世界的探索,尤其是采用有限的方式解決無限的問題,需要不斷的思考和研究,才能獲得最終的答案。在理解極限概念的同時要感受到數學文化的魅力[3]。
(三)數學文化形式多樣化
數學史的講授方式過于傳統,對于教師而言,應該注意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尤其是數學文化的滲透,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將知識和文化結合起來進行教學,有助于引發學生的思考,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和總結的習慣,讓學生做好預習,在課堂上由學生來講述數學文化的相關內容等形式都可以促進學生對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極限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數學文化,不僅要學習數學知識,還要感受數學文化的美,尤其是數學文化帶給人們的精神力量,促使人們形成自己的數學思想方法。
[1]侯新昌,張雄,孫淑娥.在文化教育觀念下彰顯數學的人性光輝[J].數學教育學報,2014(05).
[2]王欽敏.感受數學美的兩個重要途徑[J].數學教育學報,2014(02).
[3]付夕聯,張玉峰.極限概念教學的系統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13(01).
田楊(1975-),女,漢族,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通遼職業學院師范教育系,副教授,主要從事數學教育教學研究。
O171-4;G
A
1006-0049-(2017)18-0167-01